谈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策略论文_冷小艳

谈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策略论文_冷小艳

(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小学,四川 成都 610200)

摘要:懂得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体现。我们从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培养这一方面来开展学校的德育工作。感恩之心从小学就要开始培养,包括对父母的感恩、对老师同学的感恩等,感恩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是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感恩教育主要是指通过理性的教导和感性的渲染,先知恩,后报恩,创造一个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良好氛围,最终达成人格健全发展的一种主题教育。本文主要对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德育;价值;实施策略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基本的道德修养。我国古人便有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美好德行,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感恩,那么人人都会远离谴责他,因为不懂得感恩的人没有责任感与责任心。所以,人人都应该懂得感恩,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升华个人的品格。当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结构,普遍存在溺爱的现象,导致不少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依赖父母的关心与照顾,不为他人考虑,并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严重缺失知足、回报与付出的意识,这是道德的沦丧和教育的缺位。学校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责任,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人格与良好的品德。因此,在当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小学教育中推行感恩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重要价值

感恩教育可以通过引导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通过观察和评价自己的行为来自觉改变一些不好的习惯,养成感恩学校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行为习惯和准则。

感恩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结晶。感恩并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品质,成功的个人品格教育往往是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教育下养成的。感恩教育可以净化人的思想,唤醒学生善良的内心,看到大自然的美好,体会到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爱,感受成长中的快乐,使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

感恩教育可以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道信任的桥梁。在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更加容易感受到老师以及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辛劳,因此会更加尊敬父母和老师。通过感恩教育,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会更加的和谐,有效地减少了师生之间的矛盾,随着感恩教育的不断展开整个教育环境也会不断改善。

二、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施措施

(一)将品德课专题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

以教材为载体,以激发情感和行为指导教育为出发点,再紧密联系自身实际情况,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要切实贯穿唤起学生对父母真挚的感恩之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法要生活化,而且要善于把生活和课本知识相结合,即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同感恩教育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感恩意识得到提升,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全面展开。小学第一本《品德与社会》书的第一单元是《我的家》,这节内容从自己的家庭和我爱我家两个话题展开讲解,引发学生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思考,然后再引发学生要有为自己的家庭做贡献的意识并从行动上去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热爱和对家里爸爸妈妈的爱。例如我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及视频,然后问孩子们听完后对这首歌曲的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位学生回答道:“我看到了那只为了给妈妈找食物而四处奔波的小乌鸦,找到食物后便努力往家赶去味妈妈,动物都知道感恩,更何况是我们呢?我的妈妈非常爱我,为我付出很多了,我也要像歌曲视频里面的小乌鸦一样感恩自己的妈妈。”我追问学生如何感恩父母对我们的爱呢?其他同学也积极讨论,回答道:“爸爸妈妈下班为他们送上一杯热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此基础上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通过这次课程,我相信学生的内心深处已经埋下了感恩的种子。

(二)用宣传铺垫,唤醒学生“知恩”意识

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向同学们宣传感恩:例如在国旗下讲话时强调感恩的重要性,唤起学生的知恩感恩意识;再例如广播站广播有关感恩的人物事迹;再比如在墙上,书上,栏杆上贴标语、刻警句,让每一面墙和每-棵树都说话等,全方位地对“感恩”教育活动进行宣传,让孩子心中逐渐萌生感恩的种子。还可以通过举办不同的活动来唤起学生的感恩意识:例如倡导学生阅读感恩文章活动、传唱感恩歌曲活动、诵读感恩故事活动、组织观看感恩视频活动等、再比如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板报比赛等等。学生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感恩事迹,大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感恩体验,唤醒了孩子们的“感恩”意识。把感恩教育日常化,让整个学校刮起感恩之风。

(三)环境熏陶,渗透感恩意识,教会识恩知恩

感恩行为在我们身边处处可以发现,例如孩子赡养老人就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学生努力学习,尊师重教就是报答师长的教导之恩;还有感恩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丰富资源;感恩我们的国家的富强与社会的进步,让我们在国际社会上可以昂首挺胸;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去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恩惠,教给他们知恩感恩。

(四)引导学生将体验、孝行在生活中延伸

父母、老师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及时感谢孩子对于自己的帮助,以身作则,孩子耳濡目染便会具备感恩的意识。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提高感恩意识。例如,上完课后教师需要把厚厚的一摞作业抱回办公室,但是书很多,老师还要拿自己的教案和是资料,这时候老师便可以问:“同学们,老师拿这些作业不方便,有哪位同学可以帮助老师一下吗?”同学积极地帮老师把作业搬到了办公室,教师这时候一定要感激地对同学说:“谢谢你!”一句简单的谢谢,体现了老师的感恩之情,同时反过来也教会了学生。

三、结束语

懂得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体现。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所以我国未来的社会文明程度与现在的感恩教育成果密切相关。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让更多学生具备感恩之心,为祖国的未来打好坚实的精神文化基础。同时可以举办道德任务评选活动,呼吁全社会进行关注,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的和谐美好。

参考文献

[1]曾艳.让感恩教育成为小学德育的推动力[J].阅读,2015(04):60-62.

[2]何喜芳.浅谈小学德育中的感恩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5):88.

[3]李杰臣.实施感恩教育,突出实践体验[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4(S1):92.

论文作者:冷小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谈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策略论文_冷小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