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和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13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0例。对照组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与方法。结果 观察组的氧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而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死亡率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改善肺通气效果,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当小儿还在胚胎时期,容易受到遗传或外界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小儿的心血管发育异常,小儿出生后心血管就会发生畸形。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不仅可能造成患儿在生理上的创伤,而且还会引起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对患儿的手术治疗有很大的影响[1]。为了能够提高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效果,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我院13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了分组讨论并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13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98例,女性602例,年龄在1个月~4岁之间,其中室间隔缺损361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和三房心者各202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40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96例,合并肺动脉高压296例、重度肺动脉狭窄3例。患儿术后监护2~5天,平均住院6天。根据入院的先后时间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5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制定适合患儿活动量的生活制度,给予患儿妥善的照顾;控制患儿每天的饮食,观察病情变化,预防感染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术前护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年龄小,做心脏手术有很大的难度,家长都很担心,护理人员应该与家长多沟通,为家长详细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缓解家长的不良情绪,给家长树立信心。对于3岁以上的患儿可以在术前访视时带一些手术室和术中的照片,让患儿提前熟悉一下环境,减少陌生感,有利于配合手术治疗。在术前患儿要根据化验结果定血型配血一次,还要注意给患儿进行全身淋浴,保持皮肤清洁。术前6小时禁食,2小时禁水,做好各种药物过敏试验等。做好监护室的准备,在患儿进入手术室的同时要做好监护室准备工作,清洁消毒,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空气新鲜,防治污浊空气影响患儿的心理和生理。此外,还要做好患儿的心肌保护,由于患儿年龄小,心肌发育尚不成熟,要尽量改善、纠正低蛋白血症与贫血,增加心肌能量储备。
1.2.2 术中护理:在小儿外循环手术中体温监测和室内温度一定要调节好,术前1小时打开空调净化系统,温度控制在22~25℃之间,保证患儿在舒适的环境下手术。根据患儿的身高、体重,选用尺寸合适的体位垫,并且取平卧位,肩部垫高。采用与患儿年龄与体量大小相匹配的麻醉床或暖箱,还有呼吸机,准备好各种抢救设备与药物。手术时要密切关注患儿的情况和手术全过程,熟悉手术的流程和步骤,可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1.2.3 术后护理:(1)手术完成时用温盐水擦去患儿皮肤上的消毒液与血迹后,送入监护室,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检测、中心静脉压检测、肺动脉压监测和血氧饱和度等。刚进入监护室时要增加生命体征监测和记录的次数,待术后情况平稳后仍要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根据患儿的体温、呼吸、动脉波动、湿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2)术后2-4天送回病房,要嘱咐家长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密切观察患儿情况。小儿心脏手术后要根据年龄、原发心脏缺损、术前状况、手术纠正程度等制定护理计划,让患儿生理状态达到最佳,并且平稳过渡恢复期,避免护理不当引发的并发症;由于患儿手术后变化较多,因此要对早期体征予以高度警觉,持续检测并详细记录是否出现致命并发症,为患儿选择适当的无创监护技术预防并发症,进而为术后良好转归提供保障。(3)心电监护:护理人员帮助患儿保持安静,避免烦躁增加心脏负担,对心电监护仪24小时持续时间内的心率、动静脉压、心率变化等严密观察,并注意心电图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传导阻滞、心律紊乱等异常,了解心功能或者血容量。(4)呼吸道护理:①对患儿进行肺部体疗,使用排痰仪和拍背,针对拔管后较大患儿鼓励其自咳排痰,针对婴幼儿则加强雾化吸入和抽痰,以确保呼吸道通畅,促进术后患儿肺功能的早期恢复。注意振动排痰器与胸壁的距离要保持在2.5~3.5cm之间,防止扣击患儿的脊柱、胸骨和腹部等。③术后体位采取侧卧位和平卧位交替,进行体位引流,由于交替体位,故病变部位可以轮流到高位,加快气道内分泌物的排放。④注意呼吸机管道的湿化,湿化罐水温控制在30~32摄氏度之间,如果有痰液粘稠,可在气管内滴入蒸馏水,再注入0.45%Nacl可以起到化痰的作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1d肺通气功能,分为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两组患儿并发症、死亡率和住院时间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后1d两组患儿肺通气功能比较
两组患儿肺通气功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1。
3讨论
心脏术后的患儿通常是带气管插管入监护室。护士在给患儿接上呼吸机的同时还要注意患儿的面色、口唇、四肢末梢的颜色,医生用听诊观察患儿两肺间的呼吸音,关注胸部运动,调整呼吸机,做好患儿呼吸管理能够确保手术顺利。使用肺部红外线治疗和体位引流等护理干预,不仅可以防止痰液黏在呼吸道上,而且可以刺激患儿咳嗽,有利于痰液咳出[2]。肺部红外线治疗从不同水平调节人体的抗病能力,有增强免疫力,促进血液流通、增加新陈代谢,预防感染等优点[3],对呼吸道治疗有很大帮助。
先天性心脏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通过术前、术中、术后以及呼吸道护理,对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治疗。在给患儿进行手术前,家长难免会有害怕、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缓解家长的不良情绪,增加家长和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以最好的状态配合医生治疗[4-5]。在术后,护理人员也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如果发现患儿情况不对,应及时向医生报告,采取治疗措施,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让家长放心。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d的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改善肺通气效果,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倪志红,薛小玲.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1,(7):667-668.
[2]王素英,林志霞. 28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护理[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6):158.
[3]蔡建妹,朱美仙.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3):127-128.
[4]程慧平.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护理[J]. 中国医药导报,2010,(32):98-99.
[5]李红莉.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医药科学,2015,(22):115-119.
作者信息:姓名:王寿芬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9年6月籍贯:湖南长沙工作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外科本科:学历职称:护师 邮编:410000寄刊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阳光100后海83栋311室
联系电话:18684697169
论文作者:王寿芬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4
标签:患儿论文; 先天性论文; 术后论文; 心脏病论文; 小儿论文; 手术论文; 家长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