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边缘化与教育学的内在矛盾_成人教育论文

成人教育边缘化与教育学的内在矛盾_成人教育论文

成人教育边缘化与教育学的内在矛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化与论文,边缘论文,矛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成人教育边缘化及其现象

1.教育学理论内部“两张皮”现象:

长期以来,教育学采取分析式和分支式方法(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来对待成人学习和学习心理研究,结果削弱了教育、学习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把成人学习、高级学习从学习和主体发展链上腰斩下来,排除出核心理论视野。出现了围绕成人教育“淡化论”、“替代论”和“独立论”的论争[1]这些现象表明,教育学理论内部“两张皮”已经外化、表面化、绝对化。由此出现了以下问题:

●成人学习和高级学习规律等问题的研究被边缘化。

●边缘化的结果是趋向消亡:出现成人教育“淡化论”、“替代论”和相关论争。

●淡化论和消亡论的誓示是:以儿童心理学研究为核心的理念同以成人为背景的理论双峰并对,对立已经表面化(详后);这表明成人教育同儿童学习的综合已经刻不容缓。

●矛盾表面化体现在分支式研究、分析研究和边缘化模式缺乏综合思维,理论内在危机走向极端的体现,也是教育学学科内在结构松散问题的一个侧面。

●在分析——综合,局部——整体的思维中,成人教育问题已不限于自身范畴,触及教育学理论框架的核心结构。

成人学习问题上升为教育学的核心问题,需要对内在的板块进行整合和综合研究,对这些分界的边缘重新界定和认识,既能解决内在模糊性,又能形成在分支学科局部发力,自下而上推动上位学科整体进步的学科内在优化机制;就成人教育自身发展而言,也能做到“工夫在诗外”,自身问题到宏观层面和上位学科高度解决,充分发挥从宏观到微观的系统优势。

2.二元化的理论品格导致更为深刻的矛盾:

●把儿童和成人的主体性混淆起来,进而取代主体发展的社会历史功能(成人社会化主体的作用);许多问题、歧义就是发生在这种不加分析的拿来主义。

●抽取成人主体属性(社会性、历史性),置换给儿童(通过把儿童主体同成人主体混同),然后把成人学习排斥出教育核心理论(只在分支学科,类型教育中考虑)。例如,“腰斩”终身学习,只把前面半截作为教育的全部对象,而不是在高级阶段社会历史地考察教育对象。

●混淆了儿童同成人在主体概念、教育阶段、学习、心理和认识上的差异(淡化论取代论),割裂了主体形成中心理发展同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因而也就失去了儿童向成人联系和过渡的必要性,因为没有差异就没有统一。

二、成人教育边缘化的理论根源:教育学框架的二元化和成人学习环节的错位

1.成人教育边缘化的理论根源是教育学理论隐藏二元结构,且向成年人的认知学习倾斜。其中包括成人教育学和普通教育学的抵牾,这种抵牾的深层次原因是理论基础二元化。

传统成人学习和未成年人学习的关系一直以来处在人为割裂、对立的状态。成人教育的专门研究被看作“某一学科庞大体系的一个或一小个研究部分,给人以个别的分离的感觉。”[2]深层原因是心理学与认识论理论“两张皮”,且各行其是。把未成年人学习(基于儿童心理学)从人类(包括成人)的认识心理体系中孤立出来,加以绝对化。在另一端,教育哲学、认识论、部分心理学是从人类活动的社会历史出发考虑问题的,因此,教育学基础理论部分以成人为背景的,言说成人的话语。

2.成人教育边缘化的原因是成人学习理论的边缘化。成人教育研究的重点在外部规律,没有把成人学习作为成人教育学的核心,也就是说成人学习论被边缘化了。教育学基础理论则把成人的学习视为分支学科处理的事,是不登基础理论大雅之堂的。同时,不同定义界定的未成年人与成人的年龄界限,为18岁、22岁、25岁不等。游移不定使得这个时期的学习成了一般教学论、成人教学论两不管的空档。

3.成人学习理论边缘化的原因是作为高级学习的“成人的学习”范畴边缘化。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成人不是学生走出校门闪变出来的。大学生18岁后进入典型的成人化阶段,成人化不但是过渡(衔接未成年人和成人的两大阶段),且具质变的典型性,有分析解剖的价值。体现在三个层次上:一是主体进入成人,二是活动进入成人学习,三是到达高等教育制度向终身教育制度的衔接点上(下详)。但是对高等教育中的成人化环节和成人学习,教育学始终没有更换基于未成年人的学习理论,这是用错误的理论工具,处理错误的对象,是一种“误操作”。而成人教育同样没把主体过渡期的“成人化学习”纳入其范畴。因为成人教育大都指“现实生产力再生产的社会活动”,不考虑非现实生产力的成人化环节和学习的衔接。

由于“成人的学习”处在两不管的空档中,教育制度中对应的学习链条缺少一环,被腰斩的教育学也失去了衔接两大板块的桥梁。

4.教育学的基础理论(教育学的科学化)的核心之一是儿童心理学,而不是作为高级学习的成人学习理论。成人教育的研究,总的来说存在研究特点过于集中某些领域的现象,比如侧重制度、管理、办学方面的研究,或者侧重一般教育理论形态的打造,或者重教不重学,等等。教育学原来的功能是师范培训,后来的“科学化”潮流引入了心理学,但主要停留在儿童心理学和低级学习的水平上。其实,高级学习和成熟的社会心理学,是基于成人的。教育学没有把这块理论整合进来。过去中国教育学的基础受前苏联影响,把带有机械反映论的认识论当作其理论基础,在思想解放的阶段,教育界明显向思想的另一极倾斜过去——以西方的认知科学和并不完整的建构主义取代过去的理论,甚至同过去的理论对立起来(唯物辩证法的反映论是能动的)。

5.儿童心理学潮流和认知科学没有把成人认识论(类的认识、哲学认识论)整合起来。未成年人的建构不一定能够达到理性认识?在认识论看,就是建构主义不能提供理论证明,认识活动能够保证经验知识达到理性认识水平。例如罗杰·考夫曼认为:建构可能形成错误知识,这是因为学习者会带看错误的观念进入教学情景并在学习中也是如此。[3]可见经验并不一定会上升到理性认识,即使是“激进建构主义”也发现建构不是“什么都行”(anything goes);“社会性建构主义”者杜宾强调“‘他人’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而所罗门则提出个人观念的修正,依赖与他人一致和被同行认可[4]。未成年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并不是基于劳动实践的交往。广义认识论认为:认知在低于实践交往水平或带有个人偏向时,“将受到交往实践严厉反驳或拒斥”和“修正”[5]。可见认知交往必须同成人的社会实践交往沟通。

成人学习和未成年人学习不但前后相连,而且是逻辑上高度统一,儿童学习有高级学习的萌芽,成人学习则是其长足发展的结果,儿童学习向成人学习挺进后,个体的主体发展和认知活动同人类“类主体”发展和认识统一起来,“成人学习”是儿童学习的发展目标,成人学习是人类认识的经典部分,因此不能被边缘化,在学科逻辑上也不能被边缘化。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与意识的问题,这里哲学询问的是人类意识能否和如何反映存在,回答是:基于社会生产实践的认识,能够反映存在,或者说是实践者建立了知识体系。而生产实践者,是指成人,指“各种社会关系总和”的主体,他被生产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交换关系是交往的前提)等制约,他参与了社会生产、政治生活等等,他是儿童吗?不,他是成人。只有基于实践中的成人的认识才是理性的。因此脱离成人的认识(成果和发展方向),仅谈建构的有效性(康德表述为“认识的可能”)和理性化,是荒谬的。

总之,教育学理论向来成年人范畴倾斜,放弃了对成人学习范畴的整合,造成了教育学框架的二元结构。

三、成人教育边缘化问题的解决途径:教育学理论的整合和成人学习环节的重置

1.制度面沟通:通过成人的学习相对应的高等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衔接。外在的构建是确立“现代教育制度”和“体系”,“把高等教育当作通向终身教育的桥梁”,内在的整合是确立“人的一生所需的素质养成”[6]。过去的终点成了现在的过渡点,这是关键的一步。但是仅有制度还远远不够,因为理论深层次的割裂现象还没有克服。制度是人定的,如果决策者和实行者口服心不服,操作上则会变形。

2.学习层面沟通:整合两大板块,实现一元化。在制度面,高等教育成为通往终身教育的桥梁,那么在内在的学习层面,高等学校教育活动中的成人学习行为,也是通往终身学习的桥梁。也就是说,成人学习可以成为连接一次性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中间环节,于是,成人学习的中介性突出出来。因此教育学应当重新确定“成人学习”的位置,但是成人学习又是成人教育的分支研究,因此应当把成人教育纳入教育学体系的非边缘化位置,而成人教育自身则要反思成人学习理论的理论地位。只有当作为高级学习的成人学习不再“姥姥不疼,爷爷不爱”,教育理论才能克服二元本质,成人教育才不会被二元化。

3.理论层面沟通:成人主体的发展回归教育学的殿堂。摆正成人学习地位,扣准基于儿童的主体定义是先决条件。如果未成年人主体不取代成人主体,又能努力向成人化方向发展,成人主体地位的恢复就不言而喻。加拿大著名成人教育学者罗比·基德(Roby kidd)说“青少年不但生活在现时,更生活在未来”。意思是未成年人的未来就是成人的现时。成人的现时指现实性,他作为现实生产力受特定经济、政治等关系直接制约;儿童的现实具有不现实性:他不是现实生产力,不是经济等活动的主体。未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后,才受社会关系总和的规定。如果脱离哲学对社会环境界定标准,对主体特点做“散点透视”,是一种非学术的“通俗漫谈”。

成人化过程中的学习者始备成人特点。它是未成年人在成长各阶段分别渐次成人化积累后的质变阶段,所以非常关键,可以揭示教育的奥秘。例如知识学文化学层面的成为(成人)主体比实践论哲学层面的进入早一拍。这表明教育在实践造就出生产主体之前,已在心理、文化、知识等方面率先提携青少年进入成人期,这个提前量架起一座桥梁,在实践改造人的工程的前面和侧翼,教育相对独立地提携(文化等)主体,为实践提供后备主体,为实践主体的造就提供文化准备,人类再生产形成这样一种机制和机智:实践通过教育文化把人类的艰难历史进化转化为个人的发展。这个过程在成人化环节中全面呈现。而未成年人进入成人主体的特征之一,是成人学习现象的出现。

成人主体确定后,成人学习范畴、成人学习论回归到应有位置,成人教育方能在教育学框架中获得更为重要的席位。也就是说只有教育学框架上解决腰斩问题,成人教育边缘化问题才能根本解决。

标签:;  ;  ;  ;  

成人教育边缘化与教育学的内在矛盾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