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应用论文_董学文

无为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 安徽芜湖 238300

摘要:预应力混凝土是工民建不可缺少的部分,优化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可提高其整体使用性能。新时期国家对工民建工程提出严格标准,倡导科技创新是工民建发展的根本。据此,本文结合预应力混凝土特点,介绍了工民建施工中具体的技术方案。

关键词:工民建;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应用

1预应力混凝土特点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在结构构件受外力荷载作用前,先人为地对它施加压力,由此产生的预应力状态用以减小或抵消外荷载所引起的拉应力,即借助于混凝土较高的抗压强度来弥补其抗拉强度的不足,达到推迟受拉区混凝土开裂的目的。“安全第一”是建筑施工的指导思想,及时排查与处理安全隐患,对建筑工民建可持续运行具有保障性作用。因此,施工单位要结合配合比特点,提前拟定可行的配合比设计与强度控制方案,确保各类工程按照预定标准展开施工。

2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要点

2.1结构布局

对于现代建筑体结构来说,混合料在发挥结构性功能过程中,也面临着施工质量风险,尤其是不同材料成分组合下的质量标准不统一,增加了施工单位控制难度。由于建筑结构形式复杂化发展,建筑体承载的各种受力负荷越来越大,传统混合料已经难以适应新强度要求。基于材料工程技术快速发展,混合料成为建筑市场的新材料,其可以实现建筑结构性能优化与升级。

2.2材料配制

混合料配制工艺要把握配合比标准,按照建筑结构布局及承载要求,控制混合料粗细骨料、减水剂等配制元素的用量。混合料是由多种元素共同构成的新混合料形式,其在施工阶段要考虑不同材料成分之间的组合状态,及时采取相对稳定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案。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混合料结构标准,严格控制混合料施工流程,确保混合料发挥出预定的结构性能。

2.3荷载试验

岩土荷载试验对地面建筑改造具有指导性,广泛收集地质数据信息可引导正确的施工操作。为了改变早期岩土荷载试验模式存在的不足。岩土荷载试验数字化要建立稳定的操控系统,从数据收集、传输、处理等方面提出有效对策。岩土荷载试验能够为区域建设提供指导依据,降低工程单位参与改造建设的难度。软土层是造成建筑结构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由于软土区地质构造易引起混凝土结构出现不同类型的病害,现场施工必须做好加固处理设计与分析。

3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3.1配制

基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特点,要编制一套完整的技术与施工方案,按照行业标准进行施工操作,才能维持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使用性能。粗骨料应采用碎石,其粒径宜为5~25mm。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50kg/m3。混凝土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及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对各种材料比例进行严格控制,消除材料问题导致的性能不足,从而实现混凝土结构性能升级,消除材料因素产生的建筑结构隐患。

3.2浇筑

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建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利用混凝土可实时调控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为地方工民建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时间推移,混凝土结构病害发生率升高,建筑内外结构出现不同程度耗损,破坏了区域工民建线路的安全性。除了针对混凝土结构采取病害处理方案外,还需拟定切实可行的病害检测方案,增强混凝土工程的抗害能力。浇筑混凝土时,对预应力筋锚固区及钢筋密集部位,应加强振捣。对先张构件应避免振动器碰撞预应力筋,对后张构件应避免振动器碰撞预应力筋的管道。

3.3摊铺

随着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建造方案的多样式改革,灵活应用各种施工方法成为混合料配制与施工处理的新思路,且对混合料结构层具有很强的加固作用。实际摊铺过程中,要考虑混凝土后期凝固时间及性能指标,提出符合混凝土结构布局特点的摊铺模式,从而实现混凝土技术改造的最优化。对潜在的混凝土结构病害,摊铺施工环节要做好相关的工艺改造工作,减小各种因素带来的风险隐患。

3.4碾压

结合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特殊路基区存在的病害风险,研究混合料配合比强度控制方法,提出符合混合料性能标准的针对性施工方。因此,遵循配合比标准规范,设计混合料强度试验方案,对整个工程建造活动具有重要性意义。混合料的碾压程序按照试验路段确定的方法施工。结合地质构造引起的建筑结构病害,施工单位要及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做好病害监控与防治工作。

4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法

4.1基本规定

预应力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该初应力宜为张拉控制应力(fon)的10~15%,伸长值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施工单位可灵活应用预压法、搅拌桩法、换填垫层法等,对软土区混凝土结构实施加固处理,为建筑基础或地面结构创造更为稳定的地质环境。

4.2先张法

安全工民建是国家经济建设重点,对提升国民经济实力及工民建行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混凝土灌筑之前,先将由钢丝钢绞线或钢筋组成的预应力筋张拉到某一规定应力,并用锚具锚于台座两端支墩上,接着安装模板、构造钢筋和零件,然后灌筑混凝土并进行养护,如图1。实地勘测可及时发现混凝土潜在病害情况,为现场施工处理提供真实的桩基资料,提高病害修复处理的工艺水平。同时,设定混凝土结构心境检测方案,及时关注混凝土性能状态变化情况,一旦发现结构性病害则及时安排人员处理,为建筑工民建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作业环境。

图1 先张拉施工

4.3后张法

建筑工程常面临多种地质病害风险,地质构造是地质工程改造研究重点,从多个方面反映了建筑结构规律及过程。当前,碳化、裂缝、渗漏等是引起预应力病害的主要因素,破坏了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与完整性,对地面工程改造活动造成多层次的影响。先灌筑构件,然后在构件上直接施加预应力的方法。一般做法多是先安置后张预应力筋成孔的套管、构造钢筋和零件,然后安装模板和灌筑混凝土。预应力筋可先穿入套管也可以后穿。从施工来看,我国建筑设计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使建筑设计面临着诸多隐患。预应力对地面工程建设有诸多不利影响,加强岩土荷载试验可掌握水文异常情况下的受力变化,对地面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5结论

工民建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实现了建筑体结构布局的最优化,对地面工业与民用建筑物起到了保护作用。施工单位要结合预应力混凝土特点,编制科学的混凝土施工工艺方案,从材料配制、摊铺、碾压等提出工艺方案,对先张法、后张法等施工严格控制,确保工民建综合指标达到预期要求。

参考文献

[1]章华.工民建施工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5,14:71-72.

[2]刘军.工民建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与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9:251.

[3]李潇月.浅谈工民建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技术[J].科技风,2015,24:130.

论文作者:董学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6/7

标签:;  ;  ;  ;  ;  ;  ;  ;  

工民建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应用论文_董学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