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石”、“廉床”及“廉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廉石论文,廉床论文,廉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知古可以鉴今。史籍所载几个有关廉政的小故事,读来颇让人有思前想后的感慨,叫人对“身后留什么”的问题再多几番寻味。
“廉石”:梁朝名臣江革,任地方官时政绩卓著,被梁武帝擢升为京都尚书。他启程时只有简单行囊,所雇小船轻飘无法航行,送行百姓只好搬来十几块石头压船才得启航。后人便把江革的压船石誉为“廉石”。笔者所居住的这座县城,几年前的县委书记升迁去外地赴任时,亦类同此君,一辆车拉走全部家当:几件简单家具、十几纸箱书刊,最值钱的不过一台老式彩电、一台冰箱;而另一“乡官”升至“县衙”上班,却乘月黑风高之夜动用车队搬家。前者至今传为美谈,后者路人侧目视之。同属工薪阶层,“家当”别于天壤,谁廉谁贪,岂不一目了然!
“廉床”:裴潜,从魏武帝曹操的“参军”做到魏明帝曹睿的尚书令,是位三朝元老。此公任充州刺史时,不带家眷,不图阔气,不摆排场,唯一的“奢侈品”是仿照当地的“胡床”自己动手制作的轻便折叠床。时隔数百年后,“诗仙”李白赋诗赞之:“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从此,胡床被称为“廉床”。但我们现在却有极少数“品级”远低的官员,沙发非名牌高档真皮的不坐,“老板台”非名贵实木名厂制作的不用,手机的“更新换代”紧跟新产品开发的时代潮流,等等。这些官员自以为没往兜里装钱,没往家里搬物,高谈阔论“清正廉洁”而脸不改色心不跳,孰不知他们排场了多少百姓上缴的“皇粮国税”?获得了高档次的享受,“办公”的档次却未见多大提高,其实无异于“曲线贪赃”,百姓对“办公室里的腐败”同样恨之入骨!
“廉碑”:中唐时的三代重臣卢怀慎,一生清正廉洁,为国为民建树颇多,却从来“不肆张扬”。死后无钱安葬,一老仆请求“自卖”换钱,草草为主人办了丧事。堂堂一品大员,连立块墓碑都没有钱。唐玄宗听说后,亲临其家、其墓考察后得以证实,不禁潸然泪下,颁诏为其树立墓碑并御书碑文,后被称为“廉碑”。我们党的优秀干部孔繁森去世后,所留遗物也只有一架袖珍收音机、8.6元现金和几件带补丁的衣服,却把最深、最重的公仆情、民族情根植在了阿里人民、藏族同胞的心底。而也有一些为了刻意追求所谓政绩、名声的干部,用尽种种手段,“牛皮”吹破,急于为自己“树碑立传”,殊不知只为人增了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