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环境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李笑佳

浅析基层环境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李笑佳

[摘 要]环境统计是环境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科学准确的环境统计数据,是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计划、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和污染防治的重要依据。然而基层环境统计工作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该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十分客观的反映当地污染物的排放和治理情况,本文结合基层环境统计工作实际,分析了基层环境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环境统计 问题分析 对策和建议

一、环境统计的发展

中国的环境统计体系是隶属于全国环境管理体制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而建立。从1981年开始,原国家环保局每年编制环境统计年报资料和环境统计分析报告。自1989年起,原国家环保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开始编制和发布《国家环境状况公报》。1995年6月15日,国家环保局颁发了《环境统计管理暂行办法》,这是关于环境统计的第一个法规性文件。2001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制订了“十五”期间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和环境统计专业报表制度,“十五”期间环境统计报表扩大了环境统计调查范围,改进了统计指标体系,调整了工业污染源重点调查单位的筛选办法。适当增加了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统计调查频次,提高了数据的质量和分析利用水平。“十五”期间环境统计专业报表制度增加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年度环保计划完成情况、“两控区”污染控制情况、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情况以及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情况等内容,其中指标有所删改或增加,反映了“十五”期间环境管理的发展进步。

2006年11月4日,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总局令第37号,对环境统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发布了《环境统计管理办法》。 “十一五”期间总量减排以来,国家环保部连续5年召开全国环境统计工作会议,分别就统计调查融入总量减排、统计数据与减排结果衔接、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环境统计报表改革等进行专题研究,实行环境统计与动态更新“双轨并行”。 “十二五”期间对环境统计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环境统计范围由以往的以工业源、生活源为主,扩展到工业、农业、生活、交通和环境管理等各个领域;对调查范围、指标体系、报表形式、技术规定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调查对象由8万家增加到30多万家,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尺度的环境统计报表制度逐步建立。

二、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环境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保系统所面临的外部压力越来越大,环境监管等任务越来越重,再加上基层环保部门人员较少,致使基层环保部门把环境监管、污染整治及环评审批等与公众有着直接关系的工作作为重点,而忽视了环境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部分基层环保局还单纯地把环境统计工作当成一项临时性的任务,工作标准仍停留在填几张报表,报几个数字的水平上,而对具体的数据填报及审核工作不够重视,使得环境统计工作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而对环境统计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导致环境统计没有针对具体的环境形势做出相应的变化,不能按照环境统计工作的要求及时对重点调查企业进行筛选和调整,对环境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逻辑性和合理性缺乏认真的审核和分析,致使环境统计工作流于形式,环境统计数据不能很好的反映当前污染物的实际排放情况。

2、基层环境统计力量薄弱

基层环境统计人员配置不足且变动频繁,很多地方存在年年都是新面孔现象,难以保证该项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大多数县级环保部门普遍存在仅有1名环境统计人员,承担从报表下发到原始数据采集直至数据初步汇总、审核等一系列工作。由于环境统计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基层环境统计面临的这种人员配置不足、技术支撑缺乏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了环境统计工作的效率与数据质量。

3、环境统计数据质量难以保障

企业大多数没有专职的环保人员,而且人员变动频繁,负责环境统计的人员素质不高,造成企业上报的第一手数据差错率较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受经济形势影响,中小企业的生产波动大,但是环境统计技术要求数据不能有大的突变,否则要提供一系列的说明材料,这无疑又增加了环境统计工作的难度。基层环境监管不到位,造成环境统计范围不全面。另外,基层环境统计工作缺少必要的技术支持,特别是环境监测能力的不足,大部分都以排放系数的方法来计算企业的排污量,又没有系统的产排污系数研究和更新核定制度,产排污系数未能及时更新调整,很难客观反映中小企业实际的排污情况,给环境统计数据造成了一定的偏差。

4、环境统计缺乏一套完整的机制

环境统计执法机制不健全。由于各地环境统计没有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和相应的处罚制度,即使企业不报、瞒报环境统计报表,环保部门没有权限对其进行统计法范畴内的处罚,有些企业很不配合工作,甚至出现环境统计人员央求企业提供数据的奇怪现象。环境统计工作缺乏相应的奖惩措施,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的状况。

三、建议与对策

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建立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而环境统计数据将是建立这一评价体系的重要支撑。环境统计数据日益成为政府宏观决策的重要参考,在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文件报告中,以环境统计数据为支撑的环境保护和减排形势分析内容,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环境意识的日益提高,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诉求也越来越强,对加大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和力度都有新的期望。

1、重视基层环境统计工作,强化人员配置

基层环保部门要充分认识环境统计在环境管理以及总量减排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环境统计工作的领导,把环境统计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列入日常工作议程,建立完善的工作协调机制,为环境统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努力开创环境统计工作的新局面。

设置专职环境统计岗位。挑选业务能力强、熟悉环境统计知识的专业人员承担环境统计技术工作。加强对统计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努力提高基层环境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上级环保部门应每年定期组织对县级基层环保部门及重点企业环境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确保每年每人达到一定的学习时间,逐步实现专人专岗(持证上岗)的要求。

2、强化基础建设,为环境统计数据提供有力保障

首先要做好重点源的环境监测工作,加强基层环保局的监测能力建设,使环境统计数据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排放情况。其次要推进重点企业的自行检测能力建设,企业自报数据作为环境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对环境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非常重要,要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监测的优势,强化对企业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监测数据的质量。

建立沟通机制,统一环境统计口径。关于环统数据的采集,建议从环保部或省厅层面起,建立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机制,最好将数据采集的任务直接分配至有关部门,避免“越位”现象发生。同时,就有关统计口径的确定,充分尊重部门的意见,杜绝数据无来源或“数出多门”的现象。

3、完善软件建设,规范各类技术标准。

要进一步完善软件建设。软件研发单位和报表制度设计部门要充分听取基层操作人员反馈的各种建议意见,完善相关内容,争取一次性整改到位。进一步完善软件审核功能,按行业合理设置指标,简化或者去除不相关指标,减少干扰,突出指标填报重点,减轻填报和审核的工作量。

各级环保部门要开创环境统计工作的新局面,全面推动环境统计的标准化建设,让环境统计工作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更好的服务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健.云南省环境统计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J].环境科学导刊,2008(1).

[2] 鲁宪.基层环保部门环境统计问题探讨[J].江苏环境科技,2005(1).

[3] 陈军生.加强环境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J].贵州环保科技,2004(2).

论文作者:李笑佳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浅析基层环境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李笑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