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DC-DC变换器研究分析论文_刘健,魏曙光

(陆军装甲兵学院控制系 北京市 100072)

摘要:燃料电池DC-DC是燃料电池应用于汽车领域的关键。提出了一种三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反馈采用基于PI调节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电路工作在恒压限流模式。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能够实现稳定输出、低电流纹波,负载突变时能在0.03s内迅速响应,输出电流限制在18A以内,输入电流纹波率小于0.125,理论效率为95%,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燃料电池;DC-DC;PI调节;双闭环

0背景

电动汽车技术的突飞猛进,但其电源稳定性和续航里程上的缺陷,致使发展受限。燃料电池具有高效率、大容量、启动快等优势[1],续航里程可以达到燃油车的标准,甚至更高,氢气罐损坏,氢气出现泄漏会迅速向外扩散,氢气罐压力骤减,避免了爆炸事故的发生。

1拓扑结构设计

DC-DC变换器分为隔离型和非隔离型两大类。隔离型变换器具有高稳定性,但效率差,成本高,非隔离型变换器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高。选非隔离型boostDC-DC变换器。与cuk和sepic电路电路相比,电路结构更简单,与Buck-boost电路相比,输出纹波更小[2]。

1.1 DC-DC变换器主电路设计

燃料电池具有弱惯性,易受负载波动影响,不能直接与负载端连接。交错并联结构具有良好的减小电流纹波的作用,减小纹波的能力随着交错相数的增加而增大。考虑DC-DC变换器实际体积与成本,选取三相交错并联Boost为基本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三相交错并联boost拓扑结构

相同功率下,三相交错并联boost各相输出电流I o’ =Io/3,每相电感值LN=3L,电感值与负载电流成反比,考虑场效应管发热P=IRMS2×RDS,。所以采用多相交错结构可以有效减少DC-DC变换器尺寸,同时可以减少开关损耗[5]。

1.2 控制器设计

图2 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结构

控制器设计采用电压电流双闭环模式,电流环为内环,控制方式采用恒压限流模式,当输出电流小于给定电流时,电流环相当于开环控制,其PI调节器为最大输出,电压环为恒压控制,当输出电流达到给定值时,电流环构成闭环,拉低输出电压,电压环构成开环,从而达到恒压限流输出。

2.状态空间模型建立

三相交错并联boost工作在连续导通模式,定义电感电流为xi,i=1,2,3,电容电压为x4, 开关导通和关断时,应用Kirchhoff电压、电流定律,分别分析理想状态下图1的状态[5]。

开关导通期间dT:

开关关断期间(1-d)T:

状态空间方程:

3.电路参数设计

3.1磁性元件设计

电感是DC-DC变换器的核心元件,燃料电池输出电压宽(80V-110V之间),DC-DC变换器设计应能承受最大输入电压情况下,boost变换器最恶劣输入电压为VINMIN达到最大[6],电感应在VINMIN处设计。

依据伏秒平衡

电感电流方程

可以推导出

电流纹波率

电感值 ,

电感峰值电流

3.2输出电容选择

输出电容选择时额定纹波电流要不小于输出最大有效值电流[7]。

4. 仿真

燃料电池输出功率为10kW、电压在80V~110V之间,DC-DC仿真在最恶劣电压下(Vin=80V),每相电感值L=0.84mH,开关频率为20k,最大占空比为0.76 , 输出电容取值9.4×10-3F,电路工作前先将输出电容电压预充到80V,仿真波形如下。

图3三相电流波形

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该结构DC-DC变换器输出电压稳定在324V,相对误差为1.8%,能更好的实现升压稳压功能,三相电感电流相位依次相差120°,输入电流IAC为4A,电流纹波率r=0.125,在3.02s时突加输出功率,来仿真输出电压波形来看,输出电压能在0.03s达到稳态,响应速率快,DC-DC变换器工作效率约为95%。

5结论

针对燃料电池的软输出特性,以及燃料电池汽车功率需求,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PI调节,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的三相交错并联boost结构,该结构能实现恒压限流输出,防止出现电容击穿故障,同时使输入电流纹波率降至0.125,减小了电感体积。

图4输入电流纹波

图5输入、输出电流波形

图6 突加负载时输出电压响应

参考文献:

[1]李果, 毋茂盛, 余达太. 燃料电池输出功率的预测控制[J]. 电源技术, 2004, 28(6):348-350.

[2] 王兆安,刘进军. 电力电子技术[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19-139.

[3]王跃, 高大威. 燃料电池汽车交错式双boost DC/DC变换器的仿真研究[C]// 2014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 2014:82-85.

[4]Sanjaya Maniktala. 精通开关电源设计[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357-367.

[5]张兴. 低电流纹波高动态响应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8-13.

[6] 刘树林, 陈勇兵. Boost变换器的输出纹波电压分析与最小电感设计[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7, 41(6):707-711.

[7] 殷立, 王顺强. BUCK-BOOST变换器的输出能量分析及电感电容优化设计[J]. 自动化应用, 2012(8):31-33

论文作者:刘健,魏曙光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4

标签:;  ;  ;  ;  ;  ;  ;  ;  

燃料电池DC-DC变换器研究分析论文_刘健,魏曙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