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
引言
电力系统向用户提供电力的过程中,需保证电能的持续、有效供应,以保障用户的正常生产、生活。供电可靠性是衡量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国家电力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电力供应可靠性关系到电网规划、电网运行以及电网管理等多个环节,因此提高供电可靠性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1提升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意义
电力系统为各类生产活动、日常生活需求提供基础电力能源供给,供电可靠性是评判电力系统供电质效的重要指标,主要通过供电可靠率,一定时期内用户平均停电频率、停电时间,系统自身停电频率与时长等数据衡量,此外,还可以通过排查供电故障、减少供电障碍、保持系统稳定等的能力与水平综合衡量供电可靠性。
2影响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2.1电力设备故障
电力系统运行中,作为电力系统的基本工程单元,电力设备运行安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如果电力设备出现故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会进一步加剧电气设备故障可能性,不利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2技术因素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电力系统获得了飞跃式进步,配电网技术不断改进。传统电力企业一直存在重发电、轻配电的情况,导致我国配电网建设理念和技术相对落后,出现了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平衡的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需提升我国电力系统的配电网技术水平。
2.3线路环网化率和分段数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电力事业改革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改革力度不断提升,相应的网架结构逐渐趋于完善,但是其中仍然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距离环网化率完全100%还有很大的距离,加之主干线分段数和用户数不等,造成了部分分段用户数过多,部分分段用户数较少,线路负荷较大,严重影响到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3提升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3.1健全可靠性管理网络,提高可靠性管理意识
(1)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影响着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而供电系统可靠性管理则对供电系统的运行起到有力的保障,通过良好科学的管理贯穿到整个供电企业生产、运行、经营全过程,使电力供应实现稳定与可靠。在可靠性管理中,人为因素必不可少,只有全面保证企业管理人员有良好的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精神,才能实现高效管理目标,管理人员要求有良好的个人素养,同时还要掌握专业技能,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管理手段,深入一线、深入基层,了解供电生产、运行不同流程和环节,不断充实自身的管理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要不断创新手法,使网络技术与实际工作相融合,实现管理高能高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电力企业是高技术密集产业,所有的管理流程与制度建设,均需要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要根据国家有关电力可靠性相关规程和行业标准化建设要求,制定符合企业自身运行的规章制度,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的良好制度,合理组织实施,实现企业管理标准化,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充实与完善,建立健全企业可靠性例会制度和相关责任制体系,通过企业内部定期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管理意识,通过制度约束,实现管理人员各司其责、各管一摊的良好管理局面,全面提升供电能力与水平。
3.2进一步合理规划与设计电力系统供电线路布局
一方面,应当强化供电系统的顶层设计与供电线路的整体布局规划,在科学有效地应对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用户的同时,将提升供电可靠性作为供电系统建设布局总目标。在对变电站建设的过程中,还应当将其纳入规划整体构架,从宏观角度进行科学的电力负载预估,合理确定变电站建设点与足够的建设容量。另一方面,应当推进对旧有线路的合理改建与调整,在对旧有线路整体评判的基础上,分析线路建设薄弱点,对供电可靠性较差的线路及时改造,可以在改造之前根据线路实际状况与用户需求采取一定保障措施,诸如安装联络开关、熔断器或者隔离开关等方法,有效减少因该条分支线路的改造或检修而对主要供电线造成的供电影响。
3.3注重配网自动化的建设
配网自动化的建设有利于提升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时间。电力企业需注重对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和设备的引入,为配网自动化的发展奠定基础。配电自动化设备具有远程监控功能,可远程隔离和控制配电网的故障,保证供电可靠性。此外,自动化操作设备可通过网络实时监测配电网运行状态,保证电力设备的有效运行。如果电网出现故障,自动化设备将自动上报故障问题和故障位置,有力保证了供电可靠性。
3.4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和改进
加强电网管理工作,对于配电设备可以进行有目的的巡视,在日常实现对电力设备的保护工作,对于线路负荷过重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对于电力设备的工作人员应该有一定的要求,不仅仅需要工作认真,细心耐心,同时也要具备专业的技能水平。工作人员需要对各个作环节有一定的掌握,并可以熟练的对设备进行操作。在电力系统的维护中,需各个部门协同作用,使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进行。在对电力设备进行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需要对整个工作团队进行合理化的管理和实时的培训,提高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同时,电网运作方式的改变和负荷的合理转移,都可以达到对电力设备进行保护的目的,以此提高供电系统的稳定性。也可以在现有的电力设备上进行技术上的改造,比如加上自动化功能。一旦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生违背正常的运转,便可以通过自动化系统进行操作,以此隔断故障区域,使得非故障区域不受影响继续运行。自动化设施使得电力系统出现故障能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反应,与人力比较起来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做出反应的时间快,节省人力,使得资源的利用率大大的提高。
3.5完善供电安全的监测体系
长久以来,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在电力体系的规划管理中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随着新时代下用电负荷的日益攀升,供电安全也成为亟待完善的重要议题。首先,应该加强全民用电安全意识,对日常生产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正确应对。其次,可以充分结合现代化技术,进行全网电路系统的有效及实时监测,防患于未然。除此之外,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故障应急预案,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启动检修备案,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损失,完善供电安全的全面监测,为提升供电可靠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供电企业要在保证成本的前提下,确保供电稳定可靠,要想做到二者的平衡,就要找到最佳平衡点,实现供电企业最大经济收益,确保供电可靠性,维护用户用电权益,满足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姜伟.关于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问题探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16):180-181.
[2]窦益珍,曾刚.供电可靠性管理创新模式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15):184.
[3]岳超,张文松,李美玲,王正辉,祁秋民.智能配电网规划关键技术研究[J].科技风,2019(13):81.
论文作者:杨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可靠性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电网论文; 线路论文; 供电系统论文; 故障论文; 电力设备论文; 《中国电业》2020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