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鳌冠小学 361000
摘 要:加强并重视小学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是新课程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2011版新课标中要求普及合唱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为使全体学生能够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感受合唱的魅力,合唱意识应从低段开始培养,让学生尽早进行合唱相关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小学低段 合唱意识 培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合唱教学,而合唱教学不能仅限于少数“会唱歌”的合唱团成员,更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在平时的音乐课堂上,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合唱,感受合唱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合唱意识的培养应从低段开始,让学生尽早进行合唱相关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为演唱中高年级的合唱曲打好基础,让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在演唱合唱歌曲时能够更加从容自信,真正感受和声带来的美妙。
一、科学趣味的发声练习
合唱对于“声音”有较高的要求,但它又不同于独唱。对于来自不同环境各具不同音色特点又未经过训练的孩子,要做到在合唱集体中的和谐统一、融于一体,最终能达到“合”与“和”的效果,就需要科学的、整体化的发声方法。而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只有通过趣味的发声练习才能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正确发声状态教授给孩子。
从第一节音乐课开始,从第一个音开始,就要给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乐于歌唱,经常一兴奋就大声喊唱。为了避免喊唱,应教会孩子“轻声”唱法,“轻声”唱法能形成正确的发声状态,避免不必要的紧张,放松声带,且能较好地把握音高。
比如课前,我们可以在力度记号p和mp音量范围内进行歌唱训练,训练时让学生模仿妈妈哼唱催眠曲那样的轻柔,充分体会每个器官在唱歌时是轻松自如的。但应注意,轻声绝不是过分轻,从而变成漏气的、消极的虚声和气声。在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发声位置时,我会请学生模仿小猫叫时胡子往上翘的样子,通过“翘”使硬口盖抬起打开,使面部呈现微笑状态,在叫mi的一刹那抓出发声的感觉。感觉对了,声音就对了。在发声训练中,“打哈欠”是体会正确歌唱方法很重要的一种形式,通常我会让学生模仿小猫伸懒腰的样子,先放松,再带着哈欠的感觉发出“miao,miao,miao”的声音,体验正确的歌唱状态。
二、多声部听觉能力的培养
对于低段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应从听辨音区开始。我会借助钢琴,通过游戏的方式辨音高。比如请你听听老虎、小兔、小鸟,它们在钢琴的哪个音区说话呢?可以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代表一个音区,听到自己的音区时,就模仿相对应小动物的形象;或者请学生听到高音区旋律时用手轻轻拍头,听到中音区时拍肩,听到低音区时轻声跺脚或走起来。当学生熟悉以后,就可以同时练习两个声部。教师弹奏高、低音区时,学生的反应是边拍头边跺脚;当弹奏高、中音区时,学生就一只手轻拍头,一只手轻拍肩。在训练的时候,不断提醒学生,要用小耳朵认真听、仔细辨,做动作要轻,不能互相影响。对于低段的孩子,无论是发声的训练还是听力的培养,我们都应该创设一种有趣而和谐的环境,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受合作的愉悦,从单音、单声部开始,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渗透和声的概念,让他们尽可能早地感受和声的魅力。
三、多声部节奏的感知训练
美国指挥家、音乐教育家齐佩尔曾说:“节奏训练是音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音乐训练最先应该从节奏训练中开始。”而多声部节奏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敏锐的节奏感知能力、合作能力,为合唱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创设情境练习
对于低段的学生,单纯的节奏练习一定是枯燥无味的,只有通过场景的创设或是情境的模仿,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人音版一、二年级的教材中就有不少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多声部节奏训练的课例。
比如一年级下册《火车开啦》一课中,我先播放了一段火车开动的小视频,让学生观察火车开动时的样子,然后再请他们模仿看到火车大轮、小轮滚动的样子和听到的声音。学生通过直观感受,都积极踊跃地想要表演。这时候我请学生排成两队,每队一个学生当火车头,模仿汽笛发出wu-的声音,剩余的学生一队模仿火车大轮hong long的声音,另一队学生模仿火车小轮kacha kacha的声音。由于低段的学生特别喜欢模仿,所以结合这样情境表演的多声部练习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渗透多声部能力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节奏卡农练习
进行节奏卡农训练,是进行合唱训练最基础的内容,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声部的独立性。在学生掌握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以后,就可以进行节奏卡农的训练。通常我会做一些节奏卡农小游戏,如“我来做,你来跟”,首先请每个学生都制作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小卡片,让他们每四个人一组编创四小节的节奏,然后请他们拿着卡片排列好并准确地读出节奏,接下来再请一组同学拿着小卡片错开一小节排列出相同的节奏,最后请学生看着节奏卡分声部地读出。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什么是节奏卡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创编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节奏与节拍练习
通常,我会请“节拍器”来帮忙。比如,可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保持着稳定的速度伴随着节拍器拍节拍,另一组同学拍节奏。在刚开始的训练中,速度不能太快,节奏要简单,当内心的恒拍感逐渐建立以后,可适当提高速度,逐渐加大节奏难度。比如可请学生脚踏节拍,手拍歌曲中分离出来的节奏。或者由老师敲击出固定的节奏型,学生依次作2小节的即兴的对比声部拍击。节奏与节拍的练习,因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生在长期的合作练习中建立了稳定的恒拍感和多声部的节奏感知能力。
四、音乐教材的巧妙创编
在人音版的教材中,合唱曲从二年级下册《两只老虎》的轮唱开始,之后到伴唱式、复调式,最后到柱式,逐渐加大了合唱的难度。遵循这个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我们可以活用教材,选择教材中一些适合的歌曲创编二声部。低年级主要以轮唱式、填充式的合唱为主,所以,我们可以在一年级的教材中就加入简单的填充式伴唱。
如一年级上册的歌曲《小雨沙沙》,教材中本没有加入合唱的练习,但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编创,让学生提前体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曲。根据低年级学生善于模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结合歌曲本身拟人化的歌词,可在二声部的部分加入“沙沙”的象声词模拟雨声,将“XX 0”这个固定节奏型放入歌曲中,与第一声部进行合唱。我们还可以结合歌曲创编一些简单的发声练习。
比如一年级下册《数鸭子》,这首歌曲大多数孩子都比较熟悉,我们就可以在学习歌曲之前做这样的声部发声练习:
2\4 《听话的小鸭》
3 1 0 | 3 1 0 | 2 1 2 3 | 1 - |
gu ga gu ga gu ga gu ga ga
5 - | 5 - | 5 5 | 5 - |
Du du du du du
对于歌曲的二声部创编,只要我们善于发掘,多些想法,并付诸实践,引导学生聆听、感受、体验,学生就能在日积月累中感知合唱的乐趣。
合唱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只有从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合唱的基本学习和训练,真正普及合唱艺术,才能推动学生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从低段就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养成正确的歌唱习惯,培养多声部听觉能力、节奏感知能力,经过由易到难、潜移默化的渗透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要抓好班级合唱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老师们花心思、多尝试,并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在合唱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只有在平时的朝夕课堂中点滴积累,才能让美妙的和声真正属于每一个孩子。
参考文献
[1]陈涵 论低年级合唱意识的培养[J].中国音乐教育,2014,(05)。
[2]陈善冰 晏敏 小学生班级合唱教学案例精选.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年。
[3]周如珺 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感知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13,(15)。
[4]徐丽红 低段学生多声部节奏训练的“说、动、玩”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小学版,2013,(06)。
论文作者:史文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0月总第27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6
标签:合唱论文; 声部论文; 学生论文; 节奏论文; 能力论文; 音区论文; 卡农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10月总第27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