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无明显诱因出现的发热及下肢无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例无明显诱因出现的发热及下肢无力的诊断与治疗。结果:明显提高了救护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避免再次复发和减少并发症。结论:通过对发热,下肢无力病人的观察和护理,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康复快,治疗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和家属的经济负担,除按该病的护理常规进行积极护理外,同时要加强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重视对家长的知识宣教 。
【关键词】发热;下肢无力;诊断;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0-0243-02
发热是指由于致热源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称为发热[1]。现将2001年2月-2006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及下肢无力病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0~1岁。
2.诊疗处理
在诊疗处理患儿时,护理人员必须保持冷静,头脑清晰,动作敏捷熟练,为诊疗处理患儿的生命争分夺秒[2]。
2.1 入院体格检查
体温38.5°,无咳嗽、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头晕、头疼、黄疸。发育中等,一般情况可,精神佳。心肺听诊无异常。精神系统:颅神经检查阴性,上肢肌力可,下肢呈肌力0,深反射未引出。四肢感觉可。辅助检查:三大常规正常,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同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患儿下肢呈弛缓性瘫痪,感觉仍存在。考虑是否有颅脑病变,行头颅CT示:前半脑脑量稍减少。脑脊液检查:WBC 1×106/L,糖40~50mg/ml,氯化物:648mg/ml。
2.2 初步诊断
(1)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2)遗传性脑变性病所致瘫痪。(3)脊髓灰质炎。
2.3 鉴别诊断
(1)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多发生于青壮年无发烧,上感予以排除。(2)家族性周期性麻痹:有家族史,好发于成年不发热,脑脊液正常予以排除。(3)脊髓灰质炎:流行地区儿童,未接种疫苗,继发热,腹泻或呼吸道症状之后出现的急性迟缓性瘫痪,且多为单瘫,应考虑该病的可能。而本病儿服用过疫苗,且双下肢瘫,而脑脊液细胞数正常,不支持。(4)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可引起弛缓性瘫痪,但一般瘫痪范围小、病变程度轻、不流行、无后遗症。基本上也可排除。
2.4 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已与脑膜炎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鉴别,最好采用高压氧治疗,应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血清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功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治疗方案
3.1 一般治疗
支持疗法给予50%葡萄糖液加维生素C1~3克,每日1~2次连续数日,以减轻神经水肿;丙种球蛋白肌注增加抵抗力;激素的应用可降温,减轻炎症和水肿;
3.2 (1)对症治疗。最重要的是防止呼吸肌麻痹。重症患者要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辅以机械呼吸机维持,并预防感染给以抗生素。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这是减低病死率的关键。(2)支持疗法。(3)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疗效较好,并且安全,副作用少,但是价格昂贵。
4.护理
4.1 常规护理
患者入院后按常规护理,应注意对发热病人体温的监测,同时密切观察其他生命体征,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3]。
4.2降温
(1)物理降温:(注意事项:对有出血倾向皮疹、皮下出血点及伴有皮肤性损害的病人禁用酒精擦浴,特别是白血病患者,以免加重出血症状。)(2)药物降温:如吲哚美辛。
4.3 口腔护理
长期发热病人,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内食物残渣易于发酵、促进细菌繁殖,同时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及维生素缺乏,易于引起口腔溃疡,应加强口腔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4 皮肤护理
在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及时擦干汗液并更衣以防感冒。应勤换内衣裤,加强皮肤护理,防褥疮发生。
4.5 高热病人体温骤降时,常伴有大量出汗,以致造成体液大量丢失,年老体弱及心血管病人极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冰冷等虚脱或体克表现,应密切观察,注意保暖,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配合医生及时处理,不恰当地使用退热剂,可出现类似情况,应慎用。
4.6 高热出现谵亡,应及时用床档防坠床,出现昏迷时,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护理。
4.7 发热过程的心理护理
发热期病人心情恐惧、紧张、不安、烦躁;对发热毫无思想准备,会有一种害怕心理。此期需要加强心理护理。
4.8 特殊照护
对于躁动、幻觉的病人,护士应从旁守护照料或允许亲人陪护,防止发生意外。由于发热引起的精神症状,除降温外,遵医嘱给予适量的镇静剂。
4.9 饮食护理
(1)供给高热能、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以及口味清淡,易于消化的饮食。(2)供给充足液体,有利于体内的毒素稀释和排出,还可补充由于体温增高丧失的水分,可饮开水、鲜果汁、菜汁、米汤、绿豆汤等。(3)忌用浓茶、咖啡、酒精饮料及具有刺激性调味品(芥末、辣椒、胡椒等),并限制油腻的食物。(4)宜采用少吃多餐制,流质饮食每日进食6~7次,半流质每日进食5~6次,软饭每日3~4次,这样既可补充营养物质,还可减轻胃肠负担,有利于疾病恢复。(5)调节室温、衣着、被褥:体温上升期,病人寒战怕冷,此时应注意保暖;高温持续期及退热期则应适当减少衣被以利于散热。同时调节室温、减少噪音、使病人感觉舒适。
5.结果
本组10例患者,全部诊疗处理成功,无1例死亡,全部康复出院。
6.讨论
6.1 抢救和处理及时
发热病人,易造成电解质紊乱、惊厥,甚至死亡,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降温措施和及时对症治疗,是十分关键的。
6.2 观察和正确的判断
首先要明确发热原因,根据原因及患者生命体征情况来确定输液的速度,同时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及皮肤黏膜,以判断发热是否停止,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以作出相应的处理。
6.3 精心的护理
儿童发热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特别要加强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应避免患者因发炎、紧张或失血引起而加重病情。所以对发热及进行性的下肢无力进行有效的对症降温治疗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人卫八版/本科临床/十二五规划教材).
[2]王春娜,李素梅.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治概况[J].中国实用医药,2010(6).
[3]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2.
论文作者:靳亚琼,赵亚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下肢论文; 病人论文; 体温论文; 患者论文; 无力论文; 诱因论文; 脑脊液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