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施工中线路敷设方式的分析论文_王杨

(天津辰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300400)

摘要:供电系统运行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不仅与电线电缆本身质量有关,还与电缆附件和线路的施工质量有关,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各种大规模项目在不断建设中,电缆敷设对整个工程的影响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几种线路敷设的不同方式,且布线方式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建筑物的环境特征。当几种布线方式同时能满足环境特征要求时,则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要求及用电设备的分布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合理的布线及敷设方式。

关键词:钢管敷设;硬塑料管敷设;钢索布线;线槽布线;竖井内布线

引言

线路敷设的方式一般应按下列条件选择:

一、场所的环境特征;二、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特征;三、人与布线之间可接近的程度;四、短路可能出现的机械应力;五、在安装期间或运行中,布线系统可能遭受的其他应力和导线的自重;六、布线系统中所有金属导管、金属构架的接地要求,应符合相关规定。

敷设的几种方式

一、钢管敷设

钢管敷设,首先要确定好配管进入设备与器具盒(箱)的位置,然后再计算好管路敷设长度进行配管加工。再配合土建施工中,将管(盒)按已确定的安装位置连接起来,并在管与管及管与管(盒)的连接处,焊上接地跨接线,使金属外壳连成一体。

建筑物顶棚内,宜采用钢管配线。干燥场所的暗配管宜采用薄壁钢管;潮湿场所和直埋于地下的暗配管应采用厚壁钢管。当采用钢管管壁兼做接地线时,管壁厚度不应小于2.5mm。为了便于穿线,要根据所穿导线截面、根数选择配管直径。

两根绝缘导线穿于同一根管,管内径不应小于两根导线外径之和的1.35倍(立管可取1.25倍)。

当三根及以上绝缘导线穿于同一根管时,导线截面积(包括外护层)的总和不应超过管内径截面积的40%。

单根导线的截面积可按下式计算:

管内多根相同直径导线的截面积计算:

上两式中,A为截面积(mm2);D为导线直径(m);n为导线根数。

二、硬塑料管布线

硬塑料管具有耐酸、耐碱、耐腐蚀的优点,所以在有腐蚀性气体及潮湿的场所(如化工厂、电镀车间),采用硬塑料管布线比钢管布线更为适宜,而且硬塑料管的锯断、弯曲、连接施工都比较方便。

塑料管按其受热性能来分,可分为热塑性、热固性两大类。在施工中大部分采用热塑性硬塑料管、聚氯乙烯半硬性塑料管和可弯硬塑料管。布线用塑料管及其配件必须由阻燃处理的材料制成。

在工程中选择硬质塑料管,要根据管内所穿导线截面,根数选择配管管径。一般情况下,管内导线总截面积(包括外护层)不应大于管内横截面积的40%。

三、钢索布线

钢索布线一般适用于尾架较高、跨距较大,儿灯具安装高度又要求低的工业厂房内。所谓钢索布线就是在钢索上吊瓷瓶布线,吊钢管或塑料管布线,吊塑料护套线、橡胶线或通信电缆布线,同时灯具也吊装在钢索上。除钢索安装外,布线方式与前面讲的相同。

四、线槽布线

用于配电的线槽按材质分为金属线槽和塑料线槽。金属线槽一般适用于正常环境(干燥和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室内场所明敷设。金属线槽多由厚度0.4-1.5mm的钢板制成。

为了适应现代化建筑物内电气线路的日趋复杂、配线出口位置又多变的实际需要,特制一种壁厚为2mm的封闭式矩形金属线槽,可直接敷设在混凝土地面、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预制混凝土楼板的垫层内,这称为地面内暗装金属线槽。

选用金属线槽时,应考虑到导线的填充率及导线的根数,满足散热,敷设等安全要求。

地面内暗装金属线槽分为单槽型和双槽分离型两种结构形式,当强电与弱电线路同时敷设时,为了防止电磁干扰,应将强弱电线路分隔而采用双槽分离型线槽分槽敷设。

强点、弱点线路应分槽敷设。同一回路的所有相线和中性线(如果有中性线时)以及设备的接地线,应敷设在同一金属线槽内,以避免因电磁感应而使周围金属发热。同一路径无妨干扰要求的线路,可敷设于同一金属线槽内。但同一线槽内的绝缘电线和电缆都应具有与最高标称回路电压回路绝缘相同的绝缘等级。

线槽内设施要求:

一、线槽应敷设在干燥和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

二、线槽的连接应连续、每节线槽的固定点不应少于两个,在转角、分支处和端部应有固定点,并应紧贴墙面固定。

三、线槽接口应平直、严密、槽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

四、固定活连接线槽的螺钉或其他紧固件,紧固后其端部应与线槽内表面光滑相接。

五、线槽的出口应位置正确、光滑、无毛刺。

六、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水平或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0.2%,且全长允许偏差为20mm,并列安装时,槽盖应便于开启。

五、竖井内布线

电缆竖井内布线是高层民用建筑中强电及弱电垂直干线线路特有的一种综合布线方式。竖井内常用的布线方式为金属管、金属线槽、电缆或电缆桥架及封闭式母线等。在电缆竖井内除敷设干线回路外,还可以设置各层的电力、照明分配电箱及弱电线路的端子箱等电气设备。电缆竖井的数量和位置选择应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减少电能损耗。

六、封闭式母线布线

封闭式母线槽宜按安装的周边环境选择防护等级,满足过负荷保护要求时,封闭式母线槽可按负荷的变化绣球,采用变容量接头,变容容量不应超过二级。

除电气专用房间外,封闭式母线槽水平敷设时,距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2m;垂直敷设时,距地面小于1.8m部分应采取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封闭式母线槽终端无引出,引入线时,端头应封闭。水平敷设时,宜按荷载取现选取最佳跨距进行支撑,且支撑点间距宜为2~3m。

封闭式母线槽垂直敷设时,在通过楼板处应采用专用附件支撑。尽显和及末端悬空时,应采用支架固定。封闭式母线槽的插接分支点,应设在安全纪安装维护方便的部位。封闭式母线槽的连接点不应在楼板或墙壁处。在穿越防火墙及防火楼板时候,应采取防火封堵措施。封闭式母线槽外壳及支架应可靠接地,且全长不应少于两处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

总结

导线的布线敷设常用金属管、塑料管,当导线根数超过8根时应采用金属线槽、塑料线槽等布线。在这里布线,应采用绝缘电线和电缆。在同一根线管或线槽内有几个回路时,所有绝缘电线和电缆都应具有与最高标称电压回路绝缘相同的绝缘等级。

布线及附属方式应根据建筑物性质、要求、用电设备的分布及环境特征等因素确定。应避免因外部热源、灰尘聚集及腐蚀或污染物存在对布线系统带来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因水的侵入或因进入固体物而带来的损害;防止在敷设及使用过程中因受到冲击、振动和建筑物的伸缩、沉降等各种外界应力作用而带来的损害;防止外部灰尘聚集对散热的不良影响,腐蚀和污染物质的腐蚀和损坏、冲击、振动和其他应力以及因建筑物的伸缩、沉降等位移而引起的危害。防止强烈日光辐射带来的损害;有植物或者霉菌衍生存在的场所所造成的有害影响。对布线系统的敷设不影响安全使用和产生次生危害。因此,在选择布线及敷设方式时,必须采用合适的方式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黄民德.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

作者简介:

王杨(1986.3),女,天津人,天津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士,工程师,单位:天津辰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电气工程,电力系统。

论文作者:王杨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  ;  ;  ;  ;  ;  ;  ;  

关于施工中线路敷设方式的分析论文_王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