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生态水利设计的研究论文_马秀琴

关于现代生态水利设计的研究论文_马秀琴

青海省水利水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青海 西宁 810001

摘要:生态水利设计是一种将环保理念、人本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技术紧密结合的设计思想。随着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自然与水利工程的和谐便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关注生态水利设计内容,探讨生态水利研究框架,对于水利工程的未来发展与规划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现代;生态水利工程;设计

引言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生态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为国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实现生态水利工程项目设计的合理性,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与社会效益的兼顾。文章主要针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详细地阐述与研究,希望为设计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一、生态水利工程概述

生态水利指的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通过对于水资源进行合理化的应用,提高对水资源开发的水平,充分保障在开发中不会对于周边的环境等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充分保障水资源可持续性应用的模式。其在运用的过程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体现(1)在水资源的开发中,充分对于水资源、生态的环境等进行充分考虑,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演变发展的历史等等进行动态化的分析,最终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保障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应用;(2)通过对于水资源进行科学的利用、调配、保护、开发、配置等等工作,对于水资源进行节约利用,充分保障人们工农业生产用水的需求、日常生活用水的需求,也有利于生态水利系统通过自我性的恢复保障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安全;(3)在生态水利工程开展过程中,有关方面的人员需要对于水利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了解,使得设计出的生态水利发展规划和实际的情况具有良好契合性,对保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挥出重要的作用;(4)我们需要遵循生态水利建设的规律,在水资源的开发中需要充分保障生态水利建设工程合理化的开展,保障其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分析

1、安全性与经济性

于生态水利工程而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在对河流及水域进行治理的过程中,不仅要不断满足大众具体需求,同时,还应当全面保护生态系统,始终贯彻并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原理角度分析,生态水利工程需要与水利工程学和生态学相关要求相吻合。而在实际建设方面,同样要遵循工程力学与水文学等规律,以确保工程设施更加稳定与安全。另外,在设计工程设施时,一定要处于设计标准的规定范围内,可以保证对自然载荷进行承受。基于此,在设计方面需要灵活运行河流地貌学,使得河流断面与纵断面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2、生态系统自设计、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系统自身的自我组织功能集中体现在生态系统能够自我调节,自我复制,自我持续。自组织的机理在严峻的生态环境中却是物竞天择的体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也可以说,有些本身就能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物种,也一定能在严峻的自然环境中得到良好的适应与改变。它们会自行寻找最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空间去努力适应环境。一旦它足够多,且能够独立在物种中进行繁衍,那么它就会很好地生存下来。借鉴自设计理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如何更好地结合利用本地原住物种,同时警戒外来物种的大肆侵入。

3、整体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遵循整体性的原则,即从生态结构的主体出发,掌握生态系统与各个生态因素的相互作用出发,可以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而不是仅仅考虑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但是要知道生态水域系统本身也一直是在变化着的,它会受到降雨、水文、地质变化等很多影响。首要的一点就是从整体的角度去出发,先了解本地区水域系统,再考量与本地区水域系统有关联的水域和环境系统对其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部署和实施我们的工作计划。

三、现代生态水利设计要点

1、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生态水利工程进行设计时,要对工程所在地的自然生态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考察,要对受到水利工程建设无论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的生态对象进行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还要在工程设计时制订相关保护措施并严格实施,避免只为了工程建设而不顾生态环境,随意进行破坏的现象发生。有的地方在对防洪抗旱的水利工程设计时,就没有加强生态保护这项工作,导致湿地大大减少,从而引起水资源减少和植被退化。

2、生态水利规划。

宏观层次的生态水利规划以研究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为前提,以资源、环境的可能承载能力为限度,制定具有指导意义的宏观水资源、环境水利和保护的基本战略措施和政策。中观层次的生态水利和环境的需要出发,在地区水资源评价和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域环境污染进行预测和评价综合得出最佳方案。微观层次的生态水利规划是指水资源综合规划中某项专业任务,如防洪除涝、农业供水、城市居民供水等。

3、充分利用水文资料

水利工程设计者还可以引用、参考水文资料上记录的相关数据,不但能减少设计者的工作量,还能提高工作效率,使其快速地设计出一套完整的、符合实际的水利工程方案。水文资料一般保存在当地档案馆,水利工程部门或设计单位应加强与水文单位档案馆的沟通与协商,以便借阅相关水文资料,进行水利工程的优化设计。同时水利部门与水利工程设计单位要加强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同时补充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使水利工程方案出更加科学、合理,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周边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最小。

4、科学开展水文计算与分析

水利工程的施工设计中,包含有多个设计对象,特别是要同时满足供水和绿化的需求,因此,设计人员在动手设计之前要搞明白施工地水文配置实际情况,充分做足前期准备才能够更好地开展谋划设计。例如,湖北省的某个水利设计院,在开展一个湿地环境优化的工程设计时,充分进行了当地生态水文方面的调研,在设计方案的形成过程中对于各方面的需求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并提出了错开农林作物灌溉期进行湿地补水的两全方案。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型设计案例。此设计方案不仅没有影响工程当地农作物的灌溉和正常生产,也在湿地补水及生态保持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5、合理调度,高效利用水资源

如何解决缺水问题,高效利用水资源是摆在人民面前的又一难题。可以通过综合实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优化水利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等举措或利用现有蓄、引、截、提工程,合理调度区域水资源。

6、全面考虑生态敏感目标

水利工程建设大多会对于当地生态环境产生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若要把这些影响和危害降到最低,水利工程设计人员责任重大,要对生态敏感目标进行精准的识别,全力避开工程建设过程和建成后对它们的不良影响。

结语

在建设水利工程过程中,我们应正视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坚持科学发展观,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统筹兼顾,才能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杨龙.基于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设计初步研究[D].长安大学,2015.

[2]生春新,陆一清.水质改善视角下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15,05:53-55.

[3]徐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水利工程[J].科技与企业,2014,08:131.

[4]孙革军.生态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3:63.

论文作者:马秀琴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  ;  ;  ;  ;  ;  ;  ;  

关于现代生态水利设计的研究论文_马秀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