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个性化方案在引入科室品管圈活动后应用于胸腔置管非预计性拔管率降低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方法:对2018年4月至于2018年10月来我院呼吸科接受诊治的84例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加以收集和整理,之后根据是否实行科室品管圈活动将所有患者划分为例数均为42例的对比组及研究组。对研究组及对比组的发生非预计性拔管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非预计拔管率远低于对比组,可以得出P<0.05,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的差异。加之,实行科室品管圈活动,品管圈中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处事能力、工作责任心以及自信心大幅度上升,使我院护理服务整体水平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结论:总而言之,要想达成胸腔置管非预计性拔管率大大降低的目的,必须将科室品管圈活动引入个性化方案中,只有如此才会获得预期中的结果。
【关键词】品管圈;降低;非预计性拔管率;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280-02
引言
患者未经医护工作人员的同意而出现自行拔管状况或由于其他原因出现的意外脱管状况,被称作非预计性拔管。而品管圈又是国内普遍运用的提升治疗和护理工作质量的一种方法。因而此次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个性化方案在引入科室品管圈活动后应用于胸腔置管非预计性拔管率降低方面所具有的作用。对比分析2018年4月至于2018年10月来我院呼吸科接受诊治的84例患者因实行或未实行科室品管圈活动而发生胸腔置管非预计性拔管状况,相关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8年4月至于2018年10月我院呼吸科接受诊治的84例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加以收集和整理,之后根据是否实行科室品管圈活动将所有患者划分为例数均为42例的对比组及研究组,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52和32例,年龄区间大致在32岁~68岁之间,年龄平均值为(47.3±2.2)岁。对研究组及对比组的一般性数据和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P>0.05,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1.2 方法
实行科室品管圈活动的研究组,个性化方案除了与科室品管圈活动的实行有关的内容之外,还有其他相关的内容,大体分为下述五个方面的内容:(1)成立品管圈方面的内容。要想顺利的实行科室品管圈活动,必须先组织人员,活动组成人员为17人,一名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9人,护师6人,护士1人,研究生1人,大专1人,本科15人。(2)科室品管圈活动主题的确定方面的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分析近期以来医院发生胸腔置管缺陷事件,经全体工作人员一致讨论,最终确立“个性化方案降低胸腔置管非预计性拔管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3)拟定计划与设定目标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设定目标部分、分析原因部分、实施对策部分、检验效果部分等。设定非预计性拔管率目标值为1.02%,为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1]。(4)分析近期以来医院发生的胸腔置管缺陷事件。主要有下述五点:其一,带管事件长;其二,评估不全;其三,健康教育不到位;其四,固定不佳;其五,其他。(5)基于上述近期以来医院发生的不良事件的原因,相应的制定和提出下述几个针对性极强的对策:第一,着手进行与胸腔置管有关的健康教育小册子与患者及其亲属预防出现管道滑脱状况的知识调查表格的制定工作,还应该开展相应的对象为普外科全体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活动,使护理工作人员可以在对患者及其亲属掌握预防出现管道滑脱知识状况有了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以便其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开展针对患者及其亲属的针对性极强的宣讲活动,具体是令其了解常规护理服务、相关注意事项以及处理异常状况的对策等;第二,着手进行与固定敷贴有关的规范操作标准、流程以及视频内容的制作工作,除外还需要完成与胸腔置管有关的护理流程和护理常规内容的制定工作。当然,经培训后的护理工作人员,此次考核的合格率必达100%方可通过。为达到防止出现管道意外脱出状况,特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在将敷贴按照规范固定之外,还需要为患者戴上弹性附带,起到紧固导管的作用;第三,为使护理工作人员管道安全护理责任心的大大提升,需要在护理交接班的工作中纳入管道交接这一重点内容,并将其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第四,制作防管道滑脱标识并将其张贴于相应患者的床头,还应该提醒护理工作人员、患者及其亲属时时不忘护理管道的工作,以免出现非预计性拔管现象[2]。
1.3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中使用的是SPSS这一专业化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于计数资料的检验可以使用卡方检验这一方法来完成,当P<0.05,则充分说明在统计学上有极大的差异。
2.结果
2.1 显性结果
未实行科室品管圈活动的42例对比组患者中,发生非预计性拔管现象的人数有1例(2.38%),实行科室品管圈活动的42例研究组患者中,发生非预计性拔管现象的人数有0例(0.00%),达成计划中的目标值,对比分析研究组及对比组非预计性拔管率,可以得出P<0.05,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的差异。
2.2 隐性结果
实行科室品管圈活动后,品管圈中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处事能力、工作责任心以及自信心大幅度上升,使我院护理服务整体水平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
3.讨论
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表明,呼吸科手术后,有着较多的管路留置下来,仅从胸腔置管这一方面来讲,常有自行拔管等事件发生,对患者的恢复造成严重的影响。国内和国外有关研究数据资料和报道中提到,实行科学品管圈活动有最大化组内每一位工作人员价值的作用,进而有助于护理服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3]。实行科室品管圈活动,使护理工作人员可以对自身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后,据此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有助于胸腔置管非预计性拔管率的大大降低,在患者病情的改善方面意义重大[4]。从此次研究出发,研究组非预计拔管率远低于对比组,可以得出P<0.05,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的差异。加之,实行科学品管圈活动后,品管圈中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处事能力、工作责任心以及自信心大幅度上升,使我院护理服务整体水平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
总而言之,要想达成大大降低胸腔置管非预计性拔管率的目的,必须将科室品管圈活动引入个性化方案中,只有如此才会获得预期中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黄胜盈,陈俊杰,陈淑珍.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胸腔引流细管意外拔管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8):41-42.
[2]林丽亚.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医药前沿,2016,6(24):25-28.
[3]罗美莲.品管圈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学工程,2016(11):153-154.
[4]孙林霞,王玉芳.品管圈活动降低神经内科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 22(28):4102-4106.
论文作者:胡东琪,王玉娇,庞晓丽,曾丽,郝文娟,把小燕,金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0
标签:品管论文; 科室论文; 胸腔论文; 患者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工作论文; 目的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