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痰--成为一名志愿者的梦想_王涛论文

世界上没有痰--成为一名志愿者的梦想_王涛论文

天下无痰———个志愿者的梦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志愿者论文,梦想论文,天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他习惯背着大大的白色帆布袋子,里边有上百包纸巾,一个相机,一个电子词典,一顶红色帽子,一把雨伞。这是他每次做志愿活动必须带的。他说:“帆布袋里装满了我的全部家当。”他就是北京市西城区环卫中心的普通职员、经常带领“绿色啄木鸟”的志愿者在北京街头劝阻吐痰人的志愿者王涛。

自2006年起,王涛利用业余时间在公共场合劝阻、制止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超过两万人次,他还先后创办了北京绿色啄木鸟环境保护组织和“中国禁痰网”。2007年以来,因为出色的志愿服务,王涛被评为“北京好人”、“北京市道德楷模”、“中英民间绿色使者”等。目前,王涛带领城管队一同“禁痰”,他希望自己“天下无痰”的理想能尽早实现。

禁痰之路源于“想为奥运做点什么”

2000年,王涛从河北某部队转业落户北京,并在西城区环卫中心工作至今。

北京申奥成功后,王涛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北京市民,应该为奥运会做些什么。但具体能做什么,他也不知道。一次,一个外国朋友问王涛,为什么你们中国人喜欢把痰吐在大街上,不知道那是一种很私密的排泄行为吗?

“我无言以对,可我又要面子。”王涛说。

王涛只能和他们讲,吐痰本身是有利于健康的,中医就是这样讲的,只不过有些人可能忽略了场合这个问题。说这些话,王涛心里并不硬气,他意识到随地吐痰确实是多年来中国人的陋习之一,奥运期间,若国人还是这样,那将是奥运的污点、中华民族的污点。

2004年,王涛晋升为副科级,空闲时间多了。也许与工作经历有关,王涛说他对环境有着天然的敏感。“眼看奥运来了,就为了改变国人的陋习,我决定从禁痰开始。”王涛说。

王涛开始在头脑里设想着各种操作方法。最初,王涛设想推一个小车到街上擦痰,但发现这样范围太大,可行性不高。他又设想组织一大批人,穿上白色防化服,在大街上集体展示,以引起大家关注。但因惧怕影响交通秩序,引起社会恐慌,王涛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大胆的创意。

直到有一天,王涛偶然看到一个电视节目《寻找吐痰人》,这给了他很大的灵感。电视台的摄像机在北京西单地区架了3天,拍摄那些随地吐痰的人,然后劝说吐痰人自己擦痰。王涛受到了启发,他决定也去做,并在这个基础上做了一个延伸:如果被劝阻者不擦他就帮着擦。

禁痰第一关:克服心理障碍

2006年5月4日,王涛走上大街开始了第一次禁痰活动。那天早上,他穿上西装,仔细打扮了一番,还特意买了20多包纸巾装在包里。他暗自决定,要是有人能在他的说服之下把自己吐的痰擦干净,就送他一包纸巾作为奖励。据王涛介绍,这个传统一直保留到现在。

王涛说:“走上街头禁痰最难克服的是自己的心理。”他背着妻子,偷偷在家里对着镜子反复练习了好多遍。“您好,先生,您刚才吐痰了吧?这样是不卫生的,我给您纸,请您把它擦了!”他还练习自己蹲下去擦痰的动作,把几层纸巾铺在模拟的痰迹上,用手抓起来,然后扔掉。

那天早上,在偌大的天安门广场,王涛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四处寻找劝阻对象。很快,目标出现了,一个瘦弱的中年男人吐了一口痰。王涛赶紧跟上去:“先生!您好,刚才您吐痰了……”话还没说完,那人已经混进人群里不见了。

于是,王涛就自己掏出纸巾,像在家里练习的那样,蹲下,把纸巾盖在痰上面,再把纸巾捡起来了,王涛停了一下,像给自己打气一样,定了定神,把包着痰的纸巾捡起来,站起身去找果皮箱。

第一次劝阻失败,王涛开始寻找第二个劝阻对象。

天安门广场西边,一个卖明信片的人发出了咳痰的声音。王涛寻声望去,在那人眼看就要吐之际,王涛立马上前制止。那个卖明信片的人不满意地问他:“你是干什么的?”王涛回答:“我是志愿者。”那人又问:“谁让你来的。”王涛说:“我让我来的。”在那人像看怪物一样的眼神下,王涛耐心地劝他。但是,那人面子上过不去,就是不擦。王涛说:“您要不擦,我帮你擦。”最后,那人在旁边人的劝说下,还是擦了。王涛送给他一包五毛钱的纸巾作为奖励,这是他送出去的第一包纸巾。

禁痰工作时间久了,王涛和一些志愿者一听到咳嗽声就有条件反射,并练就了一身听音辨人的本领。他们在路上一听到咳痰声,立马能在人群中找到目标,抢在他吐痰之前就递上随身携带的纸巾。

寻找组织力量,创建“啄木鸟”

有了第一次禁痰的经验,王涛想到要建立志愿者团队,发动更多的人加入禁痰队伍,“这样才能壮大我们的力量”,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和同学。

2006年7月1日,第一次活动,王涛联系的40多人最后只来了6人。王涛说:“他们有的碍于脸面,有的怕招骂。”那天,王涛花了不到10元钱,请人做了一个塑料压膜的胸牌,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并标注“城市清洁志愿者”。靠着这个胸牌和自封的身份,他至今已劝阻了两万多人次随地吐痰。

2006年7月,王涛建立了“中国禁痰网”,开始通过网络招募志愿者。3个月后,他建立了“绿色啄木鸟组织”。“啄木鸟”寓意要抓害虫,摒弃社会弊端。现在,“绿色啄木鸟组织”已经有4000多名成员了,在北京、成都、温州等十多个城市都设有分部。“一些对吐痰行为深恶痛绝的人,通过媒体找到我们,高兴地说终于找到组织了。”王涛为能建立这样一个组织、认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而自豪。

资金一直是困扰志愿者组织的大难题。王涛说:“购买纸巾费、电话费、交通费等都是用自己的工资来补贴,两年下来共花了五六万元。”平日王涛家里的开销,主要靠王涛的妻子来承担。“我知道他做的事情是好事,我是支持的,但要在家庭经济承担的范围之内,不能完全不顾家。他是一个倔强的人,反对也没用,我只能支持他。”王涛的妻子说。

为了弥补妻子,王涛说他开始多抽时间陪妻子看电影、吃饭。他还鼓励妻子一起参加志愿者活动。现在妻子已经成为王涛的得力助手,有时间她也会帮忙联系北京的志愿者,和王涛一起管理着“绿色啄木鸟环保公益网”。

“现在我们得到了很多支持,比以前好多了,首都文明办开始给我们免费提供纸巾,这为我减轻了很大的压力,现在每月大概补贴2000元左右就够了。”王涛说。2007年8月,在“箭牌”文明行动中,“绿色啄木鸟组织”提出的“杜绝陋习,倡导文明出行”获得重点支持。王涛说,这是他们迄今为止获得的唯一一次资金资助。

和城管合作禁痰

在王涛的禁痰行动中,有不理解,有尴尬,甚至还出现过一些过激行为。

一次,王涛在北京市大兴区的一个公交车站等车,看到有人随地吐痰,王涛便上前劝阻:“先生,您吐痰了,请您用纸巾擦掉好吗?”那人抡起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向王涛砸来,王涛头一偏,杯子“嗖”的一声从王涛耳边飞过。现在回想起来王涛还有些后怕。

但王涛没和他争执,掏出包里的纸巾,擦完就走人了。王涛说:“对于这些在文明线以下的人,劝阻不起作用。”王涛的坚持不懈开始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首都文明办和北京市城管大队开始为王涛提供帮助。

2007年5月1日,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开始和“绿色啄木鸟组织”合作禁痰。

王涛带领着“绿色啄木鸟组织”的志愿者,参加了“假日文明行动”。北京市城管执法局派出城管跟在后面,如果有人不听劝阻,不肯擦痰,城管就上前罚款。

2006年12月,王涛为首都文明热线网提供了“治理乱吐乱扔”的建议,并获得特等奖。奥运会结束后,王涛的禁痰行动依旧在坚持。而且因为期间媒体的广泛报道,现在“绿色啄木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王涛说:“禁痰之路很辛苦,但是我将坚持下去,我的梦想是‘天下无痰’。”

“随地吐痰是中国人的百年陋习,根深蒂固,改变起来很困难,压力很大。但是,首都文明办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政府还给了我荣誉,我要坚持下去。”王涛说。他乐观地估计,实现“天下无痰”的目标其实并不困难,最快5年,最慢10年。若有强大的经济后盾,3年~5年实现也是有可能的。

在王涛的心目中,“天下无痰”不仅是他个人的事业,还是整个民族的愿望。

标签:;  ;  

世界上没有痰--成为一名志愿者的梦想_王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