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山东高校学生的实证分析
魏小岚 李 繁 国智强 谭丽萍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358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以在校大学生为消费主体的“校园贷”等新兴网络贷款消费平台,这种平台在为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经过对山东省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潍坊、东营等地的19所高校大学生进行 “校园贷”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部分高校学生存在不规范使用校园贷款而产生无法偿还高额违约金的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探究了 “校园贷”的发展状况与产生的原因,分析了“校园贷”对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利弊,并围绕“校园贷”健康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校园贷;大学生;风险防范;原因;措施
本文项目系:山东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名称:《高校“校园贷”现状及风险防范研究——基于山东高校学生的实证分析》,项目编号【201610445094】
随着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侵犯学生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校园贷”等分期付款网络平台牵扯到了众多的大学生,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校园贷”带来的问题亟需解决。 因此,研究当前高校“校园贷”现状及风险防范显得尤为重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本课题的研究能够进一步加深高校大学生对现存的“校园贷”等网络平台的认识,更好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相关知识实现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教育;推动相关部门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严格执法。另一方面,清晰认识到这种新兴贷款消费平台给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围绕“校园贷”健康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就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风险意识提出可行性对策。
二、“校园贷”相关理论概述
(一)“校园贷”概念的界定
当前我们普遍认为“校园贷”是指当代大学生通过一些网络金融平台无需信用担保而获得资金作为支持自己学业或者是事业基金的一种业务。
(二)“校园贷”平台的分类
“校园贷”是专门针对在校学生发放的各类贷款总称,一般说来,校园贷有普通消费贷款和创业资金两大种类。其中,学生消费贷款平台发展最快。校园贷款是近年来P2P网贷平台发展最迅猛的产品类别之一。
“校园贷”一般分为三种: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以个人贷款和分期付款为主的消费,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如趣分期、任分期、优分期等。二是P2P贷款平台,以个人小额借贷交易为主,主要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投投贷、名校贷等。三是传统电商平台,信贷形式上主要是信用卡(分期)和消费贷款,如阿里、京东校园白条、淘宝、支付宝蚂蚁花呗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
三、高校“校园贷”平台使用现状分析
(一)常用“校园贷”平台对比
通过对比(以爱学贷、橘子分期、趣分期为例)得出,大部分校园贷平台贷款门槛较低,全日制在校大学生都可以申请贷款,忽视了大学生收入来源的不稳定性。在审核资料方面,则仅需要学生证、一卡通、身份证等证件,审核条件过于宽松导致贷款主体鱼龙混杂。贷款金额以及还款利率较高,导致大学生还款压力大,逾期还款的风险增大,逾期还款要求大学生必须缴纳一定的手续费、滞纳金以及相应的罚息,通过额外收费的方式增加大学生还款压力,形成恶性循环。由此可见,大部分校园贷款平台自身都存在严重的隐患以及系统漏洞,对贷款主体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校园贷”平台(以趣分期为例)与银行信用贷款对比分析
通过校园贷平台之间以及与银行信贷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校园贷在贷款准入门槛以及相关条件限制方面都比较宽松,由此吸引了大量在校大学生作为消费主体,但是由于在校大学生收入来源的不稳定性以及校园贷平台自身存在的隐患和监管漏洞等导致校园贷存在较高的运行风险。在还贷方面,校园贷在罚息的基础上额外收费,而且收费的标准没有明确的规定,若未按时还贷,逾期时间较长还会利用非法手段干扰消费者正常生活秩序,产生不良影响。由此可见,校园贷平台利用门槛低,罚息高等方式给消费者造成一定不良影响。
(三)高校“校园贷”使用现状的实证调查
为全面了解高校“校园贷”在当代大学生中的使用的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本研究制定了《高校“校园贷”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该问卷从当代大学生对“校园贷”平台的认知方面、 对“校园贷”平台的态度方面、对“校园贷”平台的使用方面来设置问题,并对相应的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对部分同学进行了访谈,更加深入的了解“校园贷”在当代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高校“校园贷”发展的积极方面
当代大学生利用“校园贷”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经济压力,根据常用“校园贷”平台的比较总结出“校园贷”等新兴网络贷款平台发展的积极方面体现在以下四点:
1.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积累和外力支持,为创业搭建梯子。
当前,我国的就业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严峻。“校园贷”等新兴的网络贷款消费平台,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极速贷款、无抵押贷款等受到广大创业青年的青睐,它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资金积累与外力支持,为创业搭建了梯子。
2.借贷助学,既能顺利完成大学教育,又能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
目前社会上普遍流行的“校园贷”网络平台,能够快速高效对需要借贷的大学生提供资金,这为急需通过贷款支持学业的大学生提供便利的条件。从这一角度出发,新兴的“校园贷”网络贷款平台不仅能够支持学业,同时还会激励大学生为未来美好的生活而奋斗。
3.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物质需求,提高生活品质。
当代大学生可以利用“校园贷”等新兴网络贷款消费平台获取资金,购买高端消费品满足自身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及人际交往的需要。从该角度出发,“校园贷”平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生活质量。
(五)高校“校园贷”发展的消极方面
由于我国处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伴随着上述这些可喜的转变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以下一些问题:
1.“校园贷”平台的合规性不能确保,“校园贷”平台的逐利性不可控。
由于“校园贷”准入门槛低、手续简便、信用担保度低,很轻松的就可以从网络上面获得高额贷款,“校园贷”平台的合规性无法确保。大多平台没有对商品服务费、逾期滞纳金计算等作出明确的表示。
2.“校园贷”平台的准入门槛低、行业标准低、缺乏监管。
一些“校园贷”等新兴网络贷款消费平台利用当前市场监管的漏洞入驻各大高校招揽生意,由于众多网络贷款平台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没有登记注册,他们的放贷行为更加大胆,容易造成市场混乱。
3.部分大学生不能如期偿还贷款,贷款违约追溯得不偿失。
当前大学生普遍没有稳定收入,在无力还款的情况下,只能将这种经济压力转移给其父母、家庭。从行业角度说,与传统银行给予大学生的信用贷款相比较,网络平台的利息和手续费都要高,且信息不透明。这种贷款不但给自己增加压力,而且产生违约的话也很容易追溯,得不偿失。
4.不法分子利用“校园贷”进行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我们团队了解到,山东省淄博市某职业学院200多名学生被诈骗,损失金额高达300多万。我们分析,大学生喜欢追求奢侈品和大学生资金有限是一对矛盾,犯罪分子利用了这一个矛盾,借助大学生喜欢贪小便宜的心理,用熟人(学哥学姐等)来降低大学生的心理防备界限,从而来实施诈骗。
四、高校“校园贷”畸形发展的原因
(一)校园贷款平台自身存在隐患
目前的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出于抢占市场和竞争的需要,普遍存在虚假、片面的宣传。此外,这些平台贷款门槛低、对借贷人资格审查不严或者根本没有资格审查,很多平台的审核和风险防控都如同虚设。比如,“凭学生证即可在线办理”,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还款能力,诱导学生过度消费。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市场监管存在漏洞
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是很健全,另一方面相关部门没有设置严格的“校园贷”平台准入门槛,导致现存的“校园贷”等新兴的网络贷款消费平台的监管方面存在着巨大漏洞。
(三)高校对大学生相关教育不足
虽然近年来高校不断深化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课程体系建设,开设了各种核心价值观的课程与讲座,但我国对于新兴网络消费平台的研究较少,相关的理论研究、师资力量和工作力度等方面还比较薄弱,对大学生的综合品质方面的教育还存在不足。
(四)家庭消费观念落后
当代大学生进一步的摆脱了传统经济消费观念的束缚,自我意识增强,在消费中更看重“生活的舒适”,超前的消费观念基本确立。然而,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因素对大学生的经济消费仍起到一定的影响,处于转型期的经济消费理念更加激发了当代大学生体验网络贷款的兴趣,因此落后的家庭观念干扰着他们的理性消费观念。
(五)个人主观消费心理不健康
大学生因年龄和阅历有限,互相攀比的心理很重,加之贷款门槛过低,容易助长学生奢侈消费、过度消费的不良消费心理。再者,学生的购买欲望强烈,但还款能力低,过重的还贷负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心理素质较弱的学生则容易走向极端。
五、校园贷款风险应对措施
为应对校园贷款存在的风险,各部门单位要积极作为,多管齐下。
(一)校园贷款平台要依法经营,严格学生资格审查
校园贷款平台应当依法经营,建立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制定科学、可行的风险防控标准,风险防控标准需政府部门备案和审查。放贷的对象应有偿还能力,同时应主动告知借贷者借款的真实风险,尤其是真实的利率及附加的各种费用等名目,以免学生陷入过度借贷的困境不能自拔,最终也导致网络贷款平台产生金融风险。发现风险过错后,平台要承担风险防控过错责任。
(二)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校园贷”平台的监管
在我国此前信用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对于网络贷款的监管首先在于惩戒力度。想要有效监管,就必须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再者,需要加强对校园贷款的市场宣传的监管。除广告宣传之外,监管部门还应借助网络、电视台、广播等传播媒介做好校园贷款的知识和风险宣传,对互联网金融经济犯罪的常见类型、惯用手法和动态特征开展多层面、多角度宣传,提醒公众理性借贷,提升公众借贷风险意识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三)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
首先,做好校园网络贷款教育引导工作,开展主题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勤俭意识,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勤工俭学,树立合理消费、理性消费、科学消费的观念。其次,做好校园网贷风险防范工作,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教育引导学生谨慎使用个人信息,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再次,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帮扶工作,切实提高奖助学金及相关贷款政策宣传的广泛性和有效性,拓展资助渠道,满足学生临时性需求。
(四)家庭应及时关注学生经济情况
父母作为与孩子关系最为密切的人群,要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经济状况和心理状况,在孩子出现攀比心理过重的时候耐心引导,帮助孩子克服不良心理的影响。
(五)大学生应树立理性的消费观与金钱观
大学生要以学业为重,不可铺张浪费。此外,严格自律,不参与、不宣传“校园贷”违规违法活动;不鼓动、不胁迫他人在“校园贷”中借款;不冒用、不顶替他人身份进行校园贷款。最重要的是,理性消费,拒绝攀比,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消费,不可盲目跟风。
总之,校园贷款的风险防范需要各有关平台、有关部门和院校、有关个人的通力合作和不懈努力方能实现。
通过本次的实践调研,我们了解了当前普遍盛行的“校园贷”的发展状况与趋势,探究了“校园贷”等新兴网络贷款消费形式产生的原因;并分析了“校园贷”对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利弊,最后围绕“校园贷”健康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就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风险意识提出可行性对策。值得注意的是,应对校园贷款的风险不是一时之事,不可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调研、实践、评估和努力,可谓“任重而道远”。相信随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高校“校园贷”风险问题一定会得到有效的防范。
参考文献:
[1]张政.浅述大学生与校园贷[J].科技展望,2017,(02):342.
[2]谭保罗.校园贷有“毒”[J].南风窗,2016,(26):8.
[3]赵忠亮.校园贷类借贷平台监管问题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35):198-199.
[4]汪荣晖,李铁峰.浅谈高职校园里“校园贷”的问题现状及对策[J].科技展望,2016,(34):351.
[5]卢艺方,段昕昕.“校园贷”现状调查及金融、法制监管建议——以河南四所高校和两所高中为例[J].时代金融,2016,(32):238-239.
[6]顾海亮.杜绝“校园贷”陷阱构建高校和谐校园[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9):264-265.
论文作者:魏小岚, 李繁,国智强,谭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1
标签:校园论文; 贷款论文; 平台论文; 大学生论文; 网络论文; 风险论文; 学生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