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 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减少老年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以及提升护理质量中起到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方法,实验组采取针对老年精神科现存风险分析所得的相应护理管理方法。通过护理管理效果,和护理安全管理来评价两组护理方法所起到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采取护理风险分析管理方案之后,患者的意外发生率以及护理工作过程中错误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一个显著性改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方案可以有效的提升老年精神科的护理安全,降低了护理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关键词】护理管理;老年精神科;潜在风险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281-02
面对当下医疗科学的进步以及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持续关注和全民维权意识的增强,护理管理上也应该随之得到与时的改进。如何在确保护理安全和质量的同时,拓展全新护理理念,用新的方式来解决目前存在的棘手的问题,营造良好医院护理品牌形象,是医院面临的一个巨大考验。现将医院老年精神科护理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浅谈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老年精神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00例患者中,男性占106人,女性占94人,年龄分布在53~78岁之间,平均为61.58岁,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构成,性别比例,具体病情情况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方式;实验组采取根据潜在风险分析制定的护理管理方式,具体如下:
1.2.1护理风险分析:
(1)风险识别及分析 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归类[2],可分为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其包含4个方面:护理意外、技术操作、非技术操作、医院感染;产生原因包括人为和系统因素,主要有护士风险意识薄弱、工作责任心不强、专科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操作技术不过硬、经验不足等。另外,患者及家属的违医行为也是构成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老年精神病患者自身及住院环境的特殊性 精神科老年患者常表现为思维、行为、情感、感知等方面的异常,给护患沟通、护理安全增加难度。由于疾病特殊性,采取封闭式管理,病房条件受限、设施不到位,不符合精神病老年患者的特殊需要,是护理安全隐患。
(3)护理文件书写及管理不规范 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不一致,未及时、准确、客观地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发生纠纷时拿不出真实可靠的证据,导致安全隐患。
(4)护士综合知识水平能力低 精神科护士接触躯体疾患少,各种设备条件有限,对身体疾病的先进护理技术未及时掌握。
(5)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 护理工作中,不遵守规章制度,不严格遵照操作规程,按习惯、印象办事,造成安全隐患。如交接班不认真,对患者病情变化心中无数,不按要求巡视病房,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或对病情发展缺乏预见性,造成患者或护士受到伤害,产生严重后果。为防止患者突然攻击,护士在工作中既要防止患者发生意外,又要注意保护自己,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心理疲劳,产生心理压力,形成安全隐患。
1.2.2护理安全管理
(1)正确识别老年精神病房存在的风险因素 老年精神病房除一般临床科室存在的风险外,还有其特定的危险因素,应正确分析识别,进行工作流程改造[3]。
(2)加强护士风险教育,提高风险意识 提高甄别和化解风险的能力是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关键。学习风险管理知识,开设老年护理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并就相关案例进行讨论;开展全员培训,做到预防为主、事前控制;重视护士法制教育,明白自身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规范护士行为。
(3)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根据老年患者卧床多、基础护理量大的特点,应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加强对高风险时段、班次的管理;抓重点环节,即重点患者、特殊操作及高难度操作由护理骨干专人负责。
(4)加强细节管理,建立防范、处理预案 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化解风险、实现安全护理的保证,应结合医院实际,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护理核心制度及考核制度,严格规范工作流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强病房环境安全管理,改进病房设施,医用危险品合理放置,标识明显。
(5)认真履行告知制度,做好安全宣教 安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多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执行任何一项操作时,均要向家属解释操作目的和意义,以取得配合,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家属带患者外出要交待注意事项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并告知探视制度。
1.3 效果评价
通过两组患者之间的意外发生情况以及护理工作过程中错误事件的发生情况来评价护理管理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之间的对比数据利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采取护理风险分析管理方案之后,患者的意外发生率以及护理工作过程中错误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一个显著性改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详情如表。
表 两组病人的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意外发生 错误发生
对照组100 5(0.05)7(0.07)
实验组100 1(0.01)2(0.02)
P?<0.05
3.讨论
老年精神科护理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往往会有放大化的影响,护理工作中一些不留意的小问题也会产生大的影响[4]。因此必须注重护理安全管理,无规矩不成方圆,加强护理管理才可保证护理安全,促进医院护理事业的发展。通过我们实际对比发现,采取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显著提升了科内的护理管理效果,提升了护理工作中的安全性,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在患者的意外发生率上,采取风险分析护理管理的实验组患者为1%,较对照组的5%有显著性下降,同时护理工作中错误事件的发生率上也由对照组的7%,降低到了2%。由此可见,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方案可以有效的提升精神科的护理安全,降低护理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秀华.风险管理策略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3,21(3):633-634.
[2]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4,39(12):918.
[3]钱萍.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J].护理管理杂志, 2014,4(6):17-18.
[4]张元荣.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预防差错事故发生[J].护理研究, 2011,6(34):97-98.
论文作者:刘玉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7
标签:患者论文; 风险论文; 实验组论文; 老年论文; 精神科论文; 发生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