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与初步实践_素质教育论文

中学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和初步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基本思路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普通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情况严重,办学的指导思想与教学内容、方法始终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所以,办学思想不明确、培养目标模糊、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环境不佳是多数普通中学存在的问题。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一指示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极其严肃而意义深远的课题。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为社会培养什么人,这是培养目标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素质教育的课题正为我们揭示了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下面就中学素质教育的问题谈谈我们的基本思路和初步实践。

一、中学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

(一)素质教育提出的实际依据

1.现实国情的需要

我国国情一方面是人口多,全民平均文化水平低,文盲、半文盲比率高,国家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比较落后。另一方面是党中央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已经实现,全国人民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热情高涨。我们今天培养的学生,是实现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世界经济大潮的升起,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因此,我国教育改革必须适应于现实国情,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和新时期的战略目标,切实有效地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

2.未来国际竞争的需要

国际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教育的竞争。特别是未来的国际竞争尤其如此。美国、日本及其它一些国家在竞争中采取的关键对策,就是加强教育、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

教育落后,国民素质低,意味着在未来国际竞争中没有立足之处。对此,我们应保持清醒的认识,把握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扎扎实实抓好基础教育,打好兴国安邦,常胜不衰的基础,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3.反和平演变的需要

西方帝国主义者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已经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同样,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斗争是长期的,斗争的焦点就是争夺青少年一代。为了确保我们的国家永远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德育渗透到每个学科教学、每一个工作环节中去,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切实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同时也切实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劳技素质,从而筑起反和平演变的坚强堡垒,保证反和平演变斗争的胜利。

4.改革开放的需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企业由封闭转向开放,由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由产品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面向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这些都对我们的生产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随着改革开放,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大量涌入,对青少年将起着严重的腐蚀作用。这也要求我们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文化素质,学会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鉴别、批判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成为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注意整体设计,强调整体效应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根本特点。整体性原则是学校素质教育理论设计与具体实践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则。首先体现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学生德、智、体和知、情、意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其次表现在横向上的各种教育因素的整体结合与纵向上的各个教育环节的整体配合上,再次表现在对教育质量、教育效果的整体管理及整体综合评价上。

2.能动性原则

在教与学这对矛盾运动中,教育者的能动性表现为主导作用,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则表现为主体作用,只有把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辩证地统一起来,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能动性原则一方面要求教育者的高度负责精神,自觉、自动、严格按照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尊、自信、自主、自强、自制”当学习的主人、集体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3.时代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政治方向,它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素质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需要,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大批新型的建设人才;二是要积极改革教育,使其从内容到方法,都体现时代的要求,反映时代的精神;三是根据对二十一世纪的科学预见,深谋远虑,筹划未来时代的人才需求,未雨绸缪,早作准备。

(三)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

中学素质教育有政治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1.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愿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献出自己的一切;政治热情高,积极上进,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时事政治,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富有正义感,见义勇为,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团结同学,关心他人,作风正派,谦虚谨慎。

2.文化科学素质

具有中学生应有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科学常识,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面宽,有较好的民族文化修养,一定的世界文化修养,一定的美学知识和美学修养。具有一定的唯物辩证和逻辑的科学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工作方法;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具有较强的观察力、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表达能力、运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管理能力。

3.劳动技能素质

劳动观点正确、劳动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遵守劳动纪律、敬业精神强、热爱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果实。具有工农业生产的常识和现代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具有使用某种生产工具的基本技能,有一技之长。

4.身体心理素质

有发育正常的强壮的体格,有正确的立、坐、行、卧姿势。具有正常的生理机能水平、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正常的运动能力;良好的个性心理:吃苦耐劳、顽强坚毅;自制、果断、自主、奋发、自信、乐观、勇于进取,习性良好,品性端正;能与他人建立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健全的精神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并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充分地健康地发扬其智慧和能力。

(四)素质教育实验探索的策略

1.实验的总体构想。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系统科学、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等的基本原则为理论指导,以党和国家关于基础教育的指导方针和基本要求为政策依据,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优化各种教育因素、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促进中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从而揭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规律,开发和构建学校素质教育的政策机制和最优办学模式。

2.实验的基本格局

以具有交叉相容关系的学生活动空间和学校中心工作为维度,将学校教育整体划分为学科教育、班级教育、管理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社区教育)四大主干系统,从而组成学校整体素质教育实验的基本变量,其中学科教育为主变量。以学科育人为龙头,班级育人和管理育人为两翼,社会育人为依存,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实验的基本格局。

3.实验的目的目标

根本目的:实现教育质量的“低负担,高效率,大面积,个性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具体目的: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出合格人才,出研究成果,出理论经验。

整体目标:经过三至五轮实验,逐步构建并完善“五育并重——五位一体——和谐发展”的办学模式:即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家庭育人、社会育人“五位一体”;知识、能力、特长、个性“和谐发展”。

具体目标:

①建立“学生学业负担适度,教育质量大面积提高”的运行机制

②形成“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的育人模式

③学校、社会、家庭“三教”整体的高效育人环境基本形成

④学生个性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及其教育模式初步形成

⑤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⑥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⑦“岗位、职责、目标、评价”的全面质量目标管理新格局初步建立

⑧“团结、和谐、勤奋、向上”的班集体建设的新方法在全校推广

⑨德育系列评价的原理、指标和方法在全校推广使用

⑩摸索出一套课程系列结构建设的初步经验

(11)文化知识考核考查的指标与方法得到切实的改革与更新

(12)艺体教育及管理策略面目一新

(13)校园文化健康发展,教育效应十分明显

4.实验的保护措施

第一、实验经费保证

①广开财源,多渠道筹措经费,建立学校教育科研课题基金,立户建帐、专款专用。

②添置必需的教学用品和小宗教学设备。

③对实验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劳动和不同于常规工作的额外负担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

第二、理论技术保证

①实验专用的图书资料专款列支,专柜藏书、专人管理、专项服务。

②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交流和收集教育情报,沟通学术往来。

③教科室每年订阅20种左右报刊。

④定期聘请省内外有关专家学者来校办班讲学,现场考察指导。

⑤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派实验教师参加高层次培训、学习,有重点地进行智力投资培养高级研究人才。

⑥有重点、分专题对实验教师进行系统理论灌输,理论学习考试成绩纳入教师综合评价内容。

⑦运用教育测量工具对实验对象进行系列专题基础测试,予以统计分析,解释结果,分类入档。

第三,实验管理保证

①实验与管理同步,对实验研究全过程的前期、中期、后期各阶段分别实施过程管理,制订章程条例,严格规范管理。

②建立、健全实验档案,分人立卷、分题立案、分类归档,各种资料及时收集整理,妥为保存。

③对综合性强、难度大的课题组建有学校多方代表参加的课题组,全面统筹、协调运转、分级管理。

④强调实验过程的完整性、实在性,强化实验中间一切的检查督促与诊断研究;重视实验阶段成果的回收与总结。

二、中学素质教育实验的初步实践

为了落实抓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我校自一九八九年定为省六所实验学校之一后,即开始进行“整体育人最优化”实验。我们选定这一实验课题,就是为了克服,“应试教育”倾向、探索全面提高中学生素质的新路子。三年多来,我们的教育实验工作发展是健康的,顺利的,初步显示出阶段成果是显著的,而且发展前景的预示是比较乐观的。

(一)实验概况

我校教育实验大致经历了全面准备、尝试起步、拓宽推进、终结评价四个阶段。迄今为止,已有初一、初二、初三、高二四个年级七个班参与实验。经认可投入实验研究的有学科课题、教学目标与评价课题、德育课题,全面质量目标管理课题等四大类14个课题组的近30个具体课题,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个,地级2个,市级5个,其余均属校级课题;热线课题、创造课题、移植课题一应俱全,自愿申请正式聘任的实验教师26个,参与实验工作的15人。

(二)实验举措

1.实验准备

教育实验从宏观运行过程考察,大致由“理论准备——课题准备——组织准备——被试准备——计划准备”等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五个基本环节构成。

2.实验实施

在实验全过程中,一般应把握“计划——落实——反馈”三个基本操作环节。

①计划。计划是指实施细则的阶段操作方案,包括学期或学年的教材处理计划,学科活动计划,专项研究计划、课时教学计划等。

②落实。要求实验指导者、设计者和操作者从下面四个方面作出努力以保证各项教育实验活动的实在实效。一是严格执行各类实验工作计划,不准随意更改或推迟研究计划;二是精心设计和组织计划所列主要教育教学活动,紧张而有秩序;三是务求各项教育实验活动的主要效果达到计划所规定的指标,不允许走过场;四是要及时收集和认真整理教育实验活动中的各种原始资料。

③反馈。反馈是一种控制手段,反馈的过程就是实施管理的过程。

反馈类型:不定期随机的形成性反馈

固定的阶段性反馈。

反馈形式:听课、问卷、考试、小型座谈、检查考核、大会交流等

反馈内容:表册、小结论文、作品、笔记、教案、证书、照片、音像、试卷、作业

反馈六结合:反馈形式的多样化与反馈内容的丰富性结合

形成性反馈与阶段性反馈结合

专题反馈与一般例行反馈结合

有效反馈与全方位包容性反馈结合

自我按需反馈与组织规定反馈结合

反馈资料的自我分散保管与主管机构专门档案管理结合

3.实验管理

我们把三年教育实验的一期工程管理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大阶段。三个阶段的管理工作分别由《课题申报与评审条例》、《课题中期管理条例》和《课题验收评奖与成果推广条例》三个条例作出相应规定。整个管理工作我们把气力放在“四抓四做到”上,即抓层次管理,做到权责分明;抓制度建设,做到有章可循;抓实验服务,做到有效指导;抓档案工作,做到管理规范。

(三)基础建设

为发挥学校教育实验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等保证条件的最大投资效益,我们抓了五项基础工作。

一是组织建设。学校成立了由校长牵头的教育实验领导小组,履行宏观指挥、全面协调职能;设置二级机构“教育科研室”,履行专职科研、管理服务职能;成立全校性学术委员会,履行学校科研规划、审议评价职能;组织实验教师志愿兵队伍,承担具体实验课题任务。

二是课题建设。在课题建设中,我们一方面重视指导示范的有效性,一方面强调发挥实验教师个体的能动性,各类课题设计任务的完成一般都经过了“自我酝酿——组织研讨——自行修改——集体交流——评审认可——反复完善”等几个环节。到目前为止,“纵有系列、横有联系;纲举目张,纵横渗透”的课题综合体系已经形成。

三是理论建设。加强理论建设,我们着重抓了三件工作;通过学习灌输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和树立教育实验意识;多途径、多形式、有重点分层次培训实验工作人员(包括实验教师);为实验工作人员订阅专业教育刊物,发放有关资料,建设实验专用图书室。

四是环境建设。教育实验环境建设,就其主要内容讲包括理论环境,人际环境和社会环境;就其方法途径讲则有领导重视,全员支持,各方协作,重点有“了解、理解、支持、协调”。

五是管理建设。我们曾提出“实验研究与实验管理研究一体化”的问题,这即是一个观点,又是一个研究课题。我们把一个周期的教育实验的管理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大阶段;前期、中期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已基本完善,后期管理部分原则思考已经出台。整个管理工作我们是通过抓制度建设、常规建设、服务建设、层次管理和档案建设来落实的。

(四)阶段效果

1.实验班级集体建设水平

三年中实验班在全校性各类活动中表现突出,获得各种奖励95项次;初169班获1992年益阳市体育达标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具有终结全面性评价的文明班级六项评比,六个学期两个班均获六次先进称号,集体评先率均为100%且总分名列全校前茅。我们开发教师集体、班级管理、学生发展、育人质量四大项十一小项共三十个考核点对实验班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结果四个主项都分别达到优秀等级水平。

2.实验班学生四项素质综合评价

3.实验学科各项竞赛成绩

三年中实验班学生参加市以上各类学科竞赛,据不完全统计学生个人共获各类奖励83个,其中参加语文全国性作文赛两次获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共5个。数学、物理等学科市级竞赛中实验班学生都表现出较明显的优势。

4.体育能力实验初步效果

经过二年多“提高体育能力”实验,实验班学生在整体上表现为体育认识能力大大提高,一般身体能力和水平发展良好,体育运动能力有显著增强,体育组织和评价能力得到有效开发与培养,体育成绩大幅度、大面积上升(达标率98%、成绩及格率、合格率均为100%)。

5.实验班学生五项教育心理测量

为了从新的景点和视角综合评价学生。我们尝试引进一些教育心理测量表,对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技能、心理适应性、意志品质和性情等五个方面进行全面测量与评价,结果都明显优于非实验班学生。

(五)基本评估

1.教育实验顺应了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目的。因此,中学素质教育问题正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2.学校整体育人实验遏止了“片追风”的蔓延扩展,有利于学校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全面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3.学校整体育人实验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学校整体育人有效地调动了整体教育因素,形成了以学校为中心的高效育人场,使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素质有了显著变化,文化智能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兴趣特长得以开发和培养,身体素质有所增强,心理品质健康发展。

4.学校整体育人实验活跃了学校教研教改空气,提高了实验教师的素质。实践证明,教育实验促进了我校广大教职工特别是实验教师政治业务素质、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验参与意识的不断提高。教职工对实验工作的理解、关心、支持、合作与参与的不断加强又有力地推动了整体育人实践的顺利、深入发展。

5.整体育人实验,深化了学校内部改革,教育实验的兴起是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拓宽深化的标志,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已出台的学校全面质量目标管理策略框架与运行机制正在实践检验中;学校、社会、家庭“三教整体育人”的德育大格局基本形成并在完善中;学校其他方面工作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

教育实验在我校的兴起和发展固然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气息,但同时又很自然地带来了许多有待认识的新问题、新事实。虽然我们已经起步做了一些拓荒性的工作,但我们很理智地承认:a.教育科研的理论贫乏;b.教育实验环境(人际环境、物质环境等)尚不尽如人意;c.教育实验的综合整体评价从上到下,从理论到实践没有具法规性效力的策略要求与实施工具。诸如此类,尚待多方努力作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标签:;  ;  ;  ;  

中学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与初步实践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