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王志标 ,周勋波 ,吴海燕
(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4)
摘 要: 随着都市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乡村旅游因满足了人们追求体验自然与舒适宁静的乡村生活的需求而得到长足发展。广西虽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文章从经营管理、文化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广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解决措施
在我国,乡村旅游通常被称为“农业旅游”“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虽然定义稍有不同,但基本内容还是一致的,即包含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旅游资源在内的大农业框架为载体,为游客提供娱乐休闲和度假等,都可以称为乡村旅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乡村旅游也迎来了大发展,广西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扩大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难题,从而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是过分依赖旅游业,增加了乡村经济发展的风险,使农村消费品以及服务价格提高,增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成本,而旅游业过度超前发展也导致农村产业结构失调。由此开发不当造成的环境问题和社会影响也愈发明显,越来越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1 广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广西的乡村旅游发展较早,1973年国务院将阳朔列为旅游开放县,当时就提出在保证粮食自给的前提下稳步推进乡村旅游发展。阳朔县的特色乡村游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阳朔模式[1]。得益于全域旅游的发展,广西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乡村旅游新产品,规模和档次也在逐渐提升,旅游产品逐渐系列化和多样化[2]。有农业观光、民族风情观光、乡村农礼、乡村研学、乡村节事、农(渔)家乐度假、商务会议度假、乡村自驾、新型养老、健康养生、山水田园观光。形成了阳朔、龙胜、巴马、横县、大新、扶绥、靖西、灵山、宜州、田阳、上林等旅游县镇。
格局不断优化,乡村旅游新空间得到拓展。形成了百色、梧州和河池三个乡村旅游集聚中心和环南宁、大桂林、环柳州、玉林—贵港四个乡村旅游圈以及桂东北山水田园区、桂中民族村寨区、桂西北健康养生区、桂西南边关风情区、桂东休闲田园区、北部湾山海联动区六大乡村旅游特色片区。基于当地资源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休闲农园、民族村寨、湿地公园、生态渔村、森林人家、乡村民宿、养生山吧、国际驿站等乡村旅游新业态。
2 广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乡村旅游产品严重同质化,缺乏特色和文化内涵
乡村旅游产品和资源的开发建设存在盲目的市场导向行为和跟风现象,乡村旅游地追求经济效益容易产生相同的产品开发思维,竞相模仿成功模式,景区同质化现象十分普遍,从而走进了重复建设的怪圈[3]。由于乡村旅游地与游客巨大的文化位势差,乡村旅游经营者为迎合游客需求,破坏了乡村旅游地原有的特色和文化内涵,也破坏了乡村游应保持的和谐恬静的环境。旅游产品也被赋予了“变异迎合性”的文化特征[4]。广西大部分乡村旅游地还是沿用传统形式下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旅游产品结构简单,比如一些没有特色的农业采摘和简单的自然风光观赏等。部分景区经营者眼光短浅,忽视传统节事和本土民俗文化,没有将乡村旅游活动与地域文化特色和当地农业特征联系起来,缺乏品牌意识和文化内涵,导致乡村旅游长期发展乏力。
2.2 环保教育不到位,乡村基础生态被严重破坏
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普遍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许多乡村旅游地受短期经济利益驱使,游客接待量远远超出当地旅游环境容纳量。过饱和接待的后果就是乡村旅游变成了“破坏乡村”的旅游:旅游村寨人车流剧增,车辆尾气排放使当地的大气环境和水环境质量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当地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掠夺式的景区开发,旅游设施违规乱建,建筑垃圾的随意倾倒,建筑取材的乱砍滥伐,使乡村原真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粗放式的景区管理,游客素质普遍不高,村民自身环保意识也不足,导游又没有及时的提醒和制止,生活垃圾随处丢弃,旅游景观随意踩踏,农家乐废物无节制排放,使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随着“美丽广西”建设的推进,村容村貌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乡村旅游地环境保护压力依然巨大[5]。
广西很多乡村旅游景点因过度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存在边开发边开放的现象。例如三江布央仙人山景区,景区内部分基础设施都没有完全修建完毕,就早已开始向游客开放,仿古建筑外包木板还有部分没有粘贴完毕,很多民居民宿都还在修建当中。这样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游客体验感极差,重游率也大大降低,甚至通过口碑相传的方式影响景区长期发展。乡村旅游行政法规体系也不够健全,部分旅游管理机构履行职能方面有待改进,导致乡村旅游经营活动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指导,缺乏完善的调和机制去解决利益相关者间的矛盾与冲突。例如2007年桂林蝴蝶谷景区因租地补偿与收益分配不合理引起的村民与开发商矛盾纠纷,使景区面临倒闭的困境。另外由于村民普遍缺乏专业化的旅游知识和技能培训,导致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质量欠佳,甚至出现制假售假、强买强卖等恶劣现象。
2.3 边开发边开放,经营管理不规范
“油轮火灾爆炸、人员遇险、原油泄露,海洋环境遭遇重大威胁,情况万分危机!”11月21日,在2018年第六届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即将召开之际,湛江市海洋污染防控综合演练在湛江港水域举行,上演海上防污搜救大片。海巡“31”、海巡“0925”等海博会明星船舶,以及海事、海警、海监、公安边防、海洋石油、港口消防、中信海直、专业清污公司等12艘船艇、2架直升机共200余人参与演练,提前燃爆海博会。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常务副主任、广东海事局局长陈毕伍、广东海事局副局长黄斯深到场指导。湛江市副市长庞洪峰担任此次演习总指挥,湛江海上搜救分中心常务副主任、湛江海事局局长羊少刚担任演习副总指挥。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紧紧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敢于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 广西乡村旅游长期发展对策
3.1 深挖地域文化内涵,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整体发展规划
旅游业的长久发展之计是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营造舒适的乡村环境体验,避免过度开发,损害农村的生态环境。在进行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和经营时,要充分考虑地区环境承载力,科学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控制游客接待量。一是要加强事前监督,充分论证、科学规划,杜绝破坏环境的乡村旅游项目上马。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要保证自然景观的原始性和完整性,防止生态系统遭受到不可逆的影响。二是要加强相关部门日常监管,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落实执行责任和事件追责体制。三是加大民众环保宣传,促使游客和村民自觉保护生态家园。可以组织专人在景区内巡查,发现破坏环境行为要及时阻止,并加以深刻教育。每年旅游收入中要有一定比例用于环境质量提升,形成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只有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绿水青山才能变成金山银山。
3.2 加大环保投入力度,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区内旅游城市的同时,统一规划区内乡村旅游项目,避免出现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新开发项目要突出新、奇、特,避免千篇一律的乡村景观,争取做到一村一品,给游客纯正的乡野体验[6]。一是加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展现独特的乡土气息。应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划理念,保留乡村生态原生性,避免盲目套用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二是深挖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用别具一格的文化魅力打动游客。广西有着多样化的民族文化,民俗活动丰富多彩,表现为形态各异的乡村建筑、服装、饮食和特色节庆活动等。要将乡村旅游开发与此结合起来,塑造地方文化品牌。三是突出资源优势,注重活动参与性。通过旅游产品的科学设计,强调游客体验,彰显本地资源优势,树立开发标杆,打造特色民族品牌。
3.3 加强市场监管,完善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体系
政府部门要主动作为,积极承担起市场管理角色。一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乡村旅游申报、验收评估和不合格退出机制,增强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市场意识,完善景区整体结构。对于各项标准未达标的景区坚决不予发放营业资质,从源头改善乡村旅游供给质量,提升乡村旅游整体水平。二是要及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相关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杜绝失信现象的发生。三是要有一套完善的争议解决机制,用于解决乡村旅游开发者和当地居民之间出现的突发矛盾。乡村旅游经营者也要主动学习旅游管理知识,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紧跟市场前沿,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产品供给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4 总结
民俗文化、生态环境和有效治理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这一完整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体系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21世纪旅游业快速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资源与区位双重优势的旅游强区,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实现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乡村旅游要实现生存和发展,必须破除因循守旧和安于现状思想,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提升旅游服务供给质量,才是乡村旅游长久发展之计。
式中:u,v∈{1,2,3}表示T1、T2和T3之间任意两个时段的索引,Tu和Tv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PEi,u表示电动汽车i在分时电价体系下Tu时段的充电需求;PEi(t)为在基本时间间隔t内的充电功率;ρv表示Tv时段内的分时电价价格;和分别表示非分时电价体系下的电动汽车各时段充电需求和电价,其中
参考文献:
[1]梁华,周武生.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的选择:以广西为例[J].农业经济,2012(11):83-85.
[2]罗成,何茳.浅谈广西乡村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与对策[J].市场论坛,2007(1):77-78+76.
[3]丛焕宇.避免同质化是做大乡村旅游的关键[N/OL].[2017-2-14].http://news.jinxun.cc/20170214/0580420.html.
[4]王晓丽,宋书巧.对广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0-74.
[5]陆宝福,廖林萍.广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美丽广西”建设视角[J].钦州学院学报,2017,32(4):97-100.
[6]杨迪.在地域文化下的乡村景观旅游同质化问题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中图分类号: F592.7;F3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3872(2019)13-0097-02
作者简介: 王志标(1992—),男,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经济发展。
通讯作者: 吴海燕(1971—),女,黑龙江宾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植物线虫和农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