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城关初级中学 711699
摘 要:抓好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实验水平,是提高学生化学学科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学生学习化学学科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常抓不懈,学生的实验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关键词:化学实验 明确目标 创新培养
在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化学学科在中学教学中显得很重要。初中化学课的大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实验是学好化学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化学课程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然而,实验不是让学生玩玩而已。那么,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呢?笔者认为:
一、明确实验教学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初中生化学实验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所谓实验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操作能力: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进行实验操作,熟练使用仪器、安装实验装置、自行设计各种实验步骤。
2.获得知识的能力:即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聆听、观察、阅读、质疑、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等途径获得知识的能力。
3.整理分析能力:通过图表等形式记录实验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找出实验成败原因,并能解释实验现象,写出实验报告。
4.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应用与实验有关的知识寻求解答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对于每一个需要学生完成的实验都严格按照课标中的目标要求来设计和完成相关内容,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目标明确的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使他们在条理清楚的知识框架中学习,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二、更新教学思路是有效途径
化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精确性等特点的科学,更是一门带有方法论的科学。化学的定义、规律等都是从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经过判断、分析、推理、归纳等构建而成。许多学生认为化学知识太难,又与日常生活没有多大联系,所以提不起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化学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化学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实用性。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架起化学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桥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所说的实验不仅是进行初中化学教科书所安排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若干课外小实验。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开展兴趣小组、举办实验操作技能比赛等活动,甚至可以使用我们的生活用品进行实验。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学生活动的时间,改变传统的化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方式,利用简便易行的小实验,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果一次实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则指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改变实验方法,直到最后成功。
三、抓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基础
初中学生刚接触到化学实验,对实验仪器很陌生,且带着很大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如果不进行专项训练,学生盲目实验易损坏仪器,还可能会有意外,因此要提高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必须抓好化学基本操作的训练。在实验教学初始阶段可以由老师首先进行演示,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学生动手实际操作,这样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的技巧、方法,为往后的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后期的探究性实验教学中,课前教师可将实验内容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相互讨论,确定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按自己设计的方案独立进行实验,教师不断巡视且进行纠正错误的操作,对于较突出的问题向全体学生重点强调,力求做到全体学生操作正确、现象清晰、结论正确。实验中要做好实验记录并从中进行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意实验教学的启发性,从而提高化学实验的综合能力。
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长远目标
对初中学生来说,创新就是利用已有知识(基本概念和规律),对面临的事物和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包括习题的解题法。在实验教学中,设计实验环节是一个创造性过程,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对于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教师要及时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要鼓励学生启动发散思维与求异思维,大胆进行实验设计,即使设计中有对有错、有简有繁也没关系,因为这都是学生积极思维之后的结晶。教师要珍惜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不同方案,只要能达到实验目的,就应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激励学生思考,增强他们思维、能力发展的主动性。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性资源,充分展示每一位学生的聪明才智,从而培养一大批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总之,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好师生共做、多法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把过去对知识的灌输传授变成学生的直接体验,从而优化实验教学课堂结构,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格局。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放得开、不拘谨,使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实验观察、操作的认识、体会。哪怕是错误的,教师都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的成果,而是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使学生从观察、动手实验、分析实验的过程中得到成功的快乐,从教师给予及时的表扬中增强自信。这样,不但有效地激励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使学生把一开始的实验兴趣变成了以后继续学习的动力源泉。
论文作者:黄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化学论文; 教师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操作论文; 知识论文; 《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