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_赵菊琼

赵菊琼

云南昆钢医院检验科 云南安宁650302

【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对策。方法:在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集的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5例作研究样本,并对不同采血部位、检测时间的血常规检验数据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本组患者的末梢血经血常规检验显示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静脉血,而血小板计数高于静脉血,上述四项血常规检验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②本组患者在采血后6h内经血常规检验显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均高于采血6h后检验数据,而血红蛋白低于采血6h后检验结果,上述四项血常规检验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加强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的质量控制,有助于提高血常规检验准确性,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更精确的数据。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采血标本;采血部位;质量控制;检测时间;对策

血常规检验作为临床最常见检验项目之一,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计数等内容,可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准确、快速而可靠的依据[1]。近几年来,伴随现代医学计数发展,血细胞分析仪凭借检验快、精密度高、重复性良好等优势,减少了血常规检验中的人为因素影响,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临床检验中,效果肯定。然而,在血常规检验分析前,如何控制采血标本的质量,全面提高血常规检验准确性,日益成为血常规检验重点问题[2]。本研究。本研究为明确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对不同采血部位、检验时间的血常规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提升血常规检验准确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共75例,收治时间: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其中,男38例,女37例;年龄为36~58岁,平均年龄为(47.95±4.81)岁;采血部位:末梢采血41例,静脉采血34例;检验时间:6h内检验45例,6h以后检验30例。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患者血常规检验相关资料完整;②配合行为良好;

(2)排除标准:①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者。

1.3检验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取美国贝克曼公司提供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其采血管是真空血常规采血管;

1.4观察指标

(1)统计末梢血、静脉血的血常规检验数据;

(2)统计采血后6h内检验、6h以后检验的血常规检验数据差异;

1.5统计学方法

将此次研究所得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使用均数±标准差()、例数(n)表示,计量资料与组间率(%)对比则实行t检验、2检验;若存在统计学差异,则以P<0.05描述。

2.结果

2.1 不同采血部位的血常规检验数据差异

本组患者的末梢血经血常规检验显示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静脉血,而血小板计数高于静脉血,上述四项血常规检验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详见

3.讨论

血常规检验是现代医学中一个复杂体系,本身具有其特殊性,应保证其检验结果准确性,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从而有效指导临床实践[2]。然而,经现代医学检验发现,相关因素容易影响检验结果,而严格质量控制可获得相对准确、合理而有效的检验数据[4~5]。经分析,在血常规检验分析阶段,有控制不当或其他问题影响检验结构,如采血标本采集方式、采集量、保存方式等,要求检验科医务人员高度重视,积极控制,避免出现管理失误现象。

首先,药物因素是影响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之一,受检者往往因身体不适而服药,影响其身体正常指标,从而影响血液成分,最终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精准度,导致误诊;因此,医护人员在采血前,应主动询问患者近期有无用药、所用药品为何等,若患者有用药情况,则建议其停药一段时间后再接受血常规检验,保证才学标本质量;其次,采血时间也可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据报道[6],人体血液成分可受运动、饮食、情绪等影响,因而在采血时应主动与受检者交流,告知其在采血期间尽可能维持生理条件稳定,保证采血标本质量;再者,采血部位多为末梢血、静脉血,有学者证明,静脉血样质量更加可靠[7]。人体末梢血、耳垂血、静脉血比较接近,但末梢采血时因环境因素、穿刺因素、温度因素等影响,导致血液标本出现较大变化,一个尽可能采集静脉血。最后,采血标本贮存、送检、运送以及凝血因素等均可导致采血标本发生改变,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提示:静脉血、末梢血的血常规检验指标之间的统计学差异较明显;同时,采血后6h内、采血6h后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存在差异,可见采血部位、检验时间均可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此,检验科工作人员应注意提醒患者检验前不可服药,并在清晨空腹受检,采血标本应保存在密闭容器内,在室温24℃左右保存,运送期间避免剧烈震荡,并在6h内及时送检等。

综上: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较多,采血部位、检验时间等均可影响血常规检验指标,应高度重视,加强对血常规检验分析前的采血标本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 陈宇. 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分析及探讨提高检验质量的对策[J].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11):58-58.

[2] 刘可. 用两种采血方法对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受检者实施采血的效果对比[J]. 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18):120-121.

[3] 郝茜. 用两种方法对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受检者实施采血的效果对比[J]. 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11):37-38.

[4] 艾卫军.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54):170-170.

[5] 张建, 谈耀.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30):39-40.

[6] 周敏.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对比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7, 4(9):53-53.

[7] 王莹. 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6, 14(1):72-73.

论文作者:赵菊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6

标签:;  ;  ;  ;  ;  ;  ;  ;  

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_赵菊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