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蓉 周有祥 王云
(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儿科 56240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的发病因素以及临床治疗措施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01月~2014年12月以来,在我院PICU 进行呼吸及机械通气治疗患儿102 例。其中,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32 例,作为观察组,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7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发病因素。并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法对患儿进行临床治疗,统计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统计学比较显示,观察组患儿的通气时间、昏迷持续状态以及误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对比的差异性较大,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儿有效率达78.1%。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因素同通气时间、白蛋白水平、昏迷持续状态以及误吸率等有关,采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症状。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因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7-0047-0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是呼吸机临床应用的并发症,也是一种常见性的院内获得性肺炎[1]。本文择选2012 年01 月~ 2014 年12 月期间,在我院PICU 进行呼吸及机械通气治疗102 例患儿。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将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32 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将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70 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儿的临床情况资料,并对观察组患儿采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进行临床诊治。现将详细结果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 年01 月~ 2014 年12 月之间,我院PICU 进行呼吸及机械通气治疗102 例患儿。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诊断标准:(1)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8h 后发生的肺炎;(2)胸部出现新的浸润阴影;(3)气道分泌物培养呈阳性,出现新的病原菌;(4)出现发热症状,上述诊断标准符合项者即可确诊。患儿的年龄大约在1 个月~ 12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1.3)岁;女性患儿46 例,男性患儿56 例;上机时间大约在1d ~ 24d,平均上机时间为(12.5±1.5)d;病症类型中,64 例患儿为重症肺炎,24 例患儿脑炎及晚发性维生素K 缺乏性颅内出血,10 例患儿为败血症及脓毒血症,4 例患儿为其他疾病。根据患儿病情进行分组,其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32 例患儿为观察组,年龄大约在1 个月~ 12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1.5)岁;女性患儿14例,男性患儿18 例;上机时间大约在4d ~ 24d,平均上机时间为(15.6±1.7)d;病症类型中,20 例患儿为重症肺炎,8 例患儿为脑炎及晚发性维生素K 缺乏性颅内出血,3 例患儿为败血症及脓毒血症,1 例患儿为其他疾病。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70 例患儿为对照组,年龄大约在1 个月~ 12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1.1)岁;女性患儿32 例,男性患儿38 例;上机时间大约在1d ~ 20d,平均上机时间为(11.3±1.2)d;病症类型中,44 例患儿为重症肺炎,16 例患儿脑炎及晚发性维生素K 缺乏性颅内出血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 例患儿为败血症及脓毒血症,3 例患儿为其他疾病。经过临床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在性别、病症类型、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对比差异性不大,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1.2.1 发病因素分析 对两组患儿的通气时间、白蛋白水平、昏迷持续状态以及误吸率等临床资料和症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密切观察,对比两组患儿之间的差异性。
1.2.2 临床治疗 对观察组的32 例患儿采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进行临床诊治。具体方法为:给予患儿广谱抗生素中碳青酶烯类等抗生素进行第一阶段的临床治疗,包括美洛培南、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万古霉素等,其治疗时间一般为3 -5 天。而后对患儿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根据患儿的检测结果制定第二阶段的治疗方案。若患儿的药敏结果以及细菌学结果均为阳性,则需要给予患儿针对性的窄谱抗生素进行临床诊治;若患儿的药敏结果以及细菌学结果均为阴性,则保持第一阶段治疗方案再治疗5d,而后观察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0 软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症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并采用T 检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2 检验表示计数资料。当差异值P < 0.05 时,则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情况分析
统计学比较显示,观察组32 例患儿在通气时间、昏迷持续时间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在白蛋白水平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的差异性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此外,对照组患儿的误吸率为4.3%(3/70),观察组患儿的误吸率为21.88%(7/3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X2=5.66085)。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临床比较分析显示,观察组32 例患儿经过治疗后治愈15 例,好转10 例,死亡4 例,放弃治疗3 例。其感染平均控制时间为(5.1±2.7)d,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1.4±4.6)d, 住院平均时间为(14.2±8.8)d。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78.1%(25/32)。
3 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多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群体中。它主要是指患儿自机械通气48h 后一直到拔管过程中所发生的肺炎症状[2,3]。它对患儿的生命安全危害严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4]。本次临床研究表明,随机抽取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其在通气时间、昏迷持续状态以及误吸率方面均明显高于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两组对比的差异性较大,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由此可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因素同通气时间、白蛋白水平、昏迷持续状态以及误吸率有关,通气时间越长、白蛋白水平越低、昏迷持续时间越长、误吸率越高,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就越高。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要加强对重症患儿、昏迷患儿的重点护理干预,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本次研究中,32 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在经过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后,其临床总有效率达到了78.1%,且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这就表明,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和消除患儿病灶,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治疗效果,从而更好的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帮助和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熊青青. 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与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14,19(1):167-169.
[2] 林建国, 张伟新, 陈杏桃,等. 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征与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J]. 当代医学,2011,17(1):77-78.
[3] 刘一波. 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措施分析[J]. 医药前沿,2012,02(11):210-211.
[4] 卢妙娟, 朱小燕, 卢丽郦,等. 不同吸痰方式对预防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分析[J]. 临床医学工程,2013,20(10):1288-1289.
论文作者:李朝蓉 周有祥 王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7
标签:患儿论文; 呼吸机论文; 性肺炎论文; 统计学论文; 抗生素论文; 白蛋白论文; 时间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