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建设水平的提升,很多地方都在积极的应用智能配电系统,其目的在于更好的改善固有工作的不足,最大限度的推动地方向前发展。智能配电系统在很多方面,都能够对电力工作的既往不足,实施有效的解决,在长远的拓展空间上,也是比较大的。文章针对智能配电系统的内涵及其关键技术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配电系统;智能;内涵;技术;关键
在智能电网中,智能配电系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对于整个系统而言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智能配电系统所具有的智能化特点,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电网运行管理的难度得以降低,而且对于缓解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十分有利,其对于智能电网的全面建立意义重大。在智能配电网方面,我国的研究与应用虽然较其他国家而言时间比较晚,但是,近年来,我国的智能配电网系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因此,对智能配电系统结构及其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探讨十分必要。
一、智能配电系统的内涵
(一)可靠性评估
就智能配电系统本身而言,其投入了很多的智能化技术、理念,促使配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表现的非常稳定,基本上不会出现严重的问题。智能配电系统的内涵之一,在于其能够达到可靠性评估的目标。首先,智能配电系统的初始阶段运行,可以直接对固有的配电系统做出深入的了解,找出固有配电系统的缺失和不足,而后利用科学的智能化理念进行丰富,对于技术的操作和设备的融合,都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很少出现严重的不足现象。其次,智能配电系统在阶段性的运行以后,能够搜集很多的数据和信息。配电系统方面的工作和运行效果,不可能长久停留在单一的层面上,必须做出不断的优化处理,要对固有的工作进行持续性的突破,才能创造出较高的价值。为此,我们利用智能配电系统,进行大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就能够充分明确配电系统下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这样在执行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就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很少出现严重的不足现象。第三,智能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还能够与不同区域的电力资源应用、线路运行相互结合,这样就可以从全局的角度来开展可靠性评估工作,最终得到的数据、信息,也具有较高的全局价值,针对其他方面的工作改进,同样可以提供较多的参考和指导。
(二)安全性分析
智能配电系统在现阶段的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其融入了很多的先进技术,整体上的成就非常明显。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了在日今后的建设当中,占有更高的国际地位,一定要对基础的电力工作更好的拓展。智能配电系统在有效应用后,能够在安全性分析方面,做出非常卓越的贡献,从而在处理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又好又快的目标。首先,智能配电系统的开展,能够对整体的电路和电力体系,做出安全性的判断。现如今的很多城市,都在对电力工作的开展,不断做出革新处理,无论是最新架设的电力线路,还是电力设备的重新采购,都不可能完全按照简单的指标来衡量,必须要观察设备、线路是否与智能配电系统相互符合,是否能够在运行过程中,取得较高的安全水准,然后才能进行应用。其次,以智能配电系统为基础,能够观察配电工作是否可以长期保持稳定。现阶段的很多城市发展,都在经济上的进步非常明显,再加上居民生产、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我们要想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理想的成绩,一定不能出现墨守成规的现象,要阶段性的对安全工作进行优化。
二、智能配电系统关键技术探讨
2.1分布式发电技术与DG技术
所谓分布式发电技术,就是以分布式电源为基础,进而产生电力,对于传统的配电系统而言,通常仅仅支持单一式的接入,而对于智能配电系统来说,对于这种分布式的接入方式也是支持的。而分布式发电,就是连接到配电网的小容量发电机或者是储存能量的装置具有多种接入的一种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智能配电网容量大小与分布式发电技术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性的关系,而分布式发电技术是很容易受到短路容量、非辐射性潮流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并且,在孤岛情况下,分布式发电技术水平更是不堪一击。所以,对分布式发电技术的抗非辐射性潮流的性能进行不断地提升对于智能配电系统而言十分必要。所谓DG技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微网技术,其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独立的技术,不仅能够产生电能,而且还能够实现电能的储存,其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方面是支持的,一般来说,微网技术与分布式发电技术相伴随而存在的,二者是可以同时运行的,并且,微网技术因其自身所具备的储能特点,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使分布式发电技术的抗非辐射性潮流性能得以提高。
2.2自愈控制技术
传统配电系统的运行环境相对来说是属于封闭式的,这对于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在配电系统出现异常的情况下,通过人工的方式来对其进行维护与检修具有相当大的困难。而智能化的配电系统则是立足于安全、高效、灵活的配网架构之上,通过对先进的控制理论进行利用,划定一定的检修维护区域在系统的内部,在此情况下,当智能配电系统发生故障需要检修的时候,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即可对故障发生的具体区域进行确定,并合理的划分出停电的范围,之后以此为基础实现自动化的愈合。如此一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人力上的投入。
2.3配电网快速仿真和模拟技术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配电网自愈功能能够实现,其中一个关键的技术就是配电网快速仿真和模拟技术,该技术所具备的功能包含:故障定位和排除、负荷预测、电网潮流优化以及网络重构等等。配电网快速仿真和模拟技术能够通过实时软件平台,利用相关的预测技术以及数学分析工具,在对配电网的运行状况以及其物理结构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之上,对配电网运行的实际状态进行准确地预估,将配电网运行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技术人员,从而更好地为配电网自愈功能的实现服务。
2.4电子测量技术
对于智能配电系统而言,其数字化与信息化得以实现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技术就是AMI技术,即电子测量技术。通常来说,该技术主要是由数据收集单元、智能表计、计量数据管理系统以及回程传输单元等部分构成的,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电子测量技术实际上就是从人工抄表模式不断进步发展而来的,其对于用户与供电企业之间双向沟通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用户能够对自身电力的消费情况进行实时地了解,另一方面,对于供电企业而言,其能够将电价信号直接发送给用户,并对用电用户的相关信息进行获取与了解,之后,通过MDMS系统来分析相关的数据,在测量的效率以及其精确度方面的效果均是比较好的。
三、结束语
智能配电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广泛.本文在对智能配电系统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配电系统分析的内涵,并从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的角度提出了智能配电系统的几大关键技术。本文纯粹是从技术的角度探讨智能配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并没有涉及太多市场、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只是一家之言,难免挂一漏万。尤其对概念的理解难免存在争议.但希望能对当前智能配电系统领域的相关研究起到抛砖引玉和引发思考与讨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微.智能变配电系统研究与分析[J].自动化应用,2017,(04):103-104.
[2]王守相,梁栋,葛磊蛟.智能配电网态势感知和态势利导关键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40(12):2-8.
[3]王耀亚.智能电网背景下的配电自动化建设[J].福建质量管理,2015,(12):193-194.
[4]董旭柱.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内涵及其应用[J].南方电网技术,2015,7(03):1-6.
[5]邓玲慧,王志新,沈剑鸣,邹建龙.智能配电技术及其应用[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6,28(03):10-15.
论文作者:赵梓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智能论文; 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分布式论文; 配电网论文; 工作论文; 关键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