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指导下的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研究_远程教育论文

大学精神指导下的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研究_远程教育论文

大学精神引领下的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远程教育论文,校园文化论文,精神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58 x(2013)03-0078-05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高等远程学历教育专、本科毕业生数达1105529人,在校生人数已达4531443人。[1]目前,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在全国已建成2000多个校外学习中心,奥鹏(Open)等国家级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已全面启动,高等远程教育市场已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与这几年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相比,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一些高校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瓶颈,必须大力改进,加强建设体现时代特征、中国特质和学校特性的校园文化,这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2]和谐、文明、特色、品质的校园文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必需的文化环境,是提升远程教育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更是远程教育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必然选择。正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前校长、著名教育学家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所言:“在保障大学的高水准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都更有效。”[3]和谐、文明、特色、品质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大学精神为引领。

一、大学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美国前加州大学校长克拉克·柯尔曾做过一个统计:在全世界1520年之前创办的组织中,现在仍然用同样的名字、以同样的方式做着同样事情的只剩下85个,其他的都消亡了,其中有70个是大学,15个是宗教团体。[4]这85个组织之所以能一直延续下来,关键在于他们不以经济利益为重,而是非常重视组织的精神和文化。可见,精神与文化是决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关键在于它传承的是知识和文化,是给人类提供精神养料的圣地。

(一)大学精神的内涵

近年来,大学精神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很多专家和学者各抒己见,对大学精神的内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无论学者们从哪种视角对大学精神进行解读,都涉及以下四点:一是大学精神是一种精神存在,是大学人的气质和风貌的凝聚和表现;二是大学精神的形成是一所大学悠久办学历史的文化积淀;三是大学精神是广大师生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为广大师生所认同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四是大学精神具有凝聚、导向、激励等功能。可见,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悠久的办学实践活动中深层的文化积淀,是广大师生在教与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气质和风貌,是他们广泛认同并自觉践行的价值理念、价值追求以及行为规范,是一所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内在品质和核心要素,是大学的灵魂,是激励大学发展的精神动力。

(二)大学精神的特征

1.传承性与创新性共生

2.普遍性与特殊性共存

3.激励性与制约性互依

二、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一)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内涵

对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内涵的解读,已有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网络环境为载体的虚拟校园文化;二是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是没有实体校园环境的“准校园”文化,施教者与受教者在空间上处于长期分离状态;三是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是属于混合型的校园文化,它既受到办学母体校园文化的辐射,又受到校外学习中心校园文化的影响;四是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与普通高校校园文化一样,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但在内涵与外延上有很大区别。高等远程教育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在网络硬件支持下所形成的网络文化环境;校园制度文化是指为保证远程教育顺利实施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章程;校园精神文化指的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所形成的道德情感、价值理念、审美情趣等以及他们表现出来的气质和精神风貌,它离不开办学母体“大学精神”的辐射;校园行为文化一方面指师生参与的各类网络文化活动,另一方面指师生在实体校园环境下开展的文化活动。

(二)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特点

1.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开放性导致校园概念的淡化

2.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虚拟性导致师生关系的疏远

3.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复杂性导致师生参与度有限

三、大学精神引领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价值探析

(一)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远程教育的师生准永久性分离、虚拟性等特征,常常使师生对远程教育办学母体缺少归属感、认同感。而反映大学的历史传统、观念形态、价值理念的大学精神通过远程教育校园文化这一载体,能够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行为文化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产生认同,形成共同意识,进而增强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乃至自豪感。

(二)促进远程教育院校的内涵式发展

远程教育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承载者和践行者,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也是大学精神的塑造和弘扬过程。如果没有大学精神的引领,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将是没有核心、没有灵魂、流于形式的散乱的校园文化。事实上,对于那些作为普通高校二级办学单位的高等远程教育院校而言,其校园文化必须且应该接受母体校园文化的辐射以及其大学精神的熏陶,唯有这样,才能赋予远程教育校园文化以灵魂和发展的动力,从而有效促进远程教育院校的内涵式发展。

(三)增强远程教育院校的品牌优势

开放性、远程性、虚拟性、灵活性等特征构成了远程教育的基本属性。各远程教育院校就技术和硬件条件而言水平不相上下,对远程教育的品牌形成不会产生很大影响。唯有在大学精神引领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才能体现各高校不同的文化底蕴、办学特色、校园风貌以及校园文化特色,才能凸显其文化品位和独具特色的品牌优势。

(四)提升远程教育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大学的硬件和软件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两翼。大学的科研、师资以及一切物质条件是大学发展的硬环境,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一翼;大学的制度、文化、精神等要素是大学发展的软环境,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另一翼。当前,各远程教育院校的硬件条件相差不远,已不能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才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以大学精神引领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有助于激励广大师生,激发他们的正能量,进而提升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四、大学精神引领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难点及原因分析

(一)校园概念的淡化不利于大学精神对师生潜移默化的熏陶

大学的校园物质文化,如:自然环境、各种建筑物、教学及生活设施等,无不隐含、记载和传播着大学精神,但遗憾的是,远程教育的准永久性分离特征,使远程教育的师生不能“身临其境”。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概念的淡化,使师生无缘近距离感受一切物质实体所蕴含的大学精神,无法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难以耳濡目染严谨治学等精神的熏陶。

(二)人际关系的疏远不利于大学精神的有效传承

大学精神的传承主体是远程教育的师生,但在远程教学模式下,师生对远程教育办学母体缺少应有的归属感、认同感已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各学习中心的教师,尽管从事远程教育的各项管理工作,但更多的是扮演学习中心所在学校的教师角色,更多的是接受学习中心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化熏陶,因此很难自觉传承远程教育办学母体的大学精神。由于师生、生生人际关系的疏远,很难在大学精神的有效传承上达成共识,更难以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

(三)师生参与度的有限性不利于大学精神的全面渗透

大学精神因校园文化而得以传承和发扬,而远程教育校园文化主要是虚拟校园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一方面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硬件进行静态传播,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活动以及网上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动态传播。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无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传播方式,都需要主体的积极参与,需要主体对大学精神进行有效传播。但由于远程教育学生多为在职成人,具有多元性、复杂性等特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欠缺,因此大学精神很难全面渗透。

五、以大学精神引领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

(一)前提条件:创设良好的高等远程教育网络文化环境

远程教育校园文化与传统高校校园文化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具有远程虚拟性的特征,因此,创建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是以大学精神引领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可以丰富远程教育学生的课余生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可以增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消除学生学习的孤独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增进学生对母校的归属感,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可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形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创设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必须做到:首先,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网站建设要从内容、文字直至美工等方面体现健康、文明、高雅、活跃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进入网站及网页后立即能呼吸到清新而神圣的“校园”空气,从中感受到大学精神。要想方设法以多种形式将真实的校园环境展示在网络平台上,如:开发游戏软件,借助游戏模式,让学生走进虚拟三维校园,增强对学校物质环境的认识,感受真实校园风光,接受蕴涵大学精神的校园物质文化的熏陶,增强对高等远程教育学校母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其次,提高网络平台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如:开辟学生社区,使不同兴趣与爱好的师生通过网络社区聚集在一起,交流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共享社会热点、学术观点、兴趣爱好等,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互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增强网络平台的趣味性,提高网络文化的吸引力。寓教于乐,增设游戏、比赛等栏目,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休闲中交流观点、增长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二)关键路径:发挥远程教育师生参与校园文化的主体性作用

远程教育师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尽管具有虚拟、远程等文化特征,但其同样属于群体文化,同样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参与。只有充分调动师生的参与热情,才能引发他们精神上的共鸣;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影响他们的行为与观念;只有充分挖掘他们的创造性,才能使远程教育校园文化更加富有成效。

为充分发挥师生参与校园文化的主体性作用,首先要设立专门机构,派专人负责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高等远程教育办学单位的领导必须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设立专门机构,派专人负责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其次,强化系统建设,加强对学习中心的联系和指导。目前各高校均通过校外学习中心开展远程教育教学活动,这些校外学习中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高等远程教育办学母体的校外延伸,因此,强化系统建设,加强对学习中心的指导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使学习中心更好地完成各项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习中心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办学母体的大学精神。

最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有效的激励能使师生的自我需求得到满足,对受激励者是一种肯定,对没有受激励者是一种鞭策,进而提高师生的积极性。实践中可以鼓励各学习中心开展体现远程教育所属高校的大学精神与学习中心的本土特色相结合的文化活动,可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同时加强引导和宣传,在提高积极性的同时,提高文化活动的层次和内涵。

(三)重点内容:凸显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精品

品牌是高等远程教育院校体现自身的发展和竞争优势,体现远程教育个体间价值差异的关键所在,是高等远程教育院校巨大的无形资产。高等远程教育院校如果没有自己的大学精神或校园文化精品,就很难传播自己的办学理念,更难形成自身的品牌优势。因此,凸显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精品是以大学精神引领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要凸显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精品,首先要树立科学理念,强化战略思维。远程教育校园文化正处于探索阶段,加强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精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努力。只有树立精品意识,集广大师生的智慧才能推出文化精品活动,才能提高大学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才能使大学精神得以传承,发扬光大。

其次要旗帜鲜明地弘扬大学精神。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要有鲜明的活动主题和丰富的精神内核,就必须从传统校园文化中汲取营养,融主办高校大学精神于远程教育校园文化之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如: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所举办的以“远程教育提升品质,自主学习改变人生”为主题的首届“远程骄子”评选活动、“求是、创新”杯征文比赛、浙大远程教育口号征集等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将浙大“求是”精神与远程教育的特点进行了有机融合,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和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最后,凸显文化特色,打造文化精品。任何一所高校都有其自身的内外部环境,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品牌特征,各高校开展的远程教育应该依托、传承和发扬高校传统校园文化的特色和优势,在此基础上结合远程教育的开放性、远程性、虚拟性、灵活性等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丰富性、互动性、即时性、平等性等优势,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如: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的“网上人大之星”(“学习之星”、“励志之星”、“活动之星”)评选活动以及网络辩论赛等,已成为网上人大的校园文化品牌,在实践中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赞誉。

总之,以大学精神引领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远程教育院校内涵建设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还需要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不断加强。

标签:;  ;  ;  ;  ;  ;  

大学精神指导下的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研究_远程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