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四川 610000
摘要:随着我国水利水电的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大,本文介绍了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一些保护对策,尽量做到对生态环境的零破坏。
关键词:水利水电;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1导言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衡量工程可行性的主要因素,通常贯穿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的各环节,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应从系统性的角度,充分考虑工程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应紧紧围绕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涉及的各项指标,对工程开发项目、区域开发建设活动及其生存环境做好生态评价工作,通过实施预防和减缓措施最大程度降低负面影响,实现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2.1有利影响
2.1.1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候
当前,煤电在国家电力占据70%左右,而每燃烧1吨原煤要排放0.61tCO2、0.018tSO2、0.31t粉尘及固体废物。水利水电的兴建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源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研究表明,水库或水域上的气温在炎热季节要降低4~5℃,相对湿度提高10%~15%,水库的修建可以改善当地小气候。
2.1.2改善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
水库内因水流速度慢,水质中悬浮物便于沉淀,同时为藻类活动提供空间,大量藻类呼吸产生的CO2可与水质中钙、镁离子有效互动,水质的硬度、浊度有效改善。水库中的宽阔水面为水生物活动提供了空间,为大量湿地动植物生长创造了条件,增加了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2.1.3美化环境,减灾防灾
经过前期设计的水库建设,建成后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可以美化环境。水库可调节河川径流,能够对于水位和下泄流量进行控制,对于洪涝旱自然灾害可以有效抵御。
2.2不利影响
2.2.1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首先,对水环境的影响。(1)引起水质恶化。库区水质的变化对于下游河道水质会带来低温水效应,在引水式水电站的脱水河段,由于水量大量减少甚至断流,会出现水质变差的现象。(2)引起水温分层现象,因水体流速变缓,导致沉淀物增多,水体的透光性减低。(3)流速减慢,产生大量泥沙。
其次,对地质环境的影响。(1)诱发地震,这与水库的大坝高度存在一定关系,通常水库容量在60亿立方米以上,库容与诱发地震概率呈正相关。(2)引发地质灾害,因蓄水后原有自然条件出现变化,新的地质下可能导致崩塌、塌岸、滑坡等环境地质问题。(3)出现水库渗漏。因沿岸沟谷切割深度、密度,地层岩土性质的差异,可能出现水库渗漏问题。再次,对大气环境的影响。(1)使得风速提升,建成后地面障碍物被淹没,摩擦力减小,相应风速增加,过大风速会对建筑物带来危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水库的热效应使气温的日较差变小,风速增加,极端最低气温升高,使年无霜期变长,霜冻减少,强度减弱。
2.2.2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其一,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危害陆生生物的生存。因树木砍伐、陆地被淹,植物生长环境遭到破坏,加上既有气候、土壤被改变,危害陆生植物生存环境。同时,挤压陆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被迫外迁的过程中,容易引发部分动物灭绝。(2)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水库大坝对于水生生物觅食和生殖的河道会形成切断,危害其生存。蓄水后水速放缓,滋生大量蓝藻、绿藻,引起水质恶化。
其二,对土壤环境的影响。(1)引起泥沙淤积。因水流速度降低,易于泥沙淤积,河床抬高。(2)引发沼泽化和盐碱化。因地下水位抬升,引起土地浸没,土壤通气条件变差,使得植物呼吸困难,导致土地沼泽化,干燥气候下出现盐碱化。
其三,工程施工产生的危害。(1)废水与废弃物污染。施工中各类废水废物排入河道,水体中的COD、BOD5含量增加,而残留的废弃的油品与化学药品,更会引发水环境污染。(3)声环境与粉尘污染。施工中钻孔、爆破等工序会产生大量100dB左右的噪声,影响周边居民生产生活。施工中大量的粉尘与机械尾气,引起周围空气质量下降。
3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保护对策
3.1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施工方在建设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对当地生态环境施以充分的重视和保护。要尽量保护当地植被以及动物栖息地域,不破坏当地原有生态平衡,并在选择建设材料时,尽量选取环保型、生态型的材料来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方除要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在农业、水利方面的作用外,还应尽可能避免改变当地环境,尽量保持当地生态环境原有的面貌。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阶段,我们设计人员要先熟悉了解当地环境,要明确了解当地鱼类产卵区域,也要熟悉当地鱼类、水生物迁徙途径。以便在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中,尽可能避开这些区域,最大程度降低对当地鱼类、水生物与植物造成的影响。
3.2构建完善评价体系
一定要构建完善当地生态环境的评价体系,生态环境的评价体系主要是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实地勘察,并进行系统的评论,进而得出当地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在这个评价体系中,我们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经线了全方位评价,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对当地地质水文、动物植被、气候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查与评估,得出非常全面的资料。我们在构建完善生态环境评估体系时,一定要保证这个体系可以全面贯穿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每个环节,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前,就要全面分析评估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会对施工当地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在结合当地环境的基础上,根据预测结果合理制定解决方案,尽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3.3完善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或多或少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为尽可能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维持当地生态平衡,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中,要加入生态补偿方案。还原当地的生态环境,使其的生态环境得到平衡,并促进当地的生态发展,尽快构建并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对水利水电工程实现生态、经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在具体实施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时,要严格遵循“谁损害、谁补偿”的补偿原则,及时明确生态环境补偿涉及的主体和生态补偿的具体范围。不仅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破坏的缓解有利,而且也有对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很大帮助,这一点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另外,在该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中,还应预留一定资金用作生态环境补偿支配。
3.4实施植物保护措施
在水利水电工程周边地区实施植物保护措施在特定的区域种植一此特定的植物来保护当地的水土,被植物覆盖的地面具有极强的防侵蚀作用,这能极大的减少水土流失带来的伤害。植物防治水土流失可通过两部分进行实施,地上和地下。植被通过地上,拦截大部分降雨,减少降雨带来的冲击,减少地面上枯枝落叶层蓄积水分进而消弱径流,从而延长渗入时间。地面上一些植物起到栅栏作用,降低了雨水侵蚀,从而减弱水流在地面的径流冲刷力。地面的枯枝落叶疏松且多孔,有利于降雨带来的积水蓄积,削减水的径流。微生物分解地面上枯枝落叶形成的有机质并渗入到土壤当中,可以有效改善土壤性质,土壤储水量会大大提高。
结束语
总之,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中,一定要树立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采取保护对策,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奠定基础,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燕,仲兵兵,林馨.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17(12):147-148.
[2]陈有龙.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23):46+48.
[3]舒超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探讨[J].江西化工,2017(06):175-176.
[4]唐甲和.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及保护对策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7,29(08):190-191.
论文作者:张中兵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0
标签:生态环境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水库论文; 水质论文; 环境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植物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