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商丘市委党校 476000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其始终遵循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取得了丰硕成果,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就是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体系以及各项具体体制机制的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自信,是始终保持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正确方向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应有之义。我们需要从加强理论研究、提供学理支撑,厘请三个自信、夯实认识基础,搞好顶层设计、破除体制弊端,扩大对话交流、借鉴文明成果,构建传播机制、提高影响力等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自信 意义 依据 路径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对这一制度体系作了精辟概括,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并指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进一步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与优势,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坚定制度自信,对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科学内涵
1.制度自信是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由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等组成。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极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一整套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确立、巩固和发展这一民主政治制度,既符合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又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和文化传统的继承创新,其经受住多种磨练和考验而愈加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实践证明,这一政治制度能够充分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能够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我们完全有理由对这一政治制度充满自信。
2.制度自信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一个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市场经济为支柱,由一系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具体制度和体制机制组成的有机整体。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性质,决定了必须以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只有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公有制主体地位作为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会失去根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水平客观上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适应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这一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强大生命力,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我们完全有理由对这一经济制度充满自信。
3.制度自信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以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为起点,我国法制建设开始形成以宪法为核心和统领的法律体系。2011年3月10日,时任委员长吴邦国在全国人大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经过60多年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已在根本上实现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历史性转变,为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了牢固的法制基础。法律是制度的文本形式和对制度的规范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体系化建设初步完成。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成果的制度化确认,使得制度更具有稳定性、严肃性、权威性,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对这一法律体系充满自信。
4.制度自信是对我国各项具体体制机制的自信。我国各项具体体制机制是指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体制是制度的实现形式,机制是体制的运行方式。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由各项具体体制机制构成,各项具体体制机制是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具体化和实现方式。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各项具体体制机制则需要改革与创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创新,促进各项具体体制机制与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相适应、相协调,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对各项具体体制机制充满自信。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重要意义
1.坚定制度自信是始终保持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正确方向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和现实,使我们形成了一个共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能够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能够明显改善,综合国力能够显著提高,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始终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由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才从根本制度上保证了我国始终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因此,为确保我国未来发展进步的正确方向,我们必须坚定制度自信。只有更加自觉地扩大制度共识、形成制度认同,才能夯实制度根基,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2.坚定制度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现实需要。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亦如此。这种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坚定制度自信。只有坚定制度自信,一方面才能坚持和发展好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绝不动摇我国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制度根基;另一方面才能着眼发挥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的巨大优势,积极主动地对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3.坚定制度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制度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至关重要。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制度从低级到高级的更替过程。我国社会发展的历程同样如此。尤其是90多年来,党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实行了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转变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发展体制,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起来。正是由于我们始终怀着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才有了为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才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才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可靠的制度基础。
4.坚定制度自信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在于通过科学揭示社会制度变迁规律,引领社会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种制度自信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和纲领决定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和强大优势之所在。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坚定制度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90多年来制度自信始终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开启、发展和进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依靠制度自信,我们党带领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缔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带领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带领人民成功开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从单一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从平均主义“大锅饭”向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依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强大生机和活力。
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主要依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遵循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一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坚持共同富裕原则,实现共享发展。二是坚持公平正义,消除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不公正现象,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和谐。三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为占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融汇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等价值,使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与传统文化蕴含的科学价值有机统一,从而能够更好地克服资本逻辑下形成的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的弊端。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整体超越。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资本主义无论如何不能摆脱百万富翁的超级利润,不能摆脱剥削和掠夺,不能摆脱经济危机,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不能避免各种极端严重的犯罪、堕落、绝望。”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整体上显示出对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与超越。首先,相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按资分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又能更有效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避免经济失衡,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危机、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从根本上不同于当代资本主义的两党制与多党制、三权分立、联邦制或两院制,既能有效避免和克服当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的“寡头政治”、“金钱政治”等弊端,又能创造更广泛、更真实的人民民主,实现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发展。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力量,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共同富裕为己任,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有助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五大优势:具有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的体制机制优势;具有最大限度地发扬人民民主、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政治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经济优势;具有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以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优势;具有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共同理想、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优势。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实现高效有序的政治运行;能够有效化解深刻的社会矛盾,避免出现大的社会动荡;能够协调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及其实践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以来,其具体实现形式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这是制度自信最深厚的基础和最重要的依据。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构建了当代中国制度的基本架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农村体制改革开始到城市体制改革,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逐步改革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形成。社会各个领域的制度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在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充满生机和活力,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跃升到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空前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昔日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正日益走向繁荣富强和伟大复兴。这些历史性巨变和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中国具有无可比拟的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适宜性。
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基本路径
1.加强理论研究,提供持久性的学理支撑。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以及别国制度理论研究,为制度建设和制度自信提供学理支撑。一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深入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提供丰厚的理论资源和文本依据。二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强化理论创新,用中国人自己的概念、逻辑和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科学的概括和提升,从而形成科学的、合理的制度理论和制度话语体系。三是加强对别国制度理论的研究,通过消化、比较、转化和借鉴,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同时防止盲目拒斥和生搬硬套。
2.厘请三个自信,夯实制度自信认识基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不是简单、孤立的信念问题,要对许多层次、许多领域、许多方面的关系进行认真梳理,找出理论与实践的切入点,从而使自信的基础更为厚重。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厘清“三个自信”的内在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与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三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就实质而言,三者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独立存在,制度自信实际上是存在于道路和理论中的自信。对于三者的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做了经典的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的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的特色。”坚定制度自信,就是以理论自信为前提,以道路自信为实践路径,以制度自信为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的落脚点。“三个自信”任何一个方面的巩固和深化,都离不开其他方面的推动。因此,科学认识“三个自信”的关系,是坚定制度自信的必备条件。
3.搞好顶层设计,自觉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强顶层设计,自觉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同时要强化制度意识,提升制度自觉,树立制度权威,培育良好的制度运行环境。
4.扩大对话交流,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成果。要加强制度对话和交流,大胆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成果,但不妄自菲薄、数典忘祖,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有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胸襟,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同世界各国制度的对话和交流,既大胆抛弃不适应时代发展和实践要求的体制机制,又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制度文明发展成果,创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反对不加分析和鉴别地照抄照搬民主社会主义制度、新自由主义制度的经验和做法。同时要积极研究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优势,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
5.构建传播机制,提高制度吸引力影响力。构建制度传播机制,提高制度传播能力,就是要在国内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在国际上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和话语权。一要在充分挖掘和发挥传统媒体作用的同时,高度重视开发和利用现代媒体,构筑由报刊、广播、电视、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组成的现代传播网络,以多种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二要设置专门的传播管控机构,畅通传播渠道,增强传播的时效性,不断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向外传播的力度,防止传播的信息被有意或无意地歪曲、截留甚至封存,导致信息终端的失真或变味。三要研究传播客体的认识方式和接受规律,特别是研究别国民众的思维方式和接受规律。同时要宣传制度绩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的瞩目成就,激发学习和认知这一制度的热情。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9日。
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
论文作者:郭坤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4
标签:制度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自信论文; 体制论文; 我国论文; 机制论文; 中国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