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资兴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423400
【摘 要】目的 探讨NT-proBNP检测在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所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对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NT-proBNP浓度变化进行检测,并探讨NT-proBNP浓度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而对照组是43例健康体检者,并且排除了心脑血管疾病。结果 结果显示,应用NT-proBNP检测能够有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断,以上患者血清中的NT-proBNP浓度和对照组患者(即心功能正常的群体(P<0.01))比起来明显偏高;同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心功能Ⅱ-Ⅳ级的患者血清中的NT- proBNP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组,且各组间血清NT-proBNP水平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钠尿肽系统激活,心功能的损伤程度直接关系着其变化,所以,NT- proBNP检测能够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病症重要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功能;NT-proBNP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一种发病率和致死率都较高的病症之一,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每年约有150万AMI患者因此致死。我国的AMI患者近年来明显呈上升趋势,现患者人群总数大约为200万,每年约新发患者人数50万,可以说,AMI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的重大威胁之一。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BNP和NT-proBNP检测两种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诊断、危险分层、疗效评估以及预后干预等工作,其能够帮助临床医生进行正确的决策,从而促进AMI患者患者早日康复,有效促进生存率的提升。
而相对于BNP检测来说,NT-proBNP有着一定的优势,如稳定性较高,半衰期较长等,其对于标本的存放要求较低,既可以在实验中心检测,也可以在病床边检测。并且,清除血液中的NT-proBNP也相对较慢,有便于其进行累积,从而达到相当的浓度,这也是NT-proBNP可以对心脏的状态与变化进行及时反应的主要原因。不仅如此,NT-proBNP还能够使用血浆以及血清进行检测,且无生理活性,因此,和BNP比起来,NT-proBNP的检测优势更为明显。为此,本文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探讨了NT-proBNP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疗过程中的应用体会。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43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他们划入AMI组当中。其中,男性患者为25例,女性患者为18例,年龄为43-79岁,平均年龄为62.13岁。以上患者均在入院后直接PCI治疗,其中,30名患者为入院后90分钟内行PCI处理,其余13名患者因超过“时间窗”而先行采取保守治疗,后择期PCI。另外,随机选择43例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中老年人(无心脏病史、心电图无异常)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为30例,女性患者为13例,年龄为45-82岁,平均年龄为66.20岁。
以上两组观察对象均按照以下排除标准进行选择:一是入院后在1d内死亡的患者;二是具有陈旧性的心肌梗死;三是存在心功能衰竭史,并在近期出现脑血管疾病;四是患者的肝功能和肾功能发生严重性衰竭;五是长期应用了大剂量的醛固酮、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患者。
1.2标本采集
针对AMI组患者,在其入院后立即抽肘静脉血3ml,对照组人员则空腹抽静脉血3ml,以上样本送检后,统一采用3000r/min离心10min,并去除脂血和溶血的标本,并在2小时内完成NT-proBNP检测。
1.3检测方法
检查方法采用的是电化学发光夹心免疫分析法,所用的仪器是Elecsys 2010电化学发光分析仪,试剂盒均采用该公司配备的标准试剂。以NT-proBNP>300pg/ml为异常结果,检测线性范围:NT-proBNP:20-25000 pg/ml。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来表示,通过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进行相关分析,α=0.05是检验水准,当P<0.05时,说明差异的统计学意义显著。
2 结果
AMI组患者和对照组受检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检测后发现,血清NT-proBNP的检测结果均比对照组高很多(P<0.05),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十分显著,见表1。
3讨论
临床实践表明,NT-proBNP检测是检测急、慢性左心室功能障碍及心力衰竭的有效指标。近年来发现,在AMI的诊断方面,NT-proBNP也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因而成为一个早期指标,能够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诊断。这是因为,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后利钠肚系统被激活之后,血浆中的NT-proBNP会在短时间内升高,然而关于其具体的机制尚未得出结论。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由于患者的心肌缺血致坏死,抑制其局部收缩,这样一来,就会对缺血心肌周围正常的心肌细胞造成牵拉,加大心室壁的张力,从而释放NT-proBNP。
总而言之,NT-proBNP检测,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正确率,而特异性和敏感性均有所提升,成为临床中的一项重要诊断依据,也使患者拥有了更多的抢救时间。
4、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由于急性心肌缺血而造成的一组临床症侯群,分为ST段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两种类型,现阶段,在心血管领域,急性心肌梗死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
在1988年,sudon等人就已经成功提取了BNP,最早来自猪脑,随后,BNP和NT-proBNP开始应用到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并取得了较大进展。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指出了BNP和NT-proBNP的临床价值,主要体现左心功能不全、预后、区分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气促等的判断上。特别是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来说,NT-proBNP普遍都会升高,可能是因为病变区域的扩张而增大心室壁的张力,或者左室的重构。一直以来,在临床上都是通过心电图的变化和心肌损害生化标志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度进行分层,往往并不关注神经体液这一因素。实际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早期的NT-proBNP水平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但是血流动力学的相关参数指标还处于正常范围,在机械张力和局部心肌坏死、缺血的作用下,NT-proBNP会迅速进行合成及释放。NT-proBNP会参与到神经体液系统调节当中,有可能发挥心脏自我保护、调节和代偿心功能不全等功能。
从本组资料可见,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的NT-proBNP表现出了显著的提高,也就是说,NT-proBNP水平的升高很有可能会因为心肌出现了缺血损伤。而通过对心功能不同等级患者之间的分析,可以看出,NT-proBNP的浓度随着心功能等级的增加而有所升高。临床实践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在急性期的死亡往往与严重的心力衰竭脱不了关系,也就是说,如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早期的血清检验中,NT-proBNP的浓度超过了正常标准,其心脏的功能就会相对较差,同时也关系到了患者预后得情况。
除此之外,NT-proBNP检测也可以应用在对患者进行房颤预测方面,房颤是影响心肌细胞脑钠肽分泌的重要因素。当NT-proBNP值> 432.5ng/L时,房颤复率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否则就会增加。
总之,NT-proBNP检测,不仅能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作出诊断,而且还能够看出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并且反映出了急性心肌缺血损害的严重程度。所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测定其早期血清NT-proBNP浓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不仅可以对AMI进行危险分层,而且还能够为临床医师对患者病情的判断提供帮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在阻塞性肺疾病、中老年糖尿病、合并严重肺部感染以及其他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中,血浆中的NT-proBNP浓度也相对较高。因此,NT-proBNP是一个除外诊断指标,需要与患者的临床病史以及其他检查结果一起使用,来对患者是否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做出诊断,而不能将检测结果盲目用于临床诊断当中。
参考文献:
[1]许振培.血浆NT-proBN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及心功能的预测价值[J].海南医学,2013,06:851-852.
[2]扎西多杰,王翔飞,周京敏,崔晓通,张峰,林佳雄,王齐兵,葛雷,钱菊英,葛均波.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的预测价值研究[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3,02:457-461.
[3]吕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NT-ProBNP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J].现代医院,2013,06:65-67.
[4]周阳贞,李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手术前后CRP、NT-proBNP、CK-MB、cTnT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13:1357-1360+1364.
[5]姚宇,刘兆军,赵雅琳.急性心肌梗死及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NT-proCNP水平比较[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04:453-454+457.
论文作者:周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4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4
标签:心肌梗死论文; 患者论文; 心肌论文; 血清论文; 功能论文; 浓度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4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