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 浙江 义乌 322000
2.浙江省义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浙江 义乌 322000
课题来源: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立项课题《登革热、疟疾快速检测方法的推广应用》(编号2015ZHB016)
作者简介:叶韦玮(1980-),女,浙江义乌市人,本科,学士,副主任医师,从事感染病10余年
摘要:目的 总结我科2013-2015年收治的15例登革热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诊治,为登革热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5例我科收治登革热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治疗效果及预后等方面。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输入性病例,临床表现典型,有发热、皮疹、关节痛、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等,均予抗病毒、护肝、升白细胞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结论 对有流行病学史,有发热、皮疹、血白细胞下降等患者均应排查登革热,一般轻型患者经对症处理,预后良好。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学;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065-02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酸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种临床类型。共有4个血清型,其中2型重症率及病死率高于其他型。登革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我国各省均有输入病例报告,广东、云南、 福建、 浙江、 海南等南方省份可发生本地登革热流行,主要发生在夏秋季。义乌市作为一个国际商贸城市,人口流动性大,国际及国内贸易交流频繁,出入境人口多,登革热输入性风险大,并非常容易造成本地疫情传播。2009年义乌就曾爆发过3型登革热疫情,为一例输入性病例引发本地疫情爆发,共报告病例196例[6]。本文回顾分析2013-2015年收治我科的15例登革热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预后,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参照2014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印发的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版)[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登革热临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并有白细胞、血小板同时减少,单份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急性期血清检测才出NS1抗原或病毒核酸,或分离出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
1.2资料来源
15例病例为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登革热住院病人,所有患者均为输入性病例,均经义乌市疾病控制中心检测,其血清登革热特异性IgM抗体和或登革热病毒PCR阳性,为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
1.3流行病学
15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6例子,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41.5岁。其中3例为外籍人士,12例为中国人。发病职业主要为商业服务患者共13例(占86.67%),旅游者1例(占0.67%),学生1例(占0.67%)。输入地分别为安哥拉4例,中国广州2例,马来西亚2例,巴西、马尔代夫、也门、印度尼西亚、莫桑比克及斯里兰卡各1例。分布月份,其中4月、5月、8月各3例,10月2例,2月、6月及12月各1例。
1.4临床表现
15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从患者起病至我院就诊时间为2-8天。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体温在38.3-40℃,其中1例患者发热前有畏寒、寒战。9例患者有全身肌肉酸痛不适,其中1例有关节疼痛。6例有头痛,发热时明显,热退后能缓解。5例患者有皮疹,主要分布于四肢及躯干,为红色斑丘疹或斑疹,均伴瘙痒不适,无脱屑。4例患者有乏力不适。4例有胃肠道症状,其中3例表现为腹泻,解稀水样便,1例表现为恶心、上腹部不适。15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脏器出血表现。
1.5实验室检查
(1)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前或入院后(病程第2-8天),经我市疾控中心检测登革热病毒IgM抗体和或登革热病毒PCR阳性,其中5例为登革热IgM抗体阳性,7例为登革热病毒PCR及IgM抗体均阳性,3例为登革热病毒PCR阳性,病毒分型分别为1型9例,4型1例。
(2)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血白细胞减少,部分患者血小板减少。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在(1.35-3.56)*109/L,其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10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在(33-90)*109/L。7例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ALT 50-168U/L,AST 48-110 U/L,均为轻度肝功能损害。有3例患者出现尿蛋白阳性,肾功能正常。
1.6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均予利巴韦林针抗病毒,予护肝、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部分白细胞下降明显患者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胺升等升白细胞治疗。患者发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尽量避免使用止痛退热药物,以免发生血管内溶血。血小板低患者嘱卧床休息,避免外伤,。
2.结果
所有患者均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缓解或消失,白细胞及血小板恢复正常或较前上升,病情好转出院。住院时间3-7天,平均5天。15例患者均输入性病例,输入国家地域分布广泛,临床表现典型,且均为普通型病例,未发现重症病例。
3.讨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登革热患者数在过去50年里增加了30倍,每年新增感染5000万至1一亿例,死亡约2万例[3]。输入性登革热是近几十年引起全球登革热分布范围扩大和发病率大幅度上升的一个主要原因[5]。我市作为一个国际商贸城市,登革热输入性风险大,2009年就曾爆发一次输入性登革热疫情,造成民众的恐慌及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对登革热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及早隔离尤为重要。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在非洲、美洲、东地中海、东南亚和西平洋100多个国家呈地方性流行[8]。我国各省均有输入性病例报告,广东、福建、浙江、海南等省份可发生本地登革热流行,主要发生在夏秋季[2],因与蚊密度相关。广东自2014年6月起暴发了最大的一次登革热疫情,主要集中在广州市。本市2009年的输入性3型登革热疫情后,未再出现爆发疫情。本组的15例病例来源地符合登革热流行病学特点,职业分布以商业服务为主,广州输入2例登革热患者诊断时间为2014年8月及10月,符合登革热分布时间特点,但其余输入性病例分布时间跨度大,冬春季患者屡见不鲜,虽不会造成本地的疫情流行,但仍需医师在接诊患者时要仔细询问流行病学史,以免造成误诊或漏诊。
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酸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种临床类型。重症登革热病例可出现严重出血、休克、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本组15病例均为普通型病例,临床表现典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全身肌肉酸痛患者比例占60%,头痛患者占40%,皮疹占33.3%,本组病例的5例皮疹患者均有瘙痒不适,极易误诊为过敏性皮炎,值得引起大家注意。本组15例患者均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占66.67%,肝功能异常占46.67%。本病共有4个血清型,其中2型重症率及病死率高于其他型。本组10例确诊病例均为普通型病例,病毒学检测均未发现2型病例,与临床表现符合。除感染2型病毒患者易发生重症外,一些高危人群感染应视为重症登革热预警,高危人群为:(1).二次感染患者;(2).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哮喘、慢阻肺、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3).老人或婴幼儿;(4).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5).孕妇[2]。
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预通常后良好,治疗上无特效药,以对症支持的综合治疗为主。本组15例普通型病例均予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
参考文献:
1.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3. 98-103
2.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第2版)[J]. 中国医药科学,2014,4(21):221-224
3. HO.Global strategy for dengue prevention and control,012—2020 WHO report[R].Geneva:World Healthrganization,2012.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the Special Programme for Research and Training in Tropical Diseases (TDR). Dengue :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
5. 杜建伟,潘先海.中国登革热流行概况与流行特征[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2):1429—1433.
6. 凌峰,范伟忠,林君芬,等.浙江省义乌市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J].疾病监测,2010,25(9):757—59.
7. 曾芬.登革热24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9(10):477—478.
8. 邓掌,张海林.全球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流行状况及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热带医学,2009,9(12):2318—2321.
论文作者:叶韦玮1 楼莲青1,董选军2 朱鑫明1 金凌震1 陶兴飞1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1
标签:登革热论文; 患者论文; 病例论文; 白细胞论文; 流行病学论文; 皮疹论文; 疫情论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