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脑梗塞患者CT诊断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分析论文_于汉昌

外伤性脑梗塞患者CT诊断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分析论文_于汉昌

于汉昌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神经外科 湖南长沙 410100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外伤性脑梗塞患者,对其临床CT诊断结果以及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为疾病的临床治疗奠定坚实基础。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02月—2015年02月外伤性脑梗塞患者116例。针对所有患者选择CT方法进行颅脑平扫,控制层厚为5毫米-10毫米,层距为10毫米。针对所有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针对所有外伤性脑梗塞患者,临床完成CT平扫后,于内囊区表现出低密度梗塞灶的患者94例,于脑叶区表现出病灶的患者16例,于放射冠区表现出病灶的患者4例,于内囊区以及脑叶区表现出病灶的患者2例。针对患者首次实施CT检查,共发现30例患者患病;剩余86例患者在临床实施CT复查过程中发现患病。结论:针对外伤性脑梗塞患者,临床选择CT方法进行诊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的预后质量,因为此种疾病较为特殊,临床需要再次进行CT复查,有效明确疾病。

关键词:外伤性脑梗塞;CT诊断;发病机制

  患者患有脑外伤疾病后,较易导致患者表现出脑挫裂伤、弥漫性脑损伤以及颅内血肿的情况,最终使患者因为表现出占位效应导致出现了外伤性脑梗塞的现象。患者患有脑梗塞疾病后,会对自身脑供血动脉进行压迫,或者因为产生的剪力作用,对患者远处小血管造成损坏,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血栓的情况,最终使患者患有脑组织缺血疾病或者患有脑坏死疾病。对于此种疾病,多发于患者的丘脑区、内囊区以及脑叶区等。对于外伤性脑梗塞患者【1】,此种疾病于临床表现出的患病率较低,但研究有效方法进行疾病诊断仍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确定最佳的诊断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脑梗塞患者,于临床给予CT检查,并对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02月—2015年02月116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针对所有患者临床通过CT诊断全部有效确诊。在所有患者中,男60例,女56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8岁-77岁,患者的平均年龄范围为(36.79±1.96)岁。对于所有患者,均具有头部外伤史。其中因为车祸受伤的患者70例,因为打击受伤的患者30例,因为坠落受伤的患者16例。

1.2 临床表现

针对所有患者,临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偏瘫症状以及失语症状。其中症状持续时间为3小时-13小时的患者24例,持续时间为14小时-24小时的患者30例,持续时间为25小时-72小时的患者54例,持续时间超过5天的患者8例。患者受伤后,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56例,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60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表现出恶心症状以及头痛症状的患者62例,表现出头痛症状以及呕吐症状的患者32例,未表现任何症状的患者22例。

1.3 方法

针对所有外伤性脑梗塞患者,临床给予CT诊断。控制层厚为5毫米-10毫米,控制层距为10毫米。针对部分患者,于患者基底节区再次对薄层进行扫描,扫描厚度为0.5毫米。患者手术后的3小时-13天,对患者实施CT检查。在受伤后的3个月-6个月,对患者实施CT复查【2】。

2、结果

2.1 疾病发生时间

针对患者首次实施CT检查,共发现30例患者患病;剩余86例患者在临床实施CT复查过程中发现患病。

2.2 病灶部位以及分布情况

疾病于右侧分布的患者44例,于左侧分布的患者58例,于两侧分布的患者14例。患者梗塞灶的分布情况为:于内囊区表现出低密度梗塞灶的患者94例,于脑叶区表现出病灶的患者16例,于放射冠区表现出病灶的患者4例,于内囊区以及脑叶区表现出病灶的患者2例。所有患者病灶形态主要表现为低密度。患者的CT值为20HU-25HU。所有患者病灶均未表现出占位效应现象。在所有患者属于单纯外伤性脑梗塞的患者52例,合并表现出其他颅脑损伤的患者64例。

3、讨论

对于外伤性脑梗塞患者,其疾病主要分布于患者的基底节内囊区,并且左侧分布例数要明显多于右侧。儿童患有此种疾病后,主要表现为单发性。而对于成年患者,往往合并表现出颅脑伤的情况【3】。针对患者在实施初次CT诊断的过程中,少数患者可以有效确诊,但是诸多患者需要再次实施CT复查时,才能够有效确诊。

伴随着CT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外伤性脑梗塞疾病临床诊断准确率逐渐提高,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4】:①患者出现了脑外伤的情况后,较易导致患者表现出血管损伤的情况、出现血管内膜断裂的情况以及出现颈动脉损伤的情况,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血栓情况。②患者在受伤后会表现出高凝状态的情况。③患者的局部血管会表现出痉挛的情况,并且对患者的脑血管循环造成影响,从而导致患者表现出脑组织供血不足的情况,最终导致患者形成脑梗塞情况。④患者表现出自由基反应后,也存在较大概率导致患者患有脑梗塞疾病。

针对因为受到轻微脑外伤导致患者表现出的脑梗塞疾病,需要同患者表现出脑内结核病以及患者出现脑血管狭窄疾病等加以区分。针对患者的疾病史进行认真询问,患者在受伤前是否表现出相关的异常情况。对患者实施CT诊断后,于患者的脑叶区以及脑内基底节区表现出低密度灶的情况后,往往临床诊断为出现了外伤性脑梗塞疾病。对于颅脑损伤极为严重的患者,因为出现了挫裂伤以及出现了脑内出血等系列原因,导致临床对患者实施CT诊断的过程中,往往将外伤性脑梗塞疾病加以掩盖,对此针对恢复期表现出偏瘫症状以及失语症状的患者,临床工作医师需要判断患者可能出现外伤性脑梗塞的情况。

总而言之,针对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是否表现出外伤性脑梗塞的情况,选择CT检查方法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安庆.外伤性脑梗塞28例临床诊治分析[J].淮海医药,2014,5(03):238-239.

[2]林恒州,张猛,纪涛.27例外伤性脑梗塞临床诊治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7(14):66-67.

[3]彭华,唐晓平,张涛,等.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治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3,2(01):42-44.

[4]王珏,刘春成,隆权军.65例外伤性脑梗塞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7(06):34-35.

论文作者:于汉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9

标签:;  ;  ;  ;  ;  ;  ;  ;  

外伤性脑梗塞患者CT诊断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分析论文_于汉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