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广东 徐闻 524000
【摘 要】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防止水土流失、缓解人地矛盾问题,对于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理念及内涵,通过改变建设模式、推进生产机制制定出适应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方案,保证农田建设得到科学合理的规划,提高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发展。
【关键词】农田建设;高标准;规划
粮食安全不但关系到国家的社会稳定问题,更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的需求量正逐步增长,但在如今耕地面积减少、气候条件变化、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为了保证粮食生产能达到需求量,就需要对农田进行高标准建设规划。政府通过集合政策配套、资金保障、体制运行等措施,以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保证农田建设规划有质地进行。
1 要大力解放思想,创新建设理念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在我国经济结构、经济总量、粮食生产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之后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经历了数十年基础性的中低产田改造;农田基础设施具备了基本产出功能的情况下,为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而对粮食主产区土地产出模式作出的重大变革。农业综合开发从业人员必须在此背景下,充分认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实重要性和历史必然性,强力破除因循守旧观念,勇于摒弃思维定势,深入研究学习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准确把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义,力戒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建造一批高质量的桥涵闸站的偏差认识,做到在观念上要先人一步,行动上要快人一拍,状态上要高人一筹。以解放的思想统领高标准农田建设;以超前的思维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全新的意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市场的理念经营高标准农田建设;构筑起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的思想基础。
2 要科学把握高标准农田的内涵
当前,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有一种倾向值得我们高度关注,那就是认为所谓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单位投资额度高一点,建筑物配置密度大一点,砂石路变更为水泥路,渠道灌溉变更为喷滴灌,再多栽几棵树,多培训几期农民,高标准农田建设就大功告成了。这种认识,是对高标准农田内涵的严重误读。若按照这一思维推进此项工作,充其量是中低产田改造的“升级版”而已,必将延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宝贵时机,极大束缚和制约最终的建设成效。
高标准农田的内涵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点: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及土地、气候等基本条件(体现基础性);能切实保障粮食生产的持续、安全(体现安全性或抗风险性);具备很高的符合市场需求的粮食生产能力(体现产出能力);拥有素质较高、呈现链状分布的耕作、管理、经营者(体现经营能力);整体农业业态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初具雏形(体现与农业经济整体的和谐度)。不难验证,仅仅是各类建筑物的建设标准相应提高,而其他配套条件不发生变化,无异于在沙漠之中建造一座绿洲,绿洲的安全性、持久性却得不到系统的支撑,其生命力必然是令人堪忧的。
3 要切实提升高标准农田“软实力”的建设水平
毋庸置疑,在传统农业业态中,建筑物体系健全、运行良好是农田功能发挥的关键要素。但在现代农业业态下,时移事易,基础性设施的建设仅是撬动农田功能发挥的基本的但不再是唯一的要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使农田具备高标准的保障能力、产出能力、永续发展能力、与市场实现无缝对接的经营能力,就要在农田“软实力”构建上统筹谋划,与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落实。“软实力”已替代了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成为农田功能得以高标准发挥的关键和核心要素。
高标准农田“软实力”的提出,其背景是我国的农业发展方式已经产生了质的飞跃,表现在: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实现集约化发展;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向发展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壮大高效设施农业产业群;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鉴于此,高标准农田内涵的嬗变是势所难免,其建设内容中“软实力”的比重应相应予以大幅提升。“软实力”的具体组成理论界看法不尽一致,但已形成共识的构成是:适度规模经营机制;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体系;素质较高且较为稳定的使用、管理队伍;面向市场且运行灵活、有效的合作组织等。
高标准农田“软实力”的提升,首先必须在建设方案中有充分的考量,科学拟定建设内容,合理确定投资结构和方向。特别是要强化“软实力”的投资比重,并建立相应的长效考评体系,在日常检查、管理、验收中进行专项评价,逐步在农业综合开发特别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建立起重视“软实力”的导向机制。
4 要充分厘清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脉络
高标准农田功效的完全发挥:
(1)依赖于基础设施水平的高标准;
(2)依赖于扎实的“软实力”的强力支撑;
(3)要依赖于建设过程中有一个合理的切入点、科学的实施流程。从我国农业发展业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蜕变中,我们可以观察出各地在农田建设、经营模式上均有不同的实践形态,其中有成功的范例,但也不乏只开花、不结果的有益尝试。这一反反复复的过程,让我们有机会逐步廓清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路和脉络。其间的关键词包括:
(1)土地规模经营。零散的地块、一户一品的种植模式,农田的高标准就无从谈起,对小麦、水稻等大宗农作物尤其如此;
(2)设施农业。这是高效农作物生产经营的必备条件;
(3)经营管理者培训,这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标准农田运行机制是否能够最终建立的关键;
(4)合作组织的建立。合作组织是实现农产品与市场最大程度对接的必备条件。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初,我们认为,可以选取这些关键环节,加强政策指导,提高投资强度,重点突破,有序推进,逐步扩大实施范围,并实时总结,最终提炼出相对固化的建设模式和机制,付诸全面实施。
5 结束语
总之,耕地的高质量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最终目标,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为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作物生产有着极大的作用,只要不断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样新农村建设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也将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晓斌.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几点思考[J].长治学院学报.2012(06)
[2]张丽茜,赵国存,吴荣涛.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的解读与建议[J].农学学报.2013(05)
论文作者:张耀国,郑梅,林国忠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8
标签:农田论文; 高标准论文; 实力论文; 农业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能力论文; 功能论文; 《低碳地产》2015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