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混凝土工程包括配料、搅拌、运输、浇捣、养护等过程。在整个工艺过程中,各工序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如果其中任一工序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工程的最终质量。经过多年的施工总结经验,对混凝土整体结构的浇筑质量的总结如下,与各位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坍落度;观感质量;振捣
一、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1、混凝土浇筑采用泵车浇筑施工,自出料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防止下落的混凝土离析,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措施,将导管深入到基面附近等。
2、浇筑前底部应冲洗干净,不得有浮灰和焊渣等杂物,先填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砂浆,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混凝土现场实际确定,一次浇筑方量,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混凝土初凝时间,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综合考虑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3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速插入缓慢拔出,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cm左右)。浇筑一层时应插入下层8cm左右,以使两层混凝土结合牢固,避免冷缝出现。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振动器使用时,振捣器距离模板不应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0.5倍,且不宜紧靠模板。
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小于2h时,则应当执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5、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正完好。
二、混凝土振捣掌握以下要领:垂直插入、快插、慢拔、‘三不靠’等。
1、插入时要快,拔出时要慢,以免在混凝土中留下空隙,即快插慢拔。
2、每次插入振捣的时间为20—30秒左右,并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开始泛浆时为准。
3、振捣时间不宜过久,太久会出现砂与水泥浆分离,石子下沉,并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砂层,影响混凝土质量。
4、振捣时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10cm,以加强上下层混凝土的结合。
5、振捣插入前后间距一般为30—50cm,防止漏振。
6、三不靠:一指振捣时不要碰到模板、二是钢筋和预埋件,在模板附近振捣时,应同时用木锤轻击模板,在钢筋密集处和模板边角处,应配合使用铁钎捣实。
三、表观质量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外观质量检查:按照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
施工中,只要控制好灰浆成分、灰浆含量、灰浆分布的均匀性,基本可控制商品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四、表观质量通病整治
混凝土表观质量通病,按其产生的原因,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由于混凝土浇筑振捣工艺不妥产生的外观质量问题;另一种是由于模板、钢筋和混凝土等综合因素引起的外观质量问题。
1、克服混凝土浇筑振捣通病
混凝土振捣不当产生的质量通病类型为:
①漏振(局部未振捣到位)――蜂窝、空洞
②欠振(振捣时间不够)――麻面;
③过振(振捣时间过长)――砂斑、砂线,造成离沥现象;
④早振(浇铺未到位、未摊平)――色差(水泥浆不匀);
⑤快振(振捣棒上提过快)――气泡;
⑥早振+过振轻度――云斑、水波纹;
⑦重度――鳞斑
⑧迟振――冷缝;
2、边墙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防治
(1)、边墙混凝土外表气泡多且密集
外观现象:除个别大气泡外,细小气泡多,呈片状密集;
主要原因:
①振捣时间不够,振捣棒上提速度过快;
②掺减水剂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不足2分钟;
③混凝土坍落度大、水泥浆稀、含水量重,贴模板面的混凝土气泡含量多,未排除完。
④一次浇筑层数太大,未逐层浇筑。
防治措施:
①混凝土拌和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2分钟;
②坍落度不宜过大,如塌落度为5-7cm,下部宜按高限控制,上部按低限控制;
③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每一振点累计振捣时间不少于25秒,愈往上浇筑要放慢浇筑速度,并使坍落度适当减小、振捣时间适当延长;
④混凝土振捣顺序,先从外圈开始,螺旋型振到内心,然后再从内到外,反螺旋振捣。
3、混凝土表面有钢筋显隐
外观现象:当立面模板拆模后,混凝土保护层里显出钢筋隐形,主要是显出一道道箍筋形影。显隐出混凝土颜色浅淡,下部比上部明显;净保护层薄的比厚的明显。
主要原因:
(1)钢筋骨架未整体竖直或有局部变形;
(2)箍筋净保护层厚度不足,如当缠绕主筋的箍筋绕的
论文作者:王先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混凝土论文; 时间论文; 振动器论文; 质量论文; 钢筋论文; 模板论文; 气泡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