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文化的特征与内涵_文化论文

职工文化的特征与内涵_文化论文

职工文化的特点与内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涵论文,职工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410; 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2014)06-0108-05

       《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歌,在建设新中国过程中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工人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塑造了中国工人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描绘了中国工人忘我劳动的热烈场面,至今还有着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进一步显示了“咱们工人有力量”。在全国总工会、科技部、工信部、人社部联合开展的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表彰活动中,一线工人获奖率高达89%。李克强总理在中国工会十六大所作的经济形势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表现不俗,主要得益于中国工人的勤劳和智慧。“中国工人”曾以“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贡献不可估量”被评选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在农民工成为我国当今一线工人主体的社会背景下,他们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及知识水平虽然不高,但却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显示了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与其说是知识的力量,不如说是文化的力量。中国工人的时代价值和文化力量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3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的特别奖授予了三个技术工人。来自企业一线的工人许振超、郭明义在中国工会十六大上当选为全总兼职副主席。2013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上要靠中国工人的劳动、创造和奉献,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我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而职工文化就是中国工人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的集中体现。

       一、职工文化的特点

       1.职工文化不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周易·系辞上》中讲,“一阴一阳之谓道”,意思是说,宇宙万物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在于“道”,“道”体现了一阴一阳的矛盾对立和统一。在广为人知的阴阳鱼太极图中,我们看到,阴阳两鱼互相吸引,相互凝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此生出宇宙外物。阴阳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探究宇宙万物根源及其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也符合阴阳之道。企业之道就在于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矛盾对立和统一。职工文化包含企业文化的内容,企业文化也包含职工文化的内容。这是因为,职工是企业的,企业也是职工的;职工离不开企业,企业更离不开职工。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被过分放大,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之间严重失衡,有些企业仅要求职工认同企业提出的价值理念而对职工的精神追求视而不见,其结果是企业发展越来越快,企业越做越大,而劳资纠纷不断增加,职工权益屡遭侵犯,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可喜的是,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一盛一衰的局面正逐步得到扭转。不过令人费解的是,仍还有人在继续唱衰职工文化,他们把职工文化看做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只强调职工是企业的,而回避企业是职工的,只强调职工对企业的责任,而逃避企业对职工的责任,这是极不可取、非常错误的。

       认为职工文化是企业文化一部分的错误观点,源于对企业文化的模糊认识。尽管企业文化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从西方传入我国,迄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是有些学者和企业对于企业文化内涵的把握仍有偏颇。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沙因教授、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科特教授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张德教授,是当今企业文化学界和企业界共同认可的学者。沙因教授认为:“要想考察企业文化,更好的方式是认识到文化存在于各个不同的‘层次’,我们必须理解和应对深层的文化。”“为了理解更深的层次,你必须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这些组织。在公司的历史中,那些使公司走向成功的创始人和关键领导人的价值观、理念和假设是什么?”[1](P13-16)科特教授指出:“在企业文化力量雄厚的公司企业中,这些价值观念出自公司发起人或企业初创时期的其他领导人士。”“经理们会对他们言传身教,做出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思想上的表率榜样。”[2](P8-9)“美国、日本的企业界最优秀的总经理们总是不惜耗时费力,大力创造、塑造、维护自己力量雄厚的企业文化。”[2](P12)张德教授认为:“要建设强有力的企业文化,首要的因素是企业家。作为企业的领导人,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凡成功的企业都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而企业家是最主要的缔造者。他缔造、倡导、管理企业文化,他的价值观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基调,他的观念创新带动企业文化的更新,素质的不断完善将促进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内容,甚至都是直接来自企业家的思想和主张。”“企业家的品格、智慧、胆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水准。”[3](P262-264)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以企业家为代表的企业管理者群体创造的文化,代表的是管理者群体的管理理念和价值追求。

       职工文化是职工群众创造的文化,代表的是职工群众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职工文化不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4]。有人认为,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区别主要在于主体不同和代表的利益不同。企业文化更多体现着经营者或管理层的意志,职工文化则展示着生产者对现实的要求[5]。有人认为,在私有企业,企业价值往往是资本价值和老板价值,企业与员工是两个不同的利益群体,在维护不同利益方面,企业存在着不同文化体系[6]。还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往往表现为企业主的行为,职工文化则表现为职工自动自发、心行一致的行为[7]。笔者在哈佛大学访学期间,专门就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请教了沙因教授、科特教授和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的卡梅隆教授。沙因教授认为,企业文化主要反映了企业管理者群体的管理思想和价值理念,职工文化主要反映了职工群体的价值理念。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应该相互适应,二者关系如何,取决于企业的性质和企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科特教授认为,在工业化发展阶段,体现职工群体价值理念的职工文化,与反映企业管理者群体价值理念的企业文化,对立性更明显一些。在后工业化阶段,技术创新越来越重要,自主决策越来越普遍,管理者群体与被管理者群体的界限分得也不是很清楚,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一致性表现得就更多一些。卡梅隆教授认为,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中每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和日常行为,但是每一个企业也都存在职工文化。这是不同企业的职工群体间的本质差别。可见,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企业文化可以造就世界一流的企业,譬如以张瑞敏为代表的海尔管理者群体创造的企业文化造就了世界一流的海尔集团,以柳传志为代表的联想管理者群体创造的企业文化把联想集团带进世界最优秀的IT企业行列。同样,职工文化也可以创造世界一流的企业。譬如,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油田职工群众创造的职工文化创出了世界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以许振超为代表的青岛港职工群众创造的职工文化使青岛港跻身世界一流企业,等等。

       2.职工文化不等同于职工文体活动

       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大力宣传职工文化和建设职工文化,已经纳入多数企业的重要议事日程。但是,很多所谓的职工文化仅停留在职工文体活动层面,把职工文化等同于职工文体活动,甚至放弃文化主题,为了娱乐而娱乐,为了健身而健身,是一种没有文化的文化。有的所谓职工文化仅满足于表面的所谓“送”文化工程,把“文化大餐”、“职工书屋”等外在的文化看做是职工文化的核心,却忽视了身边的“立”文化工程,没有看到先进典型人物内在的文化价值,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文化。有的所谓职工文化,仅是为了迎合各种检查和“面子工程”,耗巨资建设冠冕堂皇的所谓工人文化宫、职工体育馆等硬件设施,但在职工素质提升和文化修养培育等方面的投入却异常吝啬,是一种典型的“面子”文化。职工文体活动包括的绘画、书法、舞蹈、音乐、棋艺、摄影、文学、体育等内容,既需要丰富的活动形式,又需要各种外在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还需要完善的文化阵地与设施,更需要彰显职工群众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职工文化的本质是文化,具有文化的“人化”和“化人”功能。“人化”是指职工文化来自于职工群众,是职工群众创造的文化;“化人”是指职工文化最终要服务于职工群众,实现教化、感化和同化职工群众,推动职工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

       职工文体活动是形式,职工文化是内容,职工文体活动要为职工文化服务。形式不能替代内容,形式更不等同于内容。同理,职工文体活动不能替代职工文化,也不等同于职工文化。职工文体活动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不能过于关注形式化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关于音乐艺术的思想为我们认识职工文体活动和职工文化的关系提供了正确方向。孔子曾说:“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8](《阳货》)意思是讲,乐呀乐呀,难道仅指钟鼓等乐器而言吗?孔子关注的不是表现乐的器具和形式,而是乐体现的思想和内容。《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德之华也。”意思是讲,乐是道德的花朵。“乐者,心之动也。”意谓乐是内心感动的反映。“‘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这几句话的意思是:音乐就是快乐。君子乐在得到仁义之道,小人乐在满足欲望。用仁义之道来节制欲望,就能快乐而不迷乱;由于欲望而忘却仁义之道,就会迷乱而不快乐。就是说,乐要表现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它是发自于人内心情感的自然表露和精神状态;乐要体现仁义之道,而不能停留在满足人的欲望。“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故观其舞,知其德。”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天子制乐,是为了赏赐给有德的诸侯,观看诸侯所展示的舞蹈,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德行。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乐、舞等文体活动,必须体现仁德的内容,低级庸俗的内容则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反对的。《礼记·乐记》中说:“奸声乱色不留聪明……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奸邪之声、迷乱之色不在耳朵、眼睛驻留,让耳朵、眼睛、鼻子、嘴巴、心智以及身体的各个部分都能循着和顺中正之气而得到正常的发展。乐,它不仅表现仁德的内容,也需要有仁德的人才能够理解。孔子说:“人而不仁,如乐何?”[8](《八佾》)意谓一个人没有仁德,怎么懂得乐?可见,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音乐艺术的形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丰富作用,更重视音乐艺术的内容在提高人们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方面的教育作用。

       职工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工群众思想领域的具体展现,也是中国工人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提升职工群众综合素质的有力抓手。职工文化需要借助包括职工文体活动在内的很多形式对其加以宣传、弘扬和推广。把职工文化等同于职工文体活动的观点和做法是以偏概全。体现职工文化的形式不仅包括职工文体活动,还包括先进职工典型选树、职工价值理念塑造、职工行为规范制定、职工文化宣传、职工文化培训、职工文化队伍建设,等等。职工文体活动是表现职工文化的最表层、最感性和最丰富的形式,也最容易“走过场”。这就需要各种职工文体活动的形式,既要具有娱乐性、趣味性、艺术性和生活性,更要具有思想性、健康性、教育性和道德性,使得职工群众在各种职工文体活动中“乐得其道”而不是“乐得其欲”。职工文体活动不能停留在简单地满足和丰富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等表浅层面,而要实现教育职工群众、感化职工群众和同化职工群众并全面提升职工群众综合素质的目的,达到“以道制欲”的效果。譬如,职工书画创作、职工音乐舞蹈、职工文艺演出、职工文学创作、职工读书活动、职工摄影活动、职工体育活动等等,都要多表现和展示职工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健康向上、体现正能量的人和事以及大自然中的美好场景,依此“观其舞,知其德”,全面展示职工群众的人文修养、精神状态和身心素质。《礼记·乐记》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意思是讲:诗表达乐的心志,歌传达乐的声音,舞蹈展现乐的仪容。心志、声音、仪容三者都发自内心,然后乐器加以演奏,所以乐的情谊深刻而形象鲜明,气势旺盛而千变万化。和谐顺正的精神蓄积于心中,然后乐的精彩才能展露出来。唯有乐是不可以作伪的。同理,职工文体活动的各种形式,都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而且只有内心蕴含着体现正能量的精神,职工文体活动才会精彩,才能更好地表现先进的职工文化。

       二、职工文化的内涵

       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我国工人阶级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为中国精神注入新能量,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工人阶级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为中国精神注入新能量和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的要求,这正是职工文化的核心内涵和重要内容。职工文化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范畴,其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职工文化的产生具有中国特色。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定位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而和谐劳动关系的本质是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和谐。二是职工文化的内涵具有中国特色。我国先进职工群体精神文化的代表——劳模精神,不仅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职工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三是职工文化的价值具有中国特色。职工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创新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职工文化的重要性被写进2013年版《中国工会章程》。四是职工文化的性质具有中国特色。建设和推广职工文化,是发挥我国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弘扬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以及激发广大职工群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创造活力和新能量、正能量的具体体现。

       随着人们对职工文化研究的逐步深入,职工文化的内涵越来越清晰,大家的认识越来越趋于一致。有人认为,职工文化是以职工为主体,以表现职工共同信仰、价值理念和道德准则与行为方式和展示职工精神风貌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职工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的文化形态[9](P12)。有人认为,职工文化是职工所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5]。有人认为,职工文化是职工在长期劳动实践中所形成、积淀并传承的一种意识形态[10]。还有人认为,传统的职工文化概念是指职工的文学、艺术、体育活动,当前流行的职工文化概念是指职工的思想道德、科学技能、文化休闲等活动,上述两种定义外延都过于狭窄,职工文化应该界定为,大多数员工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及其所表现的物质形态和其它意识形态的文化[11]。这些关于职工文化内涵的界定,表现出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强调职工文化的“文化”内涵。他们认为应该将职工文化回归“文化”本位加以认识,强调职工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和意识形态,展现的是职工群众的精神风貌,最重要的是表现了职工群众的共同信仰、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等文化范畴。

       综合学术界关于职工文化的各种观点,笔者认为,职工文化是以劳模为代表的先进职工群体在长期的成功实践中创造的,被绝大多数职工群众认为有效而共享的,得到管理者群体认同和支持,在职工群众中推广、践行和展示的职工价值理念、职工行为规范和职工精神风貌。职工文化主要包括职工价值理念、职工行为规范和职工精神风貌三个方面的内容。

       1.职工价值理念

       职工价值理念是指职工群众的人生目标、价值信念、伦理观念、精神追求、理想人格、个人信仰、审美情趣等价值观念的总和。职工价值理念是职工文化的核心,劳模精神是职工价值理念的灵魂。职工价值理念的内容主要包括职工群众对三个基本问题的追问: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做,即职工责任、职工理想和职工信念。

       职工责任是关于“为什么”的问题,即使命问题,包括:职工群众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他们对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态度是什么?他们工作生活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什么?以劳模为代表的先进职工群体取得了巨大的工作业绩,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等等。

       职工理想是关于“是什么”的问题,即方向问题,包括:职工群众的人生追求和目标定位是什么?他们在工作生活中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什么?他们的人生定位是怎样的?以劳模为代表的先进职工群体是怀着怎样的人生追求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卓越成就?等等。

       职工信念是关于“怎么做”的问题,即动力问题,也就是职工群众履行职工责任和实现职工理想的最基本价值理念和信条。职工信念是职工价值理念的核心,也是塑造职工价值理念的最重要内容。塑造职工价值理念的基础工作之一就是梳理、提炼、定位和提升职工信念。

       2.职工行为规范

       职工行为规范是将职工价值理念转化为职工群众日常行为的制度、规范、规定和相关文件等。与“要我做”的外在行为管理规范不同,职工行为规范是职工群众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产物,是“我要做”的内在行为规范。职工行为规范凸显了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重视“外在管理”向“内在管理”转变,“他人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变,最终实现职工群众整体素质的提升。职工行为规范的内容主要包括职工岗位准则、职工行为准则和职工道德准则。

       职工岗位准则是指职工群众应该自觉遵守的岗位规范和要求,明确所在岗位的中心任务、工作规范及与其它岗位的协作关系,鼓励他们把岗位看作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活出生命的意义。

       职工行为准则是指职工群众体现的共同行为特点和自觉遵守的日常行为守则,培养职工群众的行为自觉意识,规范行为举止和行为习惯,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和约束性。

       职工道德准则是指职工群众应该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原则和道德的基本要求,是职工群众所秉持的善恶标准。凡是符合职工道德准则的行为,就属于善的行为,否则就属于恶的行为。

       3.职工精神风貌

       职工精神风貌是指职工群众的行为风格、精神气质、人文修养、心理状态、生活志趣、业余爱好、身心素质等的总和。展示职工精神风貌的常见形式是职工文体活动。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8](《八佾》)意思是讲,人的礼和乐必须以仁为核心。职工价值理念、职工行为规范和展示职工精神风貌的职工文体活动的关系,类似于仁、礼、乐的关系。职工行为规范和展示职工精神风貌的职工文体活动,也要以职工价值理念为核心。展示职工精神风貌的职工文体活动,要坚持“文化”主题,做到以文立身和以魂化人。职工精神风貌主要包括职工行为习惯、职工道德品质和职工文体特长。

       职工行为习惯是指职工群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自觉、经常、反复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和定型化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等行为方式与倾向。

       职工道德品质是指职工群众依据职工道德准则采取行动时,对社会、他人、事件等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一贯的心理特征或价值取向,是职工道德准则在职工群众思想和行为中的具体表现。

       职工文体特长是指职工群众在绘画、书法、舞蹈、音乐、棋艺、摄影、文学、体育等文体爱好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殊才能和个人才艺,反映了职工群众的人文修养、精神状态和身心素质。

标签:;  ;  ;  ;  ;  

职工文化的特征与内涵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