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维国
(雅安市名山区职业高级中学 名山 625100)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成为大势所趋。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就是说,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科教学这个阵地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实现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育目标。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来迎接新世界的挑战。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发展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能力、历史应用和历史交流等环节,通过学生对历史价值的认识和学生历史素质的提高去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因此,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已不像过去那样仅凭成绩说话,它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又要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既要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又要有相当的能力结构。
一、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1、注重知识的认识过程
学生知识的认识过程是指概念的形成、问题的解决的探索过程。因此,教学中要把学生看作探索者,引导他们去思考、去认识、去推理和概括,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另外,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强,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要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健全知识体系,逐步完善知识结构的渐进过程。其次在学习中要突出新旧知识联系,注重知识贯通,这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方法。
2、激发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历史的灵丹妙药。要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融洽师生关系,把握有利时机,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创造意识,创设发现情景;提供成功机会,创设舒畅情境。一句话,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增长知识,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体会到历史的博大精深和奥妙无穷,这就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3、使学生学会交流
教会交流是历史教育的一种意识与方法,具体的说,就是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展开对历史知识的研讨争论、发表看法、提出疑问等,历史交流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交流,也包括课外历史竞赛和历史实践。通过知识交流,所学的知识不易遗忘,而且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尝到了乐趣,可进一步成为主动发展的人,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由此可见,历史交流是提高学生历史素质重要的一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做法
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应做到:
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就是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历史知识是客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主体)对历史知识(客体)能动的建构,变“我教你学”为“你学我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但要学生学会,而且要使学生会学。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为基础,结合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景,提供恰当的实例,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胆参与到历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历史活动,要以自己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根据学生的原有认识结构与学生应掌握的新知识间的生长点,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见解,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课堂充满朝气和灵气。
2、面向全体学生
历史教学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一方面从认知结构分析,由于个体的认知方式、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的不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例如:有的学生习惯于知识经验的总结,有的则偏重于横向的知识编排,有的善于知识的记忆,有的善于知识的归纳、概括和整理,所以导致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差异。
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优化认知结构。教师课前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发展水平、学习基础、个性特点、学习方式、学习态度、能力水平等,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教与学协调一致。例如,采取开放式教学法,就是要调查学生是否适应这种方法,是否具备探索精神,是否具备应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从而决定是否采用与其他方法结合。
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动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并激发达到目标的欲望,能使学生了解学习知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专心致志的去学习。教学中通过学习反馈和评价,开展学习竞赛等方法来培养动机。例如,在班上可同时抽几名同学回答问题,看一看,那些同学先回答,那些回答的多而正确。另一方面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高层次的学生要引导他们不盲目骄傲,适当开展一些专题讲座或竞赛辅导,着重培养其独立学习能力,力求更好;对待低层次的学生多关心和爱护,注意表扬鼓励与学法指导相结合,帮组他们树立信心,主动地去分析自己学习差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规划,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努力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3、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
科学发展性观就是既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既要让学生能自觉地运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又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首先,对历史内容的处理上要具有统一性、连贯性、阶段性。依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思维发展大体要经历从直观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一个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若干阶段,在各个阶段之间既互相联系又各有侧重。另外,历史学习也是有阶段性的,从知识的理解到技能的形成到能力的提高,从学生“懂”到“会”到“对”,是两个比较大的台阶,不可能一次到位,要通过适当的循环反复和多次的反馈调节才能达到。
论文作者:晏维国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5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7
标签:学生论文; 历史论文; 知识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能力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5期(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