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寻常最奇崛-记叙文选材组材技巧例谈论文

看似寻常最奇崛-记叙文选材组材技巧例谈论文

看似寻常最奇崛
——记叙文选材组材技巧例谈

李茂平

摘 要: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道:“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考试说明》中写作发展等级的要求中提道“材料丰富,形象丰满”“见解新颖,材料新鲜”。可是,由于现如今学生的生活大多是学校与家庭,何以要求学生不断写出新鲜的材料?因此,如何恰当使用现有材料,让寻常材料展现“奇崛”之妙?

关键词: 寻常;选材;深刻;新奇

王国维先生说过“为文如造屋。”写记叙文犹如建房子,文章的整体内容构思就是房子的框架,而选材就类似于选料了。选料好与否,直接关系到作文“大厦”的外美与内秀。如此看来,记叙文的选材大有一选定“乾坤”的味道。那么,记叙文该如何选材呢?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考试说明》中写作发展等级的要求中提到“材料丰富,形象丰满”“见解新颖,材料新鲜”。可是,由于现如今学生的生活大多是学校与家庭,何以要求学生不断写出新鲜的材料?因此,如何恰当使用现有材料,让寻常材料展现“奇崛”之妙?下面,结合学生的考场作文,谈谈记叙文选材组材的技巧。

一、察“常”人,悟“奇”理

高中学生写记叙文,选材常“撞车”。这是因为高中生生活圈子狭小,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类人:一是家人和亲属,二是老师和同学,三是极少量的社会上的其他人。但是,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再狭小的生活圈细心观察,也可以反映深刻的主题。例如,学生例文《突围》中面对外公病重,“我”无所适从。疾病、生死,这些成年人看来生活里看似寻常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如何表现?

开初谈的是衣服怎样穿,穿什么样的颜色的,穿什么样的料子。比如走路应该快或是应该慢,有时白天里她买了一个别针,到夜里她拿出来看看,问我这别针到底是好看或是不好看,那时候,大概是十五年前的时候,我们不知别

想得累了,便停下脚步。一眼瞥见书报亭,想也没想便走进去,随手挑了一本杂志。忽然发现这里的生意有一丝萧条,我随意地问卖书的老妇人:“这里的生意不大好,赚得到钱吗?”她一愣,旋即笑道:“生意好不好,日子总是要过的,总不能待在家里等死嘛!嘿,你看我一把老骨头了,还能不能去那里一次?”她指了指一张可可托海的照片,我愣了愣,生命纵使短暂,大多数人却努力让它多彩,而不是一味消极等待死亡啊。

我冲她认真地点了点头。可可托海算什么,若有心有所念,天涯海角也是可以去的。

刹那间,我从那愈变愈小的围墙中挣脱出来,似是在战场上百兵包围的“人墙”中突围出来,仿佛千斤重的担子砰然落地。

马路边的书报亭,无非是报刊书画,可是用心观察一幅图片,可可托海的美丽风景表现老妇人的生活态度,更是给了孩子启示:面对至亲的生死诀别,是哀伤,是逃避?还是像史铁生那样,将死亡看作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对于与外公一同去可可托海的邀约,自然也就成了作者积极看待生死的表达。

没有犹豫,我轻轻推开病房的门,经过一脸惊异的父母走到爷爷的身旁,他看着我,眉眼弯弯,一片笑意。他的双眼巩膜黄染,是病症晚期的象征。我视若无睹,冲他扬了扬手中的照片:“爷爷以后陪我去可可托海好不好?”他一愣,旋即笑应。

还是几年前的事,隔壁小五家的妈妈发现她家的鸡不见了,便到我们院里找,看见了地上的几只鸡蛋,便一口咬定了是我们家偷了她家的鸡。这件事让我们两家的关系甚是冷淡。从此,这只栅栏便隔离了两家的院落、挡住了两家的交流。如一道深深的围墙,挡住了一切往来。

1970年生于云南昭通。书法博士,云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教育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文史馆特聘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二、寻“常”事,得“奇”文

莫言诺贝尔奖的获奖感言是“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可是生活圈狭小的高中生,每天都在继续生活,哪有那么多有趣的故事?不能叙述某一时刻发生的故事,那就拉长时间轴吧。例如,学生例文《突围》中邻里之间的一道栅栏,历经春秋,由建而移,将邻里之间的误会隔阂的建立再到解除,作者在组材时对葫芦细致的描写以及情节结构的倒叙、呼应之中,将邻里矛盾的鸡蛋、葫芦、栅栏这些小事写得波澜起伏,趣味横生。

【学生习作】

突 围

院门口的栅栏移了个位置,到了院内,我望向那曾摆放过的痕迹。

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某一期海外学员培训,学员悄悄向授课老师索要印有科雷logo的T恤,“我们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在他们眼里,这在国外印刷行业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并以之为荣,而且当地客户认这个品牌”。此后,科雷logo T恤也成为学员们的一个标配。

家里年年结葫芦。一葫芦能开两个瓢,负责舀水浇花的叫做水瓢,用来存谷放粮的叫做干瓢。屋里屋外,灶前灶后,打理这一家子的事。外婆爱种葫芦,春种秋收,施肥浇水。把今年结出来的葫芦锯开,里头的囊籽留着,等到了第二年再撒下,就这样,葫芦带着我们全家人的希冀。

就是一道栅栏,一句疑心话,似一堵厚墙,围住了两家人的感情,封闭了本该有的邻里交集和言语。如今,小小的善举,冰释前嫌,双方撤走了那厚厚的墙,又得以望见满园春色。

关于人之种种,高中生往往只有些支离破碎朦胧含糊的了解,对人的认识往往是不够的,因此留心各种人,观察各类人,抓取第一手资料当然是至关重要的。限于中学生的现状他们不可能分出更多的精力做到这一点,但这些零星的材料也算足够了,只要能恰当使用这些材料,精心构思,便可以写出好的文章,因此寻常的生活入文也可以悟得深奥的道理,使作文出奇制胜。

又是一年秋天,栅栏曾经留下的痕迹,早已被雨水冲刷得无影无踪。

春去秋来,葫芦架上的藤大多已蔫了,只剩下结好的一颗颗大葫芦。放学回家,便看见外婆请来的曾经做过木工的三叔,要他帮忙把葫芦锯成两瓣,挖去瓤籽,冲洗干净,干瓢、葫芦籽分别放在窗台上晾着。我顺手拿过一个干瓢,细嗅着自然的清香。“别傻站着了,帮外婆给隔壁小五家送两个过去!”外婆递过两个干瓢。我一脸的疑惑:“你忘了鸡蛋的事了吗,我可不愿意把自己培养的葫芦给他们送去!”外婆笑了:“别把人心想得有多坏,你看,这葫芦不是小五家给我们送来的吗,人家帮我们织网保护葫芦,根本就不是你想的那样。心眼啊,可别这么小!”

“外婆,看看吧,我们的劳动成果就要成为别人的了。”我有些愤愤,而外婆仍只是摇了摇头,便回到了房间。

我心头一怔,看看手中的葫芦瓢,外婆的话言犹在耳,“别把人心想得有多坏……”

春日里,下午放学回家,总要去栅栏那看葫芦藤,有没有冒新叶啊,有没有结新果实啊。今年的雨水倒是很好,葫芦便也长得快。我家的葫芦不负众望,今天在墙这边发芽,明天就在墙那边结果了。绿油油的藤叶在阳光下闪着新生的光泽,看的我很是喜欢。有一天,我攀上小凳子,发现葫芦的一头挂在了隔壁小五家的院墙那边。跳下板凳,我赶紧喊外婆过来看。“要不要把藤叶转到我们这头来?”我小声问外婆。外婆虽摇了摇头,眼睛里却还充满了一丝不舍。我大概知道些这其中的故事。

“强扭的瓜不甜,随它去吧。”外婆的声音虽有丝无奈,但却没有一些要挽回的意思。葫芦在一天天地长大。又是一天,我爬上板凳,看到那一头的葫芦已被网罩揽底兜住,莫非那家人是真想占为己有了?

上课伊始,教者提问:“你从哪里看出武松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互相启发补充,从“闪、抡、劈、丢、揪、按、踢”等一连串的动作看出武松智勇双全。这是全面捕捉课文信息,培养学生思维全面性的第一步。正当所有同学把目光都集中到描写武松的语句时,我轻轻发问:“难道表现武松只有从武松身上下手?”学生一下子有了发现:“哦!还可以从老虎‘一扑、一掀、一剪、咆哮、扒坑’等词语看出老虎的凶猛,老虎越是凶猛,越能反衬出武松的智勇双全。”

李树化(1901—1991),祖籍广东梅县人,出生于泰国北柳的一个华侨家庭。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入里昂国立音乐院学习钢琴,1925年毕业后回国,在北京“艺专”和北京师范学校艺术科教授钢琴,是老志诚的钢琴老师。1928年,他和同乡兼挚友、画家林风眠一起到杭州,参与组建杭州“国立”艺术院的活动。1930年,艺术院改为杭州艺术专门学校,李树化任教授和音乐系主任。这时他曾教过洪士銈、张权、莫桂新等人。②

记叙文的特点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因此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如果说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这篇文章的血肉躯体。通过具体地记叙事件、形象地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使读者受到感染和影响。

式中x为不同种植作物的亩产系数;y为不同种植作物的种植面积;i表示区县的序号;j表示不同作物。t表示规划水平年。

高血压多发病于我国的中老年群体,是造成冠心病、脑卒中、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高危因素[1]。心功能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一种伴随症,死亡率十分高,处在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2]。目前该病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式不仅要控制患者机体血压情况,还需降低心率,改善心功能状态,从而降低患者死亡率。本文目的在于观察比索洛尔对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效果,现研究如下。

袁枚在《随园诗话》里有句名言:“着意原资妙选材”。一篇成功的记叙文的选材与组材,不仅有赖于我们细致地观察生活细节,还在于我们灵活地运用一些技巧,比如借助于倒叙再现画面、定格画面,并多角度(神态、动作、心理、环境等),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想象、烘托、反衬等)进行生动描绘。如此,我们的文字才会有形态,有动作,有色彩,有声响,文章才能让生活中寻常的材料出奇制胜,发前人之所未发,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独到新奇。

参考文献:

[1]王鼎钧.作文十九问[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162.

[2]蒋国银.作文选材与“十字架”[A].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8):67.

[3]孙晶.出奇制胜妙选材[H].语文学刊,2014(4):114.

作者简介:

李茂平,江苏省扬州市,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标签:;  ;  ;  ;  ;  

看似寻常最奇崛-记叙文选材组材技巧例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