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主体工程的防水施工及渗漏处理研究论文_石金峰

地下综合管廊主体工程的防水施工及渗漏处理研究论文_石金峰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 26655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越来越高效,基础设施配置越来越完善。综合管廊主体工程就是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系统来解决城市地下空间布局不合理的情况,针对地下各类管网布置杂乱困难,提供最为有效的解决途径。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在管廊工程的开发中仍然处于技术的初级阶段,由于各类技术人员缺乏相应的城市建设知识,导致综合管廊主体工程在施工中出现大量问题,影响城市化建设。本文以我公司在大同市西环路至魏都大道修建的综合管廊主体工程中的防水工程为中心,深入分析管廊防水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希望对我国现代城市化建设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管廊工程,防水措施,城市化建设

一、项目概况

北都街道路及综合管廊建设工程二标起止里程为K0+961.95-K1+ 806.133,道路全长844.183m。工程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综合管廊工程、排水工程等。

综合管廊位于新建道路中线下方,采用明挖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为C30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6,抗冻等级为F200,为增强钢筋混凝土的抗裂、抗渗等级,混凝土内掺入一定比例的复合纤维增强抗裂剂(掺量占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的6%~12%)。

基坑开挖深度7.5m~9.2m,标准段宽10.2m。管廊设计为3舱,分别为水暖舱、电信舱及污水舱。水暖舱断面为4.0m(宽)×3.4m(高);电信舱断面为2.1m(宽)×3.4m(高);污水舱断面为2.7m(宽)×2.4m(高)。综合管廊主体由标准段以及机械排风口、投料井及通风井、管线接出口、人员出入口等组成,管廊附属设施包括排水系统、通风系统、消防系统、照明及电力系统、火灾及有害气体监测与监控系统、标识和引导系统等组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综合管廊渗漏问题分析及处理要点

在综合管廊主体工程完工后,当地强降雨两次,发现在北都街街道交叉后出下方有两处部位出现渗水,一处位于侧墙,一处位于底板。

2.1综合管廊渗水问题分析

1)由于街道交叉位置作业空间紧张,无法实现放坡开挖,现场采用垂直开挖,在模板体系施工时,一侧采用钢模板,另一侧采用开挖面喷浆后为模板。查阅当时施工影像资料后,发现开挖面在进行坡面强度处理后,墙面坑洼不平,找平处理后未进行平整度检测,这样无法保证的铺设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能均匀拉伸,铺设后卷材与开挖面未形成有效粘结,在砼施工时导致卷材破裂,致使该部位出现渗水问题。2)该节点部位在施工期间,综合管廊设置了单侧排水沟,渗水一侧由于场地受限未设置,加上回填土体未碾压密实,在降水后会形成供水源,且不易排出,成为此处漏水的重要原因之一。3)经检测,发现渗水部位存在蜂窝麻面问题,综合管廊在施工缝节点位置钢筋多且密,墙体厚度为40cm,砼浇筑后振捣工作繁琐,加上施工工期紧张,工人的疏忽,导致振捣不密实,形成蜂窝麻面,致使渗水问题产生。4)管廊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当地气温高,且降温、养护措施不完善,养护人员缺勤未找人替换,导致底板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出现裂缝,且温缩效应导致底板变形缝处出现变形、小空洞。是致使底板渗水的直接原因。

2.2综合管廊渗水治理措施

1)材料选取。管廊的渗水治理采用机械注浆法,材料选用油性聚氨酯注浆剂,该材料遇水会迅速产生扩链反应,在工程的砼蜂窝麻面处和渗水外侧的松软土体间隙处形成密实的聚氨酯,填充渗水缝隙。经实验注浆剂在遇水后5-8分钟后能完全反应,对间隙进行填充凝固。此材料相对其他材料具有经济高效,对周围环境影响小且施工便捷等特点,适合本工程。

2)边墙渗水治理。首先确定渗水位置,清理注浆面,每隔10cm标记一处孔位。钻注浆孔前调配好注浆材料,确保钻孔完成后立即注浆。钻孔根据标记位置以40°角斜向下进行,直至明水流出后停止,插入注浆嘴,旋紧后用堵漏胶体密封注浆嘴与墙体周边缝隙,封缝完成后用注浆设备进行注浆。注浆压力根据设计和前期实验确定,本工程压力为0.4MPa。加压后保持10min,保证聚氨酯充分进入渗水裂缝深处,并完成扩链反应。当相邻孔洞的注浆嘴有浆液涌出后,结束该孔注浆。移至下一孔洞进行注浆。全部注浆孔压浆完毕后封孔,并涂刷防水材料进行处理。

边墙渗水处理图见下。

3)底板渗水裂缝治理。同样先确定渗水位置,对管廊底板结构渗水处进行处理,由于渗水缝临近施工缝,且渗水缝守温缩裂缝影响,出现少于空洞,故对裂缝和施工缝统一进行处理。以施工缝为轴心,两侧40角钻注浆孔,注浆孔必须穿过渗水裂缝,且钻至施工缝处。注浆前做好孔洞的除尘清理工作,注浆完成后在底板的背水面用防水涂料加防水卷材进行防水处理。底板渗水处理详见图2。

四、地下综合管廊防水施工相关意见

从本工程管廊渗水问题的调查及处理,可以看出对施工细节的把控不严,对防水系统的影响是致命的。施工过程一定要处理好以下几点:

1)基坑施工尽量采用放坡开挖,要保证有足够的空间支立模板。若场地空间不够需采用垂直开挖挂模施工,必须保证结构面的平整度。防水工程施工前要对结构层表面彻底清理干净,且严格检查基面的平整度。结构表面上不能残留明水,需要将其清理干净。2)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基面潮湿现象,要将其空铺处理,采取措施保证基面干燥后再满铺,同时要对齐相邻卷材,防止出现过大偏差错误,造成养护不便。在搭边工艺完成后,对齐实施搭边,宽度保证在80mm左右。3)混凝土振捣按规定的工艺和方式进行,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将浇筑的混凝土均匀振捣密实,不得随意加密振点或漏振,避免孔洞、蜂窝出现。4)高温季节施工要做好混凝土的降温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制定严格的养护方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设计要求,并安排专人不间断养护。

五、结束语

综合管廊技术作为我国城市化建设必不可少的规划工程之一,对城市地下管道集中化管理发挥着巨大的优势,由于综合管廊处于城市地下,所以期防水性就成为综合管廊建设的重中之重。管廊的防水系统需要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从场地、人员、机械、材料、施工、现场监控等全面严格把控,任何一个细节的失控就会影响整个防水体系。需精心组织,从严处理。

即使目前我国管廊防水工程依然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但是有着学者专员的不懈探索,相信不久之后,我国地下综合管理技术会不断改进,向前发展,为我国城市化建设提供一份助力。

参考文献

[1]周良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防水的设计与施工方法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7(22):106-106.

[2]赵春容,许宁.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工程防水技术探讨[J].中国建筑防水,2016 (10):13-16.

[3]肖煜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结构防水施工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5(11):00172-00173.

论文作者:石金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  ;  ;  ;  ;  ;  ;  ;  

地下综合管廊主体工程的防水施工及渗漏处理研究论文_石金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