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品进入跨国连锁经营网络的机遇与前景_连锁经营论文

中国商品进入跨国连锁经营网络的机遇与前景_连锁经营论文

中国商品进入跨国连锁经营网络:机遇与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连锁经营论文,机遇论文,前景论文,商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跨国连锁经营网络:世界商品销售的主渠道

近十年来,西方主要零售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联营、重组和购并,逐步形成了一批跨国零售集团,并日益成为世界零售企业的重要组织形式和商品销售的主要渠道。其共同特点有:

追求规模效益。近年来,跨国连锁集团业务发展迅速,营业额稳步上升。据统计,2001年共有55家跨国连锁集团进入《财富》全球企业500强,占11%,总营业额高达1.45万亿美元。其中最大的跨国连锁集团沃尔玛(Wal-Mart)在过去的20年中,营业额以平均每年20%的增长速度膨胀,2001年营业额高达1933亿美元,相当于上海市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倍,或我国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2%。

集约化程度高。多数跨国连锁集团向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在世界商品零售领域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如2000年欧洲连锁集团前10强营业额达1826亿欧元,市场占有率为41%,在挪威,前四大跨国连锁集团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8.6%。

国际化经营。跨国连锁集团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如世界第二大连锁集团家乐福(Carrefour)在全球开设了9000多家连锁店,分布于29个国家,2000年销售收入超过648亿欧元。家乐福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已在14个城市开设了27家分店。

实行全球采购。跨国连锁集团都从利润最大化出发,在世界各地设立全球采购办事处。采购办事处分工十分细致,一批专业采购人员广泛接触各类供应商,确保在世界范围内选择采购的商品质量最好,价格最低。

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跨国连锁集团具有一些共同特点:(1)强调“顾客永远第一”,高度重视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2)注重和维护公司声誉,严格质量控制;(3)实行“一站购齐”式服务,让顾客在一家连锁店就能买到所有需要的商品;(4)采用先进物流系统,最大限度地为公司和客户节约成本;(5)商品要求价格优惠,价值充分,注重环保等。

二、中国企业与跨国连锁集团: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首先,中国企业已经具备与跨国连锁集团进行战略合作的客观条件。适应WTO规则和中国国情的政策、法律环境日趋完善和透明,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进一步向国际惯例靠拢;一批中国企业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成长壮大,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为提高。

其次,中国商品独具优势,跨国连锁集团采购中国商品符合其经营宗旨和根本利益。中国商品价廉物美,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商品种类齐全,从传统日常用品到高新技术产品,一应俱全;中国生产能力巨大,可以保证充分供应。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市场和商品、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呈现的商机,已经吸引了世界著名跨国零售集团的目光。目前,沃尔玛的全球采购中心已从香港搬到深圳;家乐福已在上海设立全球采购中心,并计划在中国境内再建立10个区域性采购中心:麦德龙(Metro)已把上海和天津作为中国南北区域采购供应枢纽;翠丰集团(Kingfisher)在上海也建立了采购中心。据称,2001年,沃尔玛在中国的采购金额为103亿美元,麦德龙为50亿元人民币,家乐福为35亿美元,并呈现明显增长趋势。

2002年初以来,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数十家著名跨国零售集团参加了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召开的国际连锁(全球采购)交易会、研讨会,与中国供应商进行了广泛的接触,签定了一批供货合同。会议期间,一批跨国零售集团的负责人或采购专家表示,将进一步研究中国商品和企业情况,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采购量。

三、中国企业和商品的差距:结构、质量、规则

第一,商品结构不够优化。资料表明,进入全球采购系统的中国商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和日常消费品,主要包括:纺织服装、文化体育用品、旅游用品、工艺品、家用电器、五金工具、食品饮料、日用百货八大类。而且,这些商品主要以价格优势取胜。在当前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初级产品国际市场价格总体上呈下滑趋势,加上中国特殊的国情,比较容易出现恶性竞争、低价竞销现象,导致企业效益走低。如今年1—4月,我国棉坯布的出口数量增长了11.3%,但出口金额下降了4.2%;涤纶短纤出口数量与上年持平,但出口金额下降了21%。

第二,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多数跨国零售集团认为:中国商品本身的质量比较稳定,不少商品的质量可与国外同类商品媲美;中国企业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标准在提高;但商品的附属质量——外观、包装、设计、服务、供货能力等方面,却仍不尽如人意。特别是许多企业在适应跨国零售集团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商品和服务方面,还处在学习、摸索阶段。

第三,相当一部分中国企业对跨国采购的游戏规则不适应。跨国采购有一整套程序和规则。中国企业只有适应跨国采购的特点,遵循程序,吃透规则,才可能取得进入跨国连锁经营网络的“通行证”。

从今年在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召开的全球采购交易会情况看,一些企业对进入跨国连锁经营网络热情有余,但研究不够,对跨国采购的程序和规则很不适应。比如,有采购专家对国内厂家的一款皮鞋感兴趣,但该厂却不能提供相应的资料;有的企业不能按照采购商的要求填写复杂的表格;一些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等,都影响了可能的商业机会。

四、政府的责任:为商品进入国际连锁经营网络开辟“绿色通道”

政府对推动中国商品进入国际连锁采购网络十分重视,已经和即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一)进一步扩大商业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目前已颁布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其中体现中国加入WTO的有关具体承诺,将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一般商品的批发、零售、物流配送)列入鼓励类:即将公布《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政府的管理行为和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经营行为。

(二)不断改善商业流通领域的经营环境。按照WTO规则和中国国情,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法律法规;继续整顿和规范流通领域经营秩序,为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中国商品创造更加公平、透明和可预见的市场环境。

(三)鼓励跨国零售集团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对采购中心在出口退税、商品检验检疫、信贷标准、外汇管理、税收政策等方面予以必要的支持。

(四)促进中国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国际竞争力。通过国家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推动企业提高商品档次,使商品质量、服务等更加符合跨国零售集团的采购要求。

(五)继续采取多种形式,为中国企业与跨国零售集团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平台。目前,国内一些城市相继举办了跨国采购交易会,上海市已成立“跨国采购促进中心”,天津市已建立“国际商品进出口采购中心”,专门为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中国商品提供支持和服务。

五、前景与结论

跨国连锁经营作为一种新型商业组织形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加入WTO,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将继续给跨国零售集团提供无限商机。当前,中国商品进入跨国连锁经营网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利用好这个机遇,有可能将中国的商品贸易、服务贸易、企业素质,乃至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据统计,2001年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中国商品的金额约为300亿美元左右,占当年中国出口总额的12%。但在进入世界500强的跨国零售集团近1.5万亿美元的销售额中,中国商品所占比重还不到2%。可以乐观地预计,今后5年,中国商品所占比例有可能达到10%,绝对额达1500亿美元左右。

跨国零售集团的发展与中国企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跨国零售集团扩大对中国商品的直接采购,是互惠、双赢的举措。面向新世纪,进一步密切双方的联系,加强双方的战略合作,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标签:;  ;  

中国商品进入跨国连锁经营网络的机遇与前景_连锁经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