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哲学经典及其学术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术论文,西方哲学论文,世纪论文,经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862(2002)02-0041-04
1999年12月美国《哲学论坛》(The Philosophical Forum)发表了一份关于20世纪哲学 经典的调查报告。调查者根据对美国和加拿大五千名哲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公布了20世 纪位居前25名西方哲学家的27本哲学著作。依次列出如下:
L.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J.罗尔斯:《正义论 》、L.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B.罗素和A.N.怀特海:《数学原理》、W.蒯因: 《词和对象》、S.克里普克:《命名和必然性》、T.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萨特 :《存在与虚无》、A.N.怀特海:《过程与实在》、A.J.艾耶尔:《语言、真理和逻辑 》、J.杜威:《经验与自然》、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G.E.摩尔:《伦理学原 理》、W.詹姆斯:《实用主义》、A.麦金太尔:《寻求德性》、E.胡塞尔《逻辑研究》 、E.胡塞尔:《大观念》、西蒙娜·德·波芙娃:《第二性》、H.哈特:《法的概念》 、G.赖尔:《心的概念》、N.哥德曼:《事实、虚构和预测》、H.G.伽达默尔:《真理 与方法》、D.帕费特:《理性和位格》(Reasons and Persons)、B.罗素:《哲学问题 》、W.蒯因:《从逻辑的观点看》、K.波普:《科学发现的逻辑》。
这项调查只限于北美国家,这份书目肯定有其局限性和倾向性。不过,美国和加拿大 是世界最大的移民国家,各种西方哲学派别在那里都被接纳。因此,即使不能据此认定 这27本书就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经典,至少这份书目是我们研究20世纪西方哲学时决不 能忽视的。根据这份书目来检查审视我们的现代西方哲学的教学和研究是有益的。
首先,这份书目对于我国的西方哲学的教学研究者而言一点不陌生,而且除少数外, 大多已有了中译本,这表明我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步是很大的。当然,问题和不足 还是很多的。
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哲人,这几乎已得到公认,中国学者也 不例外。维氏前后期两本著作均入选且名列前茅,这在入选者之中绝无仅有。我国学者 对维氏的研究和认识,在相当长时期内一直是从分析哲学的背景和视角出发的。舒炜光 在80年代初出版的维氏哲学专著便是这方面较早较为系统的代表作,可惜他在80年代被 病魔夺去了生命。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维氏的研究和认识逐渐跳出了分析哲学的视 野,即不再把他看作单纯是分析哲学的奠基者和代表,而从更加开阔复杂的背景来重新 审视和理解他。近年来我国中青年学者在这方面出版的一些专著便是具有代表性的成果 。但这仅仅是开始,对维氏哲学的理解单就读懂他的书就得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这对 海氏也一样。80年代初,在存在主义热的思潮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萨特而不是海氏。 自从《存在与时间》中译本问世以来,学者们越来越认识到了海氏哲学的重要性。90年 代以来,随着我国学界对现象学研究的开展,对海氏哲学的认识更进了一层,而且我国 学界对海氏的研究和关注要甚于维氏,有关的论著持续不断。目前这一研究热潮并未衰 退,可谓方兴未艾。这两位哲人思想艰涩深奥,用语不同于传统,涉及面很广,可谓博 大精深。
罗尔斯的《正义论》被置于显要地位表明西方学界越来越重视社会政治哲学、伦理学 等“实践哲学”的成果。对人生、对生活世界的关注,将形而上与形而下结合起来是20 世纪西方哲学发展的重要动向,20世纪下半叶特别是60、70年代以来,这一倾向更加明 显。90年代以来,我国哲学界也越来越关注西方“实践哲学”。罗尔斯的《正义论》中 译本不止一个,有关的研究、介绍性的成果也不少,但真正系统有分量的力作似乎还未 见出。除了《正义论》之外,入选的伦理学著作还有三本,其中摩尔的《伦理学原理》 是20世纪上半叶的著作,其余均为下半叶的成果。摩尔是20世纪初反对唯心主义(尤其 是黑格尔主义)的领袖,论资排辈他还在罗素之上。他的论著在当时使人耳目一新,具 有解放思想的作用,《为常识辩护》、《驳斥唯心主义》是其中最著名的。他的《伦理 学原理》在现代伦理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已有中译本,但我们对它缺乏专门研究,这 是很不应该的。二战以后人们对伦理道德问题的关注明显增强,这显然与社会激剧变化 、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有关。麦金太尔的《寻求德性》和罗尔斯的《正义论》一样也是 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的热门著作和话题,中译本也不止一个。但我国学术界对西方伦 理学史的研究,基础还是比较弱的,因而对现当代西方伦理思想的理解和分析还是很不 够的。我国学者对帕费特的《理性和位格》还比较陌生,目前尚无中译本,对该书的介 绍和研究还是个空白,而该书自1984年出版以来对西方特别是对美国大学中的伦理学课 程建设产生很大影响,应当引起我国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重视。《正义论》不仅是伦理学 著作,也是重要的政治哲学书。政治哲学自7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哲学研究的热点,特别 是在冷战结束以后,政治哲学热门人物不断冒出,但入选的政治哲学著作除此一本外, 只有哈特的《法的概念》,对这本极其重要的法哲学书我国哲学界几乎没有什么强烈的 反应。我国的“实践哲学”研究正在升温,但愿这部著作能激起我国学者对法哲学研究 的热情。著名政治哲学家阿伦特的著作虽被提名,但未能入选25名之内,甚是遗憾。
在罗素著作中单单选中篇幅不大的《哲学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罗素一生思想 多变,他自己也承认,但他对自己的这本书一直是很重视的。该书早在30年代就有了中 译本。罗素在中国的知名度恐怕也不亚于西方,他的论著已有许多译成中文,关于他的 哲学思想的论著也不少,但真正有影响的力作还未见出。国内学者对他的《哲学问题》 也常常是一笔带过,并未有专门深入的研究。怀特海在中国的知名度远不如罗素,但对 中国的西方哲学学者一点也不陌生。在20世纪一片反形而上学声中,怀特海在他的《过 程与实在》中却提出了一幅形而上的图景,而且仍被西方学者推选为重要经典,这不能 不引起我们关注。但该书至今未见中译本。应该承认,我们对怀特海的重视程度是太差 了点。陈奎德曾以怀特海哲学为自己博士论文的题目,作了一番研究,出了一本专著, 此外很少有见这方面的成果。全增嘏老师在20、30年代留美时曾听过怀特海讲课,可惜 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就此作出科研成果。我国的西方哲学学者都知道罗素和怀特海合著的 《数学原理》,却没有人去关注研究,迄今也无中译本,其内容究竟如何,为何西方学 者十分看重,我们没有发言权。
蒯因的《词和对象》和《从逻辑的观点看》同时入选,加上克里普克的《命名和必然 性》、艾耶尔的《语言、真理和逻辑》,表明语言、逻辑与世界的关系在20世纪西方哲 学中的重要性。这些哲学家和著作对中国学者不陌生,都已有中译本。艾耶尔的书60年 代就已有中译本,但我们从未把这本书提到经典的高度。我们对艾耶尔及其著作一向很 注意,但主要当作了解和研究逻辑实证主义及其代表人物和哲学思想的参考书,并未把 他和他的著作当作经典来研究。80年代以来蒯因一直为我国哲学界所关注,有关的论文 不少,青年学者陈波还写了一本专著。被收入《从逻辑的观点看》一书中的“经验主义 的两个教条”还被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论文,名列第一。这篇论文之所以被看重,是因 为它在当时的英美哲学界中引起巨大的震动和冲击,把英美哲学从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 证主义的思维框架中解放出来,有些学者称它为哲学中的“一篇独立宣言”,我们当然 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克里普克及其著作传入我国要晚得多,迄今有关的研究成果 较少。总的来说,80年代以来在我国各门学术蓬勃发展的境况之中,逻辑学科并未受到 应有的重视,发展相对滞后,因而对涉及语言和逻辑的哲学学派和理论的研究,在广度 和深度方面都要差一些,迄今还未形成热点。入选为第21名经典的赖尔的《心的概念》 在80年代已经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并且有了中译本,但我们主要是从分析哲学的视角 来看待赖尔及其著作的,将他当作日常语言哲学学派的代表,而西方学者主要是从心灵 哲学的角度来认识赖尔的著作的。心灵哲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热门话题之一,但在我 国学术界并未形成热点,虽也有些反响,但迟钝而且较弱。迄今未见对赖尔及其著作的 专门研究成果,有关的论述往往是在写分析哲学时作为一方代表的观点而已。
与此相联,科学哲学在我国倒曾热过一个时期。但是,人为的学科分割把这方面的学 习和研究归之于“自然辩证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水平和质量。被选入的 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波普的《科学发现的逻辑》都曾是研究热点。相对而言, 哥德曼和他的著作在我国并未成为热点,是否因为这本书较为难懂?我们不能妄作结论 ,但这本书对20世纪西方哲学的影响是不亚于其它科学哲学著作的,我们应弥补这方面 的不足。
胡塞尔的两本著作列为经典应毫无疑问,但把它们排在萨特和海洛·庞蒂的书后,使 我们中国学者难以接受,更不用说德国学者了。我国学术界有一批中青年学者致力于现 象学研究,很有声势和成绩,但胡塞尔著作晦涩难懂,是否已把这两本书的思想弄清楚 了,还很成问题。因为这些书难懂,它们的影响和声势还只局限于专业的小圈子内,在 学术界并未产生重大效应。萨特热在我国自90年代起已消退,而且自从海德格尔研究升 温后,似乎认为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不值得去花时间,这当然是错误的。萨特的现象 学本体论和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还是富有创见和特色的,尤其是他的哲学和文学作 品在思想上沟通融会,更具独创性,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和学术。萨特在国际上的影响 虽已远不如60年代,但学界的研究并未终止,剑桥哲学家指南丛书1996年出版的萨特卷 可见一斑。“萨特热”是可以终结了,但萨特研究不应终止。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 学》60年代已有中文节译本,但全译本刚问世不久,至于对他的哲学思想了解更少了, 一些教材上虽有点介绍,但都笼统简单,有待系统深入的研究。
萨特的伴侣波芙娃的《第二性》也被列为哲学经典可能出乎我国学者意料之外。《第 二性》中译本在我国已有几年,但主要为文学界所关注,基本上在哲学界的视野之外, 这是很不应该的。与此相关,女性主义运动在西方社会是一个热点,从理论上讲,它涉 及伦理学、社会政治哲学,可是我国学术界对如此重要的运动和思潮反应迟缓。近年来 虽有一些零星的文章,但不成气候,对广大读者依然是一个陌生的论题,但愿我国学术 界能将它补上。二战以后在欧洲大陆十分活跃至今仍有重要影响的一些法德哲学家的著 作虽被提到,却未能列入25名经典之内,这是令人遗憾的,如福柯的《规训与惩罚》、 《事物的秩序》,德里达的《论文字学》,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知识和人 的旨趣》,阿伦特的《人的条件》等等。结构主义大师列维·斯特劳斯的著作更未见提 及。活了整整一个世纪如今还健在的释义学大师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列为经典当 之无愧,但名次很是落后,这恐怕也是北美哲学家对(欧洲)大陆哲学家缺乏理解的一种 偏见吧。该书中译本出版已近十年,我国学者对释义学的兴趣是很浓的,而且已尝试运 用于中国文化和学术的研究,但对伽氏和该书本身的研究似乎还未见有分量的成果。北 美哲学教师们当然没有忘记把地道的美国哲学家杜威和詹姆斯的著作列为经典,名次居 中,应该说还是比较客观公正的。我国学者对这两位实用主义大师和这两本入选的经典 可以说是很熟悉的,而且正在努力对之作出正确的评价,目前这方面的呼声很高。
最后,必须指出,我们谈论这份书目,主要目的不是要评论它是否客观公正,事实上 让任何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哲学工作者来评选都会有倾向性和局限性。自古至今哲学一直 处于不断的争论之中,只能在某些场合某种情况下有共同一致,难以达到完全一致的看 法。我们谈论这些书目,主要目的是希望对现当代西方哲学的情况能有更加全面和清楚 的了解,尽量防止片面和偏见,以使西方哲学的教学和科研健康地发展。
标签:哲学论文; 哲学研究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文化论文; 从逻辑的观点看论文; 读书论文; 正义论论文; 罗素论文; 萨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