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缅甸语翻译人才培养研究论文_苏自勤

“一带一路”背景下缅甸语翻译人才培养研究论文_苏自勤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 要: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进,随着缅甸改革开放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对于缅甸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量增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出当下国家和社会所需求的素养高、能力强的缅甸语翻译人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缅甸语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入手,就缅甸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一带一路 翻译人才 培养模式

中缅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自古以来两国之间的交往就很频繁。2013年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中缅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创造了新的平台。同时,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进,国家和社会对于缅甸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量增大,要求也越来越高,缅甸语翻译人才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

一、缅甸语翻译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

众所周知,在2013年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包含了中国—南亚—西亚经济带,即通过云南、广西连接巴基斯坦、印度、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等国;通过亚欧陆桥的南线分支连接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等国家。这一路线的提出,为沿线各个国家语言人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缅甸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不可替代的关键节点,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与缅甸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加之,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推进,中国与缅甸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市场对缅甸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急剧上升。

此外,“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关键是实现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而实现各国之间互联互通的基础在于语言互通。语言通则文化通,文化通则民心通,得民心才能顺利地推进各项建设和发展。作为“一带一路”沿线上的战略语种,缅甸语关乎中缅两国之间实现互联互通、相互认同和信任,缅甸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将是实现中缅两国互联互通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因此,为适应国家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亟需高度重视缅甸语翻译人才的培养。

二、缅甸语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1.缅甸语翻译人才培养现状。缅甸语专业是中国开办时间较早的东南亚语种之一,从早期的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部分军事院校,到目前的全国各地,尤其是云南省的各大院校,总计开设有缅甸语专业的院校已近20多所。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各大院校分别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缅甸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就具体的缅甸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却依然是很薄弱的。据笔者所了解,目前还没有开设缅甸语翻译硕士学位点,缅甸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依托于缅甸语本专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贯穿于缅甸语本专科专业教学中,通过课程设置来体现和完成。虽然说缅甸语翻译人才的培养,被贯穿于整个缅甸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但是缺乏整体规划,针对性不强;教师教起来蜻蜓点水,学生学起来漫不经心,加之现有的缅甸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以传统的翻译人才培养方式为主,重理论轻实践,过分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其他相关知识如社会所需求的经贸、法律、科技等知识的传授,只注重将一种文本转换成另外一种文本的纯语言行为,而不考虑文化因素和民众意识形态等问题,造成翻译人才知识面窄、社会适应性较差、实践应用能力较弱、社会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

2.存在的问题

(1)翻译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理念、课程建设、考试与评估等各项因素;而目前缅甸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却缺乏整体规划,没有统一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没有规范的管理和评估制度,使得人才培养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难于操作和把控,造成培养理念和培养实效之间的差距很大。

(2)科学的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而目前缅甸语翻译教学,主要沿用的还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教学模式落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翻译技能作为语言五大技能中最高层次的技能,它不仅要求译者要有较强的双语能力,而且还涉及到语言以外的各种知识,尤其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面对迅速猛增的信息量,译者需要具有对原文进行正确的理解、适当的压缩和摘编等能力。这些翻译能力不经过系统的、有计划的培养是无法获取的。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无法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翻译能力。此外,教师是教学理念、课程任务的具体执行者,也是学生的道德楷模,这就要求翻译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师德、深厚的翻译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翻译经验,更要具有深刻了解翻译行规的洞察能力;而目前从事缅甸语翻译教学的教师,大多数都是较为年轻的缅甸语教学专业的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翻译训练,既缺乏深厚的翻译理论知识,又没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导致翻译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在缅甸语翻译人才培养教学中,教师的水平亟待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亟待加强。

还有,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合适的教材对于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正式出版的缅甸语翻译教材只有两部,一是钟智翔教授编著的《缅汉翻译教程》,二是张铁英教授编著的《缅汉翻译教程》,其他就是授课教师各自编写的内部使用教材。由于各校的缅甸语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侧重点不同,加之教材稀少,使得授课教师很难选择到合适的教材。这也是目前缅甸语翻译人才培养中的一大问题。

三、缅甸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培养目标定位。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国家和社会对缅甸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求翻译人员具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更强的涉外沟通能力;二是要求翻译人员具有更广博的知识构架和国际视野;三是要求翻译人员具有强大的学习创新能力和认知能力。因此,“一带一路”背景下缅甸语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具备扎实的缅甸语专业基础和较强的缅甸语应用能力,熟悉缅甸政治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状况、财税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英语,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端缅甸语翻译人才。

2.课程体系创新。“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缅甸语翻译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改变传统的以语言为主的课程设置体系,紧跟时代大背景,增设与“一带一路”战略涉及的主要领域相关的课程,如历史、文化、经济、贸易、科技、管理、传媒、物流、法律等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可根据具体的重要程度以及讲授内容的量来组织教学,可采用专题知识模块的方式进行教学。

3.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模式改革,具体而言一是教学方式改革,二是人才模式改革。如上所述,目前缅甸语翻译教学方式主要是以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方式为主。这种方式主要侧重于语法规则的运用,几乎不考虑语言以外的诸多因素,教学模式落后,培养出来的翻译人才往往注重的是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纯语言行为。而全新的“一带一路”时代背景需要全新的人才类型,人才培养无法再固守传统单一的“经院式”语言人才模式,“双语(缅甸语、英语)+某一专业领域”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适应新的时代需求。

4.师资队伍建设。要培养合格的高端“复合型”翻译人才,教师应当首先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缅甸语翻译教学的教师不仅需要夯实语言教学业务素质,而且还需要具备对象国历史、文化、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广博知识;不仅要精通缅甸语言文学,而且还应该在其他学科领域具备一定的底蕴。积极搭建校际合作交流、创造学术进修机会等方式,可以从整体上提升师资队伍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四、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缅甸语翻译人才带来了光明的前景;同时,也对缅甸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挑战;缅甸语翻译人才培养事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改革培养模式,加强特色探索,整合教育资源,才能真正实现缅甸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蓝图,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阳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多语种人才培养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5。

[2]文秋芳 “一带一路”语言人才的培养[J].语言战略研究,2016,(2)。

[3]张曰培 服务于“一带一路”的语言规划构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论文作者:苏自勤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9月总第1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8

标签:;  ;  ;  ;  ;  ;  ;  ;  

“一带一路”背景下缅甸语翻译人才培养研究论文_苏自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