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现实的中国经济学的演进与发展_经济学论文

面向现实的中国经济学的演进与发展_经济学论文

直面现实的中国经济学演进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直面论文,经济学论文,现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渐进式过程。直面现实式研究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顺应了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下中国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中国经济学及经济学分析范式的四大变化

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处于不断创新中的中国经济学无论在基本理论分析框架还是在经济学分析范式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一,经济学研究摆脱了传统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的束缚,从研究对象只关注生产关系到同时十分关注资源配置。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只包括生产关系,甚至被简化为阶级斗争的学说。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深,经济学除了继续关注生产方式以及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外,更加关注一个社会如何配置稀缺资源,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问题,从而使经济学从一门纯粹的阶级斗争学说逐渐变成离改革开放和发展很近的致用之说。

第二,经济学研究从封闭式的一花独放到开放性的百家争鸣。过去,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一统天下,经济学研究盛行打棍子、扣帽子。改革开放以来,在实践中面临的许多现实问题需要经济学来解释,而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恰恰无能为力。于是,经济学界除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使之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外,还开始引进西方经济学的某些流派,来改造我国经济学的分析范式。这里既包括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增长理论、现代企业理论等西方主流经济学,也包括法国的结构主义经济学、美国的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以罗默为代表的分析学派等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尽管在引进与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中存在某些照搬照抄的现象,但在总体上看,它对于推进我国经济学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抹杀的。

第三,经济学研究从纯理论推导到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勇于直面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并力图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对这些重大问题给予实事求是的解释,进而提出各种政策建议,服务于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实践。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条化是过去长期形成的学风,研究者遵循的是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分析方法,只关注研究的结论是否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说过的话是否一致,从而导致理论的僵化。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学界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直面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如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理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增长方式的转换、收入分配的调节、国有企业的改革、经济紧缩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财税和金融体制的改革、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工业化与城市化、加入WTO之后的我国对外开放、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经济学界不仅对这些重大问题给予实事求是的解释,而且提出各种对策性思考,供政府决策参考。

第四,从单调的分析方法到多元化的分析方法。过去,政治经济学通行的是整体主义的阶级利益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对于理解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规律是很有用的,但在讨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稀缺资源如何最优配置时就显得单调一些。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国在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经济学界开始把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把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特别是在宏观经济的分析领域,计量经济的分析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在微观经济的分析领域,案例分析和博弈分析方法被广泛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创新大大加快了我国经济学研究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二、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时代的变迁赋予经济学创新的动力和平台。从我国经济学在最近三十年的发展轨迹可以感悟到如何始终保持经济学旺盛生命力的真谛。经济学理论只有保持其与时俱进的品格才会具有生命力。真正有生命力的理论并不是指那种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纯粹思辨逻辑,而是指那种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最后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理论结晶。概括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发展的最大特点,那就是从过去的教条主义束缚中解脱出来,开始走向社会,走向实践,以问题导向,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回答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重点与疑难问题,从而推动了经济学的创新。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证明,无论是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教条”还是西方经济学的定理都是危险的。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条化是过去长期形成的学风,但近来另一值得注意的倾向是把西方主流经济学教条化,强调应照搬西方的经济学教学模式,应按照主流经济学的逻辑来设计改革路径。其实,特定的制度环境和转型过程造成我国的企业、政府及家庭对经济变量波动的反应总隐含着某些特殊的诱因,而这些诱因很容易被看似相同的行为方式给掩盖起来。特别是当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受到怀疑后,经验实证被大大地限制。要试图从一堆杂乱无章的表象中理出有用的线索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仅仅从理论出发,常常会得出背离真实情况的结论。因此,为了准确揭示我国的经济运行特点,就需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进程,在吸收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注意中国的国情。

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总结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经验,从理论上科学地回答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一系列新问题,推动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努力建设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体系,对于我国经济学学科的建设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三、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与经济学的现代化、国际化

所谓中国经济学,实际上就是在部分吸收现有经济学分析体系中有价值的思想与分析方法,根据我国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拓宽现有理论的某些假设条件,或者通过案例分析、计量检验等来检验现有经济学的某些结论和基本原理,进而使这种经过修正和发展的经济学流派打上鲜明的中国烙印,甚至创立具有中国风格和气派的经济学分析体系。因此,应主张在理论的创新过程中坚持直面现实的研究态度和方法,这是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要求。也就是说的,当理论与实践相冲突时,让理论服从现实,而不是让现实适应理论。直面现实式的研究并非是不要理论,而是从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入手,通过对现象的深入剖析来检验现有的理论。如果现有的理论不足以回答所隐含的问题,那就需要反思理论本身,直至根据现实修正理论。

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实现经济学的现代化。学术界对经济学的现代化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极端的看法是,经济学的大厦只有一座,那就是以个体主义成本收益分析为主线的西方主流经济学。我国经济学家所做的工作就是为这座大厦添砖加瓦,实现经济学的国际化,不存在一个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中国经济学”。但另一派观点对此不以为然。他们根据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强调西方经济学的不适应性,主张推行经济学的本土化,即建立完全由我国经济学家独创的、以我国的经济运行为研究对象的、有独立分析范式的中国经济学流派。我认为,经济学的现代化既不是纯粹的国际化,也不是纯粹的本土化,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经济学的现代化当然离不开国际化。如果把中国经济学看成是与已有的任何经济学流派没有血脉关系、完全由自己独创的理论体系,那么这样的中国经济学很难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进行国际交流。因为,任何学术流派的产生和发展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的,人们对前人丰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仅可使后人少走许多弯路,而且使学术思想具有可交流性。由于长期的封闭以及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思维惯性,国内经济学研究常常不强调对经济学本身的贡献,认为这是理论脱离实际的闭门造车,而更关注自己的观点和对策是否被政府所采纳,是否得到社会的赞赏认同。在研究中强调的是“我怎么认为”,而不问自己“我为什么这样认为”,从而热衷于提观点,而忽视观点的证明。国外的经济学家则遵循学术传统和学术规范,强调学术观点的提出必须有根有据,因此计量分析和实证分析十分流行,这也导致了经济学研究的日益专业化分工。显然,国际化是走出上述困境的有效途径。

然而,国际化并非是经济学现代化的全部内容,特别是不等于照搬照抄西方经济学。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经济学受到了人们的青睐。这对于推进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是有意义的,但同时出现的对西方经济学的盲目崇拜是值得引起关注的,尤其是有些学者甚至用西方经济学的命题来检验现实,凡是出现的偏差的都是实践出了问题,甚至用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对接的程度来衡量经济学的现代化程度。事实上,受特定制度环境和转型过程的影响,中国的经济问题具有复杂性,有时用在严格假定下的西方经济学逻辑来梳理纷繁的经济线索是困难,甚至会得出远离中国国情的荒谬结论。这就要求我国的经济学家为了揭示问题的实质,是从现象出发,而不是从理论出发。这种从中国国情出发来吸收与消化西方经济学,创立既符合国际的学术规范、又能解决中国问题的经济学,被称之为经济学的本土化,它也构成经济学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因此,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实际上包含着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含义,即在吸收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注意中国的国情,在解答我国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时注意吸收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运行规律的理论与先进的分析方法。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实践为中国经济学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取之不尽的研究素材,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关注和研究中国的经济问题,原因就在于此。我国经济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的交互作用所推进的现代化过程将催生出中国经济学。

四、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内在要求

直面现实式研究研究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要求摆脱传统政治经济学重规范轻实证、重定性轻定量、重演绎轻归纳、重结论轻证明的旧轨迹,实现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创新。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实证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是考察经济行为的后果,并作出价值判断。实证分析则涉及解释和预测。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是为了解释各种经济现象,用观察到的事实来检验理论,并用理论来构造模型,进而运用模型来进行对厂商的经营决策和政府公共政策都很重要的预测。所以,实证分析就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

第二,重视计量分析方法。经济学要回答人们如何利用有限的稀缺资源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需要,这就需要知道人们需要什么,有多少资源,什么样的投入产出关系是最有效率等等。为此,就需要运用经济统计和经济计量方法去收集信息、利用信息制定个人的决策或制定政府的政策。为了作出更好的预测,就需要建立经济模型,即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假设关系,使经济预测建立在客观科学的基础上。

第三,更加重视经济观点的证明。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必须遵循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不仅应博览群书,而且更应深入实际,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重要的不在于有什么“新”观点,而是每一观点的得出是否有严格的论证,是否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考验。

标签:;  ;  ;  ;  ;  ;  

面向现实的中国经济学的演进与发展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