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本土化论文_董建华

论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本土化论文_董建华

黑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要:随着现代化步伐的逐渐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各种建筑风格的工程数量都有所增加,这是人们需求的体现,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也就有了提高,不仅仅要保证建筑的质量,还要打造独特的建筑风格,这样才能增添现代建筑的魅力,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如何进行现代建筑的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建筑的色彩设计以及形态设计等都是设计风格的重要体现部分,而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还可以融入一些本土化设计,这是彰显建筑特色的重要手段与设计思路。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风格;本土化

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本土化是属于建筑设计的基本元素之一,通过融入本土化的元素,能够增添一些人文气息,使得建筑能够更加的具有艺术性。这是一种独特的创作思路,也是建筑设计创新的体现,而要想设计出具有本土化的现代风格建筑,设计师就应该不段的丰富自身的文化涵养,同时对于一些新型材料、功能、技术等都能有所了解,只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将本土化设计现代建筑进行有机的融合,进而有助于建设出富有艺术魅力和时代气息的建筑,从而促进建筑行业更好的发展。

一、建筑本土化的概念及特点

本土化的设计思想最早出现在建筑界,有人称其为“乡土主义”或“新地方主义”。其本质特征就是强调环境差异,以表现民族性和地域性,如文化、历史、自然环境、风土人情、价值标准、消费习惯、习俗信仰等,在其土地上具有民族性的认同感。“本土化”作为一种设计观念,最初出现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中,后来经由费兰普顿、柯蒂斯等人不断加以开拓和倡导,一些从事本土化创作的设计师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方面的代表有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丹麦建筑师雅各森、瑞士建筑师马里奥?博塔等。

建筑本土化设计是指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科技水平,强调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强调乡土味和民族化的建筑设计创作倾向。主要表现在建筑设计中应尽量使用地方材料和做法,表现出因地制宜的设计特色;以及注意建筑环境、室内环境与当地风土环境、自然环境的融合,从传统的建筑和民居中吸收营养,使其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等。

二、影响建筑本土化设计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影响建筑本土化设计因素有很多,不同的因素,对于建筑风格的形成也是具有不同的影响的,自然因素就是其中之一。自然因素在建筑设计中是基本的考量要素之一,大部分的建筑风格都与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们能够将其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将自然元素融入建筑设计之中,然后建筑又从属于自然,能够融入到周围的自然环境中。具体而言,自然环境包含很多不同的方面,气候特征、地貌特征等都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而本土化的建筑风格的设计也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在设计的本土化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常常会根据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温度、湿度等条件的不同来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在建筑的形式、结构以及色彩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量,最后建造出具有特色的本土化风格的建筑物。

2.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也是影响现代建筑本土化设计的重要因素。一座著名的建筑物往往承载着一片浩瀚的历史,融入了风土人情等思想文化内涵,这也是建筑的魅力所在,而在对现代建筑进行本土化设计的时候,也要着重考量这一点。文化因素是建筑精神的集中体现,就文化因素而言,主要包含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以及宗教信仰等,而由于不同地区以及国家的文化都有所不同,所以本土化的设计理念也是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精神风俗以及历史文化等两个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这些特点设计师们就可以从文化因素方面入手,结合实际的情况对建筑所在地的文化背景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而设计出具有本土化风格的建筑。同时也能体现一些价值观和思想文化内涵等。

苏州园林正是在江南文化环境中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中国本土化设计风格,其建筑格局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和儒家“中庸含蓄”思想的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协调,讲究意境、借景寓情,追求天然含蓄、不事雕琢的艺术效果,散发着江南本土文化所特有的儒雅气息。

三、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本土化

1.与自然相融

建筑对自然的尊重是实现建筑本土化最首要和基本的条件,主要表现在建筑要适时、要适地,就是建筑要有一定的时代感,适合当今人文的需求和人们生活的需求,同时建筑要适合当地的气侯条件,当地的生活条件,当地的一些制度等等。如建筑师崔恺设计的三号别墅,该建筑位于长城脚下,从选址到设计到施工,都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与地域性特点,使整个建筑即有时代感,又具有浓郁的本土情怀,是中国本土建筑的优秀典范。如果仅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形式,比如明代的,或者清代,尽管是本土的,但却不属于建筑本土化的范围,因为它不适应现在的生活和现在人的需求。还有国外的建筑师在中国的建筑作品很多,其中也有一些并不适宜我国的环境,或者搬到任何一个国家去应该说都是不适用的,包括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等,比如国家大剧院、央视的办公楼等,这些都不是本土的,它不在于形式不本土,而在于形式以内的内容不本土,以至于为了建造它我们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且最关键会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包括经营者长期的付出代价,这个是值得关注的。

2与历史环境等相得益彰

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本土化还体现在与历史环境等能够交相辉映,尤其历史环境的变化,对于建筑风格的设计也是具有一定影响的,这也是设计灵感的来源。而在确定建筑方案之前,应该将建筑设计条件和建筑创作灵感的脉络关系进行具体的分辨,并在一定基础之上进行组织和提炼,这是建筑创作风格本土化形成的必要前提。

在40多年前,世界各地都涌现出了密斯风格的建筑物,如:巴黎,东京,芝加哥等等。密斯引领了世界建筑的另一种潮流,密斯建筑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是因为密斯建筑不管是在经济的层次上,适用的层次上还是在工业化速度的层次上,都与西方高度繁荣的工业社会需求将符合。但是在现代的社会中,密斯的建筑风格的受欢迎度逐渐的下降,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密斯是一个“吾道一以贯之”的人。文丘里曾经说过,密斯的“少”不是“多”,而是枯燥。文丘里的话语并非没有一点道理,在密斯的一生中,他的观点和建筑风格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动。但是时代在变化,以往的建筑风格和观点也不能满足现在社会的发展需求。建设工程技术并非有特别大的变化,但是建筑文化却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对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环境予以逐渐的重视。在很多时候,建筑创作的灵感都来源于环境,因此,环境的变化对建筑的创作灵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设计工作越来越彰显着它的重要地位,产品设计、形象设计、服装设计等都是具体的设计工作类型,正是有了这些设计工作,才能提高工作的质量,更好的推动时代的发展,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而在建筑行业中,设计环节也是重点,不仅仅是对图纸、方案进行设计,还要考虑对其建筑风格、形象、外观等进行设计,这是一个建筑魅力的真正释放的关键点。因此,就有人提出了建筑设计风格中融入本土化进行设计,事实也证明,这是创新的体现,通过融入本土化的设计,能够使得现代建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就彰显时代特色,从而成为标志性的建筑。

参考文献:

[1]任军强, 解金锋. 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本土化探讨[J]. 建材与装饰, 2018(5).

[2]杨奇志. 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本土化分析[J]. 中国住宅设施, 2017(4):4-5.

[3]侯健, 曹文涛. 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本土化探讨[J]. 冶金丛刊, 2017(10).

论文作者:董建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  ;  ;  ;  ;  ;  ;  ;  

论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本土化论文_董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