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景观设计在城市河道中的应用论文_吴凤莉

生态景观设计在城市河道中的应用论文_吴凤莉

潍坊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东省潍坊市 2610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及城市建设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河道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学原理,能够帮助人们寻求资源与空间利用的最佳方式,以此有效的降低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在城市建设中景观生态学原理常常被用于自然资源管理、土地利用、生物多样性以及区域规划等等,想要城市绿化既实现其绿化效益,又降低维护成本,同时还能促进城市生态的长久稳定,就必须综合生态学的各个原理,以此实现景观设计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关键词:生态景观设计;城市河道;应用

1河道景观设计原则

1.1自然优先原则

在河道景观设计的时候,首先应该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和维护自然景观的生态功能,以此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这也是景观设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自然景观包括原始的自然保留地、历史文化遗迹、森林、湖泊以及植被斑块等等,这些基本的景观在景观设计的时候应该要维持其生态过程,不能过度的开发。而河道景观设计中,河道两边的生态环境以及河水中的生态环境都会对其设计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应该优先考虑其本来的生态环境。

1.2持续性原则

持续性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必然的结果,这是一种人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的表现,同时这种持续性的表现除了能够满足人的正常生活需要之外,还能够对自然生态景观有一定的整合作用。人类的发展需要食物、水、健康、住房以及能源等等,景观生态包括生产力、生物多样性、土壤以及资源等,因此人类的发展必须以景观生态的持续性发展作为基础。只有立足于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应用于河道景观设计中就是利用河道景观的各种类型和格局,以求实现生态、社会以及经济的同步协调与发展,同时实现景观的最优利用。

1.3将地方性和文化性相结合的准则

天然景象和人文景象是彼此和谐统一的,在河道规划过程中,不只要遵循天然性的准则,这个区域特有的人文特色还要被充分挖发现,在河道景象的规划中融入人文特征,提升城市河道景象中的人文标志性魅力。

2城市河道中的生态景观设计应用

2.1进行河道线性设计

线性河道的规划是生态景观在城市河道中的首要使用,进行河道的线性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在河道的线性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河道不仅要与实际要求相协调,而且要与近自然生态景观的原则相协调,深度比例,泥沙体积,流速等实现动态平衡并发挥作用在通量函數和重要作用。其次,在精简线性流动的过程中,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来设计不同的海岸线,合理利用土地,接管不同的路段,形成广阔而狭窄的水景。

2.2水下森林营造

在城市河道景观生态设计过程中,沉水植物(如苦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等)不仅是生态环境平衡的主要支撑,而且是水生生物生存的基础。因此,为提高城市河道水环境净化能力,城市景观生态设计人员可利用水下森林营造的方式,合理设置沉水植物。通过沉水植物的合理营造,可降低水体中磷、氮富存导致的水环境污染。若水环境处于稳态平衡状态,则沉水植物可呈现正常的生长态势。反之沉水植物会逐渐死亡、消失。需要注意的是,在沉水植物设置过程中,相关人员应综合分析温度、基质、营养物、光照强度等因素,结合城市气候及水体环境,选择合理的沉水植物类型。结合水生动物的适当投放,可以有效调节城市水环境质量。

2.3河道植被景观规划设计

河道植物的景观设计可以创造城市的生态环境,所以,在城市的河道景观规划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尤其是植物的形状和大小,都是影响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在进行规划时,必须要注意植物与植物之间的距离以及植物与绿色空间的设置。优美的生态环境可以缓解人们疲惫的心情,优化城市的风景。所以,使用植物进行景观规划时,需要结合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来确定设计方案。例如夏日炎炎,可以在空旷的绿色空间搭建休息的亭子。也可以根据地方区域来确定景观设计的方案,就像南方的植物乔灌木,可以搭配植物的造型和草坪进行设计。对于植物的景观规划设计,必须要保留当地植物,再融合外地的植物,表现植物的多样化。并且,需要注意季节的划分,保证一年四季都有花有草。

2.4生态演替以及顶级群落生态原理在河道设计中的应用

顶级群落指的是在当地的适宜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得到的最具有适应性和最大稳定性的群落,这是自然界非常珍贵的本底,同时也为人类活动提出了一定的约束条件和评价标准,为河道景观设计中生态系统的建立提供了主要方向。在河道景观设计中,应该根据地带性植被的类型进行设计,保证植被的选择能够适应当地的发展,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观赏性,以此实现具有城市特点的生态环境的建设。

2.5采用生态护岸材料

2.5.1生态混凝土

生态混凝土又称为环保型混凝土田。它能保证水边坡安全稳定又能与生态系统协调共生,还能为水边的生态修复提供强有力的条件,起到维护保护水体生态,提高自净能力的作用能力,将对地球和生态环境的负荷降到最低。

2.5.2植物相容型生态混凝土

植物生态混凝土大多数利用多孔混凝土以及大孔混凝土孔隙部分的透气、透水等性能,渗透植物所需要的营养,是具有改善植物的生态条件的混凝土及其制品。

透水的作用是在公园、人行横道等地方运用植物相容型的生态混凝土,地下水资源得以及时补充,水土湿度长期保持,对排水设施方面有很大减负作用。

减轻热岛效应。遵循科学合理的绿色建设,根据当地环境因素基础采用绿色植物,使过去的“见缝插绿”变成“规划建绿”,增加城市绿色空间,吸收噪音和粉尘。

锚固作用,植物的垂直根部穿过斜坡的表面并锚固到更深的稳定的岩土表面,其作为预应力锚固效应。更深的岩土层可以被树的根部锚固影响。

加筋作用,在土壤中草的根部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土壤是坡地土壤和草根的一致材料。草根可以被看作具有预应力的三维增强材料,有利于增加土壤的强度。

2.6有效进行景观生态设计

城市作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心,生态环境设计也随之收到重视,它与城市形象有关。其中设计要求有以下几点:当地条件作为基础,是当地地形的原始形状尽可能保留,统一设计为渠化河道是不可取的。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把周围的历史和文化古迹相连接,把河流景观的设计和文化概念相融合。突出显示的关键点,就是在河流的某一个距离上建立主题突出显示。河流作为主题的又要选择,文化和历史的直观体现。河流形成的特征,必须具有自然特征。生态石笼护坡的具体应用研究:这种护坡模式是近年来较为新兴的生态模式,它在河道体系的防护工程中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对于维护和恢复河流的生态环境,这种新型材料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河道不仅是重要的水利设施,而且对城市整体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依据我国水系规划总体目标,为保障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区域规划人员应将河道综合治理及景观设计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在河网水系整治方案设置的基础上,细化防洪排涝指标,构建完善的水利设置及景观管理布局。全面提升城市河道水网生态面貌及防洪排涝能力,为区域水系建设及现代化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港.河道治理工程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5):196-197.

[2]李单丹.农村河道护坡治理模式及生态护坡应用探讨[J].地下水.2018.(01):209-210.

[3]宋岩.浅谈河道治理工程中存在问题及措施[J].地下水.2018.(06):224-225.

[4]李强.关于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讨[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8.(06):30-31.

论文作者:吴凤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生态景观设计在城市河道中的应用论文_吴凤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