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的发展,既能够提升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对群众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形成保护,推动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因此,对于国家以及大众来说,水利工程开展标准化管理,保障水利基础安全和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同时,在水利工程运行期间,对工程实行标准化管理,是决定工程功能合理发挥的关键。为此,本文将以水利工程的管理为分析对象,对如何强化水利工程的标准化管理进行探索。
关键词: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管理实践;管理探索
1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大部分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对管理工作形成高度重视,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较为严重,也没有构建完整的管理体系,这一问题的存在,导致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时没有依据可循,从而形成了盲目管理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工作效果。同时在具体工作中,由于制度的不明确,导致部分施工人员会存在懈怠心理,对于自身的责任也会进行推脱,严重影响了工程安全;其次,很多工程管理单位都没有构建完整的工作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不明确。经调查分析显示,80%的水利部门在开展管理工作时,缺乏对行业职工的培训,也没有对管理规章进一步贯彻,导致标准与实际情况产生了严格的不符,影响了工作效果。同时所应用的水利工程管理法规内容阵旧,观念落后,其与现代水利工程管理存在较大的脱节情况;第三,水利工程由于管理环境比较恶劣,大部分能力较强的人才都不愿长期留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更有人存在怕苦、怕累、工作待遇低的思想,而是选择薪酬高,待遇和工作环境更好的职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人员的缺失,导致水利部门技术人才不足,整体人员技能较差。人员素质的不达标是导致工程管理工作严重受到影响的一个主要因素;最后,在水利工程的管理过程中,其内部的工作人员缺少先进的科技知识,不能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应用。在信息更新速度逐渐加快的当今时代,不对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会导致工作人员无法及时地接受工作实时信息,造成工作延误,管理失误,这不仅会对工程的管理以及功能发挥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人员安全以及社会稳定形成威胁。
2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具体对策
2.1强化标准化管理制度的构建
首先,管理者在开展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之前,管理人员一定要对水利工程进行了解,掌握工程性质以及主要功能,结合具体工作的管理内容,制定完整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并上报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就可以将标准化管理制度下发到各个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求其对此进行有效贯彻,使之能够由计划有标准的开展管理工作任务,从而有效开展标准化水利工程的管理。其次,在进行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自身应严格贯彻有法必依的相关理念,认真解读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将其整合到整体的管理工作中,强化整体管理工作的法律性以及严肃性,推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最后,在工程建设时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时,管理人员一定要严格落实执法必严的工作原则,当发现工作人员存在操作等问题,或者产生违反安全制度的行为时,一定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处理,情节严重者可以予以经济处罚以及开除等惩罚措施。同时在此期间,管理人员一定要坚持正确的工作意识,严格杜绝受贿、打同情牌等情况的存在,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的工作人员,保证管理工作的公平性以及公开性,使得受处罚人员能够信服,以推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2完善标准化管理的信息平台
众所周知,水利工程所在位置,地形复杂,管理环境差。不同区域的水利工程自然也会存在一定的不同,因此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也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况构建完整的管理方案,保证工作的有效落实。一般情况下,一个区域或流域的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定期的工作对接,共同对水利工程运行中的管理问题以及管理情况进行分享,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但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中,大部分水利工程管理人员都会聚集到一起,面对面的开展管理工作,这一模式的存在既会浪费较多的时间,同时也无法形成较高的工作效率。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管理人员们就可以对现代科学信息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通过构建信息平台的方式进行信息共享,以此有效强化工作的标准性以及科学性。此外在日常工作中,水利工程的管理者也可以定期将工程管理方案上传到网站中,以此形成报备工作,帮助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及时接收到工程信息,并能够对其形成综合性的有效控制。
2.3强化管理人员管理技术水平
俗话说,人员质量是决定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倘若管理人员自身都不具备较强的管理水平,那么整体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自然无法得到有效的质量保障。因此在开展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任务的过程中,水利部门的高层人员应对以下几点内容形成有效贯彻:首先,在招聘管理人员的时候,水利工程的人事专员应适当的提升招聘标准,针对于一些并未接受过专业培养以及专业教育的应聘者一律不予聘用,从工作源头上控制住标准化管理工作质量;其次,针对于内部现存的管理人员,水利部门应定期对其进行技能考核以及技能培训,促使其在培训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管理意识以及管理能力。省市级的水利部门可以定期引进一些水利工程相关的工作人才,邀请其为内部人员进行技术讲授活动,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有效完善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认真贯彻。
2.4扩大资金投入强化标准化管理
总体来说,水利工程是一项会耗费大量资金的工程。一般情况下,水利工程的建设环境都比较恶劣,条件也比较艰辛,倘若水利人员无法形成较高的薪资报酬,那么其自然不会参与到这项工作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政府部门需要拿出一定的资金,对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弥补工作条件的缺陷;其次,在水利工程开展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工作设备以及工作材料都会形成较大的损耗,其内部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以此强化整体的工作基础设施,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稳步推进。因此,在开展标准化工作的过程中,管理者就应该对资金实行有效管理,严格控制每一项支出的去向,提升资金应用以及资金投入的效果,保障工程建设质量以及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效益。
3、越城区鉴湖街道水库标准化运行管理工作制度的实践
为加强水库的标准化管理,保持工程设施的安全、完整、正常运用,保障水库安全运行,确保下游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鉴湖街道办事处对水库的安全运行管理全面负责,总负责岗对水库安全运行管理负直接责任,各运行管理岗为水库运行管理第一责任人。工程巡查岗主要负责水库的日常巡查工作;蓄放水管理岗主要负责水库的蓄水管理和放水管理工作;维修养护岗主要负责水库的日常维修养护工作。发现险情或安全隐患时,工程巡查岗、蓄放水管理岗等需在第一时间向总负责岗报告,紧急情况下应向鉴湖街道办事处和越城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防汛指挥机构报告。水库有垮坝危险时,总负责岗应立即向可能影响范围发出警报,并协助上级部门做好相关应急管理工作。新上岗的总负责岗、工程巡查岗、维修养护岗、蓄放水管理岗人员必须经过水库运行管理业务及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在岗人员每年应按规定参加必要的水库运行管理业务及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
3.1应急管理制
各水库应急管理工作由鉴湖街道办事处结合区域应急管理工作制定,各管理岗位应积极参与应急演练和区、市防指发布的应急响应。街道办事处加强防汛抢险救灾知识宣传;落实防汛物质调运与供应;落实干部动员群众做好安全转移工作;调动附近常备抢险队伍力量上坝集合待命;做好维护治安秩序,确保防汛队伍及物质及时到位。水位下降后,有计划、按步骤撤退人员,先撤常备抢险队伍,直至确认无险情时,再撤走管理队伍。当水库发生大坝、溢洪道出现异常渗漏、裂缝、滑坡;蓄水区两侧山坡出现裂缝、滑坡;蓄水区水位超过设计洪水位安全隐患时,各运行管理岗应初步分析是否为险情或发展为险情的可能。
险情发生后,工程巡查岗、蓄放水管理岗应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特别紧急时,可越级上报。总负责岗接到险情报告或发现险情后,应立即向鉴湖街道办事处和越城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防汛指挥机构报告,并现场察看险情动态,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险情发展。总负责岗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并做好应急管理及险情报告的记录工作,其他运行管理岗积极参与应急管理工作。.当水库发生险情时,需24小时有人值守,直至险情消除。
3.2工程检查制
日常巡查由工程巡查岗负责;总负责岗、工程巡查岗按要求配合并参与鉴湖街道办事处组织开展的汛前检查、年度检查、特别检查。现场检查范围包括坝体、溢洪道、放水设施、启闭设施、管理设施、水面、其他管理和保护范围及近坝岸坡。工程检查的内容保证全面、细致、无遗漏,工程检查的记录应保证详实、客观,发现问题或隐患及时上报总负责岗。
3.3蓄放水管理制
水库蓄放水管理工作应服从鉴湖街道办事处、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及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指令及要求。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库,应根据上级要求控制水位运行。水库租赁、承包或从事其它经营活动不得影响水库正常运行。由蓄放水管理岗负责水库的放水管理工作,并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执行,不得随意改变、简化操作步骤。蓄放水管理岗需做好放水工作的工作记录。
3.4维修养护制
维修养护包括日常维修养护和年度维修养护。日常维修养护一般由维修养护岗实施,年度维修养护由总负责岗组织实施。日常维修养护工作由维修养护岗做好工作记录,年度维修养护由总负责负责做好工作记录。
3.5防汛值班制
水库进入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加强值班管理:(1)防汛值班实行24小时2人在岗值班制,不得擅自离岗;(2)做好水雨情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包括观测记录每日8时的上下游水位、日降雨量、蒸发量,按规定做好测报汛工作。(3)做好防汛信息传递。实时掌握水库及流域汛情;(4)做好防汛值班记录。按要求填写值班记录表,内容完整,字迹工整、清晰;对来往电话要记录清楚日期、时间、单位、姓名、事由等,并做好信息反馈。
几年来,鉴湖街道按照水库标准化运行管理制度在全街道水库运行管理实际工作中的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为建设水利标准化工程创造了条件。
4、结论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将标准化管理的方式与工程工作体系进行融合,既能够有效的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浪费,强化整体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对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的现象进行有效的控制,提升整体的工程效益。因此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就需要对标准化运行管理方式进行合理应用,为其构建相关的标准以及信息平台,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扩大相关的资金投入,对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推进形成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邱志章,朱连伟.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构思与实践——以浙江省为例[J]. 浙江水利科技,2019,47(01):58-60.
[2]冯超.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的创新研究[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6).
论文作者:邱兴木1,邱赓锋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工作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水库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险情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