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关注,食用观念从吃的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然而作为检验机构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持续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做好质量控制,进而为检验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不过当前实验室质量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本文主要阐述了实验室质量管理现状以及如何做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
检验检测是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保证食品安全,维护市场稳定,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可以确保实验室开展检验检测、科研等工作的质量。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和设备也在不断完善,采用传统的实验室质量管理方法显然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因此需要加强质量控制与管理。
一、实验室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流程不明确
当前我国实验室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工作流程不明确、责任划分不科学,在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诸多环节,而每一个环节的技术人员都需要肩负自身的责任,必须把责任落实到个人,才能确保整个产品监控任务和目标的实现,然而在实验室质量监控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检验人员对检测流程不明确职责定位模糊的问题,使得产品的检验数据存在一些问题[1]。
(二)检测人员素质不高
开展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检测人员自身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技术能力,然而当前实验室检测产品的过程中部分人员主要借助自身的检测经验对产品质量进行判断,存在检验流程不科学等问题,使得实验室产品的检验结果存在很大风险。与此同时部分检测人员对于设备的运用也存在不科学情况,比如对设备的使用方法,对实验条件缺乏相关了解,对于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也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
(三)质量管理方法不科学
想保证实验室产品检测达到标准,必须要保证良好的实验室检测环境,然而当前存在实验室存在设备不齐全、管理方法不健全等问题,具体说来体现在实验室相关部门未能协调相关工作、建立起完善的沟通机制,使得在出现问题后,不能及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在实验室环境的管理上,主要是依靠个人对整个系统进行日常维护,需要相关人员具有专业知识,但是实验室产品质量监测量较大,仅依靠相关人员进行管理容易出现漏洞,影响实验室质量管理效率。
(四)档案管理不科学
实验室质量管理不仅需要对产品加强检测,同时也需要对相关档案资料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档案的安全性,然而当前部分实验室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这样就容易导致实验数据出现泄露问题。
(五)培训体系不完善
要想打造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对客户的要求进行了解,在当前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忽视客户意见的情况,或者按照固定的实验流程进行操作。因此需要实验室加强队伍建设,切实开展好业务和技术培训工作。在开展培训工作的过程中,很多内容未与当前实验室质量管理发展需要相符,或者经常采用固化的培训模式,不能显著实现检测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
(六)考核机制不健全
开展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需要对检验人员的工作成果进行科学评定,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当前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下很多实验室未能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这种情况就容易导致检验人员的工作不能被监督,长此以往检验人员容易出现麻痹大意思想,影响检验检测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如何完善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
(一)明确控制对象
要想确保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系统完整的进行,需要对实验室内部各个机构和部门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各部门的分工协作,共同参与到产品检验检测当中,通常来说,质量管理体系控制需要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需要对各种资源加强控制,其中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检测方法;其次,需要加强实验过程的控制,其中包括样品取样、样品分析、记录结果、数据处理和检测报告生成,需要杜绝数据和信息的漏记和输入数据不及时等问题;最后要加强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控制,不仅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还需要做好与客户的交流,确保检测结果公平公正[2]。
(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为使各项工作规范化,使管理保持相对稳定,应将管理体系文件化,管理体系主要是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其中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涵盖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以及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质量手册是对整个管理体系的内容进行描述,是检测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能够对实验室质量管理起到指导性作用;程序文件是描述为实施管理体系所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或岗位的活动,明确活动的途径和职责;作业指导书是质量控制的关键,需要检验人员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实施,其中包括技术规范,技术标准以及检测方法等。
(三)完善控制方法
第一,做好实验室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是实验室管理层(最高管理者)定期系统对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以确保其符合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管理评审通常12个月一次,由管理层(最主管理者)主持,参会人员为各部门负责人、技术代表、质量监督人员,通过评审,得出的相应变化或改进措施予以实施,并确保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第二,实验室内审,内审是实验室自行组织的管理体系审核,按照体系文规定,对管理体系各个环节组织开展的有计划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活动,内审应由取得内审员资格的人员进行,通常每年一次由质量负责人策划并制定审核方案,审核方案覆盖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内审过程及其采取的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均应予以记录,记录应清晰、完整、客观、准确。
第三、设备检定及维护,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采用核查、检定或校准等方式,以确认其是否满足检验检测的需求,所有需要检定、校准或有有效期的设备应使用标签、编码或以其它方式标识,以便使用人员易于识别检定、校准的状态或有效期。在检测期间由于人员的操作不当或者出现数值异常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对实验设备的使用,贴停用标识,待设备修复验证性能正常后方可再次使用该设备。
第四、做好实验室期间核查,实验室应根据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情况来判断设备是否需要进行期间核查,判断依据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检定或校准周期、历次检定或校准结果、质量控制结果、设备使用频率、设备维护情况、设备操作人员及环境的变化、设备使用范围的变化等。
第五,人员培训及考核,实验室应根据质量目标提出对人员教育和培训要求,并制定满足培训需求和提供培训的政策程序,培训计划既要考虑实验室当前和预期的任务需要,也要考虑检验检测人员以及其他与检验检测活动有关的资格、能力、经验和监督评价的结果;考核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内外部质量控制结果、内外部审核、不符合工作识别、利益相关方投诉、人员监督评价和管理评审等多种方式对培训活动的有效性并进行评价,并持续改进培训以实现培训目标。
第六,实验室质量监督,实验室应由熟悉检验检测目的、程序、方法和能够评价检验检测结果的质量监督员,质量监督员应按计划对检验检验检测人员包括新进人员和在培人员开展的检验工作进行监督,根据监督的结果对人员能力进行评价并确定培训需求,做好监督记录并输入管理评审。
第七,实验室能力验证比对,实验室能力验证主要是利用实验室间的比对,判定实验室的检验工作的有效性,主要是为了确定实验室进行特定检验的能力和水平,以及监控实验室的持续能力。具体说来,通过仪器比对实验、人员比对试验、实验间比对实验、标准样品验证试验实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实验室管理中,需要不断持续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和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通过质量控制和规范化管理,确保检验人员遵守操作流程,规范其检测行为,最终确保检验数据科学、准确。
参考文献:
[1]刘红, 戴忠仁.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J]. 科学技术创新, 2017(8):109-109.
[2]冯雪凤, 陶志嵩, 施鸣. 核医学科实验室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及经验交流[J].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9, 39(5):312-313.
论文作者:宋明雄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9
标签:实验室论文; 人员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设备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 质量论文; 《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