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基坑的支护设计及岩土勘察技术问题探讨论文_杨昌才

关于深基坑的支护设计及岩土勘察技术问题探讨论文_杨昌才

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摘要: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多,深基坑项目也随之增多,深基坑的支护设计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简要阐述了在深基坑支护勘察工作的重要性,并对其勘察技术及勘察要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设计;岩土勘察;技术

引言

深基坑的支护设计与岩土勘察技术是经常用到的技术,在施工前都要分析附近的土层和环境,确保这一地区的环境适合这类工程的建设,才能继续下一个环节的操作。在基坑设计中,必须反复进行校对,发现问题即刻上报,把安全隐患彻底消除掉,另外,需要加强对地下水的处理工作,以免发生渗漏等其他一些问题,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1、勘察工作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重要性

在施工过程中深基坑需要开挖岩层,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破坏施工地区岩层的岩性,我们需要充分地了解这种破坏所带来的弊端,因此,施工前需要勘查施工地区的地质情况,并结合勘察的结果制定出对应的支护设计方案,使深基坑符合开挖过程中的要求。深基坑工程进行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问题(如支护方案选择、地质性质、地下水处理等),深基坑的岩土勘察对基坑支护方案、施工方案、排水方案的选择与制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深基坑支护设计的应用分析

施工前,预先对基坑周边环境实施勘查,能起到保护基坑的作用,预防其破坏环境。在勘查其周围环境时,需遵循下面几个原则:第一,重视程度要高,不管是单位领导还是施工人员,都必须对这项工作有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真正的开展环境调查,同时做好相应的指示,根据规程展开工作;第二,重视方案的设计,特别是在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之前,务必要做好每项设计工作,同时需要反复校对设计方案,避免异常情况发生;第三,重视地下水的处理,由于在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会受地下水的影响,比如渗漏等情况,如果这一问题处理不好,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支护的安全性,所以深基坑的支护施工人员需要对这项工作引起重视;第四,重视勘察的质量,相关单位务必要派遣专业人员对其质量进行管理。相关勘察公司对深基坑支护周围的环境勘察分析得越详细,越能给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提供详实的信息,进而为顺利开展施工奠定了基础。通常来说,对深基坑支护周围环境调查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基基础情况及周围建筑物分布的情况;(2)周围道路的分布情况;(3)建筑物和深基坑支护之间的距离;(4)各条道路和深基坑支护之间的距离;(5)线路和管道的分布情况(比如地下电缆通过情况,地下输水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分布及使用情况,各个沟道的构造等;(6)地下浅层是否有障碍物存在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基坑勘察技术分析

3.1勘探孔

岩土工程基坑勘探中应用的勘探孔主要分一般性孔和控制性孔,通常情况下一般性孔占总孔数的2/3,控制性孔占1/3,两种勘探孔在平面上相互交替布置。根据以往的基坑勘察经验,当前基坑勘察中应用较多的主要有静力触探孔和取土标贯孔,静力触探孔通常是一般性孔,取土标贯孔是控制性孔。另外,结合工程的场地条件,可以使用其他一些勘探孔,例如坑探、槽探、挖探、手土钻等。具体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选择的布置,以使勘察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3.2钻探取样与原位测试试验

钻探取样与原位测试是对岩土工程基坑开挖范围内分布的土体(如,淤泥质土、粘性土、砂性土、残积砾质粘性土、下卧基岩、人工填土等)实施取样和测试的一种勘探方式,它是基坑勘察的一个重要手段。钻探取样能够穿透软弱地层,更加直观地反映所揭示的地质特征;钻孔的数量和深度按照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根据具体的地层情况来确定,在实际工作中,倘若地层有较大的变化且下部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比较差,设计要求的孔深不能达到持力层设计的要求时,钻孔深度可适当地增加。所取岩土样可在土工实验室展开系列试验,以分析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原位测试试验的方法包括: 静力触探、十字板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波速测试、物探等。静力触探和十字板试验是确定软弱土层性质的重要方法。标准贯入试验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是确定该区软土与粗粒组砂土、砾石土、卵石土、漂石土及碎石土物理力学指标与密实程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判别全风化和强风化岩的重要依据之一。波速测试可对场地类别进行评定。物探可有效地查明下卧基岩的完整性和岩溶的发育情况。

3.3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顾名思义就是根据现场的水文地质进行抽水试验的方法,此方法可以更详细地掌握基坑范围内地下水水位的变化情况,从而查明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为基坑地基处理、降排水方案设计、施工组织提供详细的水文地质基础数据资料,它是基坑勘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常可依据基坑大小布置1—2组抽水试验,每组抽水试验由观测孔与抽水孔构成,观测孔可布置1—2条观测线,布置2条观测线时,观测线可布置成“十”字交叉的形式,一般每条观测线上布置3个观测孔。抽水试验的具体步骤如下:一,静水位观测,在抽水试验开始前对静止水位进行观测并记录详细的数据;二,动水位、出水量观测,在抽水试验开始后间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水位的变化情况,持续到水位较为稳定为止;三,恢复水位观测,在抽水试验结束之后按照相同的时间间隔对水位进行继续观测,直到水位稳定为止;四,数据整理,根据以上三种试验情况下的水位变化情况、流量和时间等数据开始绘图,同时根据图表进行分析以便对抽水试验中水位的异常变化情况做到及时的了解,进而使勘察人员更清晰的了解基坑范围内土层的水文特征,最后为基坑地基处理、降排水方案设计、施工组织提供详细的水文地质基础资料。

4、岩土工程与软质岩石基坑工程的勘察要点

4.1岩土工程条件分析

岩土的分布特点、岩土的腐蚀性、地层结构与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的资科是保证支护方案选型、基坑稳定性分析以及内力变形计算工作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因此必须确保其资料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并对勘察记录的资料进行全面、科学地分析。

4.2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分析

评价工作在考虑岩土工程内部因素外,应该同时对工程环境外部因素进行考量,评价内容不能只考虑内因或外因,二者应该同时进行。对岩土工程内因的评价内容包括岩土分布特征、地层结构、基坑侧壁岩石风化及软化程度、岩石开挖暴露与浸水时的抗风化及抗软化能力、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工程环境外部的评价内容主要有外来水体的诱发边坡失稳分析、工程周边环境的不利因素的分析等。

5、结束语

深基坑支护系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水平。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除了要注意操作人员的技术之外,还要做好每一个工序的监督管理工作,避免由于工作压力大,或者是为了追赶工程进度而忽视了质量问题,除此之外,对施工区域的岩土勘察工作也非常重要,它可以客观的了解施工的地理环境,避免发生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白洪潮.深基坑支护技术方案的选择及其优化设计[D].长江大学,2012(04).

[2]朱哲峰.岩土勘察工程行业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0).

[3]郑喜亮.岩土勘察技术及深基坑的支护设计[J].建筑技术开发,2016(05).

论文作者:杨昌才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5

标签:;  ;  ;  ;  ;  ;  ;  ;  

关于深基坑的支护设计及岩土勘察技术问题探讨论文_杨昌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