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的上升,促进电力企业不得不对配电网进行改造升级,以顺应当前现代化建设潮流,逐步提升电网运行质量。智能电网建设工作正在全面开展,配电自动化应用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升。智能配电网自动化程度的增强,是优化电网资源配置的重要推动力,能够改善电网的整体运行效果。本文将从提升配电自动化实用性、配电自动化的高级应用和智能电网自动化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实践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为我国电网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实践
在配电自动化的实践过程中,除了应该考量经济性要素外,还要确保配电网运行的高效性,满足当下社会的用电需求。在智能电网当中,配电系统是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运行质量决定着电网的建设水平。对于局部以内配电网开展自动化建设,是传统配电自动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较小的建设范围不能够真正对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因此,可以通过提升运维管理水平和提高自动化覆盖率的方式,完善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对于配电自动化实用性进行优化。与此同时,还要重视配电自动化的高级应用问题。复杂的线路状况、多样化的接线形式和缺乏可靠性的监测数据等,都会对配电自动化的高级应用造成影响。为此,应该通过动态感知与预警、遥感辨识等进行优化。
一、配电自动化实用性的提高策略
(一)加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运维管理
分散性分布是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的主要特点,与此同时具有较多的数量,因此在运维管理中存在诸多困难。为了降低运维管理工作的难度,对于配电自动化终端运行状况进行进行优化,需要满足配电自动化终端的即插即用,这也是增强系统实用性的主要措施【1】。为此,则需要在配网中加强IEC61850标准的应用,终端的免维护可以通过IED设备自动配置与自动注册等实现。建模工作应用于软件模块、支撑环境和终端设备的处理当中,提升运维管理工作的自动化水平,在此过程中需要借助于系统软件与采集自动化装置的监视和控制功能。这种方式也能够可视化呈现系统运行状态,有利于维护人员提升工作效率。监视管理通信设备,明确自动化设备运行状态与通信状态,也是加强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的主要手段。
(二)提升自动化覆盖率
局部范围的试点工作,不能够真正提升配电自动化系统水平,产生的价值往往较小。为了促进配电自动化规模效益的提升,就应该相应地提升自动化覆盖率。与此同时,自动化覆盖率受到通信基础、电网规模和设备等因素影响,这也是工作开展中应该加强重视的主要内容。为了满足系统实用性建设要求,不必将遥控、遥测和遥信等设置于每一个监控点,一遥与二遥终端设备的运用,能够满足电网监测需求。这种方式有助于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区段故障并采取解决措施,是提升供电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为了促进信号的可用性与准确性,应该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故障指示器信号的管理,防止出现漏报和误报问题。
(三)主站系统的实用性功能
综合性配电设备运维管控,逐渐替代了单一的监控应用,这是配电自动化发展的主要特点,使得主站系统功能逐渐优化。在主站系统中实现运维检修管理功能,是当前工作开展的关键点。综合评估多源数据,是提升研判准确性的基础与前提,此时就需要对安全Ⅰ区和安全Ⅲ区数据进行综合利用。在建模过程中,PMS和GIS系统的应用较为广泛【2】。为了防止建模不准确和电气拓扑连接不一致等问题的出现,应该以自动成图技术为基础,对建模过程进行不断优化处理。
二、配电自动化高级应用
(一)配电网动态感知与预警
定量感知当下与未来电网的运行状态,是存在于配电网建设中的难点。关键源信息也会受到其他干扰告警信息的影响,导致定位工作存在难度,不利于对其关联性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报警的分析,也会受到繁杂运行信息和电网规模的影响,因此在定量分析电网当前与未来状态时,可以采用动态感知与预警功能实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深入研究相关告警信息的过程中,能够以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作为参考,对于关键源信息进行精确定位,明确信息之间的关系和相关缺陷。另一方面,也能够实现信息的主动推送,提升了电网运行效率。
(二)遥信辨识与简单状态估计
关联性分析故障指示器数据、PMS数据、公专变数据、拓扑连接关系和终端采集数据等,为遥信辨识与简单状态估计工作奠定基础。其中主要包括分析重载情况、开关和刀闸遥信准确辨识与可疑辨识、分析合环运行、分析量测采集、分析母线越限、分析区域不平衡和综合评估等等【3】。
(三)大面积停电辅助决策
对于配电网络运行方式的优化,是大面积停电时的关键工作,通常会采用快速恢复供电的方式,能够对大面积停电造成的损失进行控制,其主要弊端是难以获取实施策略。对设备动作频率、动作次数和甩负荷数实用化策略进行分析,以恢复次序、批量动作次序和操作票一体化为基础,促进大面积停电中操作效率的提升。母线失压扫描与变电站失电扫描的自动化,是大面积停电辅助决策的主要优势,也能够自动生成相关策略。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情况的不同,选择合理的生成策略。
(四)配电网智能操作票
配电网智能操作票作为一体化综合系统,融合了DMS、现场防误、EMS和PMS等数据,GPMS调度申请单智能开票功能得以有效发挥。与此同时,自动挂拆牌和置位、红黑图在线异动开票和现场防误校验等功能也得到有效强化。开票工作可以在模拟状态下完成,能够有效减轻调度员的工作负担【4】。以红黑图开票、模板手动开票、实时数据读取和自动开票等为基础,满足了安全防误校核工作需求。
三、智能电网自动化发展趋势
(一)新技术的运用
新技术的引进与使用,是提升智能电网自动化发展速度的关键,尤其是对于载波与电力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系统适应性的增强,电价信息的发布可以实现无人化操作。为了促进通信速率稳定性的提升,可以对配电载波通信技术进行合理运用,对智能配电网远程读表功能进行优化。不断创新相关用户电力技术,也能够促进通信渠道的拓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供电服务。充分结合微处理技术与低压配技术,能够适应极限负荷的工作需求,防止用户用电质量受到影响。
(二)配电网运行方案的优化
为了促进社会效益的提升,满足电网建设规模的扩大化需求,必须以当前实际状况为前提,对配电网运行方案进行优化与调整【5】。对于企业运营成本的控制,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也是提升社会效益的主要措施。明确电力企业的经营发展方向,促进电能质量提升的同时,满足用户的用电服务需求。在工作开展中要深入分析配电网运行性能,合理控制配电系统的管理效率。
结语
实时检测配电自动化系统,是提升智能配电网建设水平的基础与前提,应该从从提升配电自动化实用性和配电自动化高级应用入手,满足电网建设需求。随着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电网的运行质量必然会得到增强,为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锋,陈坚,魏蔚,李晓东,徐彰.智能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01):99.
[2]苏星光.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实践探讨[J].居舍,2018(36):181.
[3]李耀航.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3):119.
[4]叶鹏鹏,范宏亮,谷雨.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实践的几点探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16):101.
[5]冯洋.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实践的几点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8(06):237-238.
论文作者:陈康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电网论文; 配电网论文; 智能论文; 工作论文; 系统论文; 数据论文; 需求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