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培养路径探析论文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培养路径探析

王 云1,李丽娜2

(1.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1442;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 100872)

摘 要: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重任。文章旨在探析如何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模式,总结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给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

一、创新创业背景及意义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它能够充分体现一个社会经济体的活力。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国家未来发展的重任,又恰逢我国经济要实现转型升级,其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刻不容缓。

钻孔表层为第四系土层所覆盖。据BK58号钻探揭露及地质填图资料,预测钻孔地层由老到新有:侏罗系下统延安组(J1-2y);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侏罗系中统安定组(J2a);白垩系下统志丹群(K2z);第四系。

我国近几年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2010年教育部就发文《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我看来,创新创业其实需要很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扎实的知识基础、对市场的认知和敏锐度、财务能力、组织领导力等。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其实是一种教育的深度改革,以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由县(区)水利普查办召集县级现场复核会,所有县级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参加会议,会上由复核小组说明现场复核的程序。

二、国外创新创业培养路径借鉴

发达经济体普遍都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以美国为例,以斯坦福大学“系统思考”模式和哈佛大学“注重工作”模式为代表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加重视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服务,配备高质量的师资条件和创业资金等,创造条件助力学生创新创业。以德国为例,其教育界普遍认为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是一项基础能力,关系着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创业教育占比很大且形成了其独特而鲜明的特征。就培养结果来看,以最有发展活力的美国为例,大学创业的氛围非常浓厚。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30%以上。而我国这个比例低于5%。这就是差距,所以高校应该积极响应政策,借鉴成功案例和经验,加快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体系构建

生物识别是指利用人体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进行身份鉴别的技术,包括掌静脉识别、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将成为城轨创新支付方式的重要推动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生物识别的准确率将大幅提高,生物识别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各种认证和智能终端。生物识别技术不仅可以改善乘客的支付体验,还可提高城轨的安防水平。

2017年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大学生毕业即创业比例持续上升,从2011年的1.6%上升到2017年的3.0%。《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2016-2017》给出的数据显示,超过90%的大学生创业是主动的机会型创业,但仅有17.43%的大学生创业者接受过系统的创业教育。从我国目前的教育情况看,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够。基于此现状,亟待构建完善的高校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构建多层次的课程体系

首先,可以开展创新创业讲座、优秀企业家讲座等文化活动,让大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而使其感受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敏感性得到提高。很多人会觉得创新创业跟自己无关,这是对创新创业的片面认识,缺乏正确的认知。通过讲座这种形式,让企业、学校、学生共同参与进来,加强学生对于最新的技术市场产品等认知,形成创新创业浓厚的氛围。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教育类型。在学习了基本的创新创业知识后,都需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依托学校和企业搭建的实践性平台,接受市场的检验,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目前平台可以以“讲座+比赛+工作室+孵化基地”多层次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形式开展。

另外,在课程开设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很多问题,作为能力培养的第一个基础步骤,课程体系不但要因地制宜设置好,还要克服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一定要做扎实。项目化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要灵活多变,课程中也需要引入真实的项目进行运营,效果更好,但对学校资源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课程作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第一步,需要调动各方面的资源,打造完整且优质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搭建

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有很大区别,各所高校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的差异和对创新创业内在需求的不同,匹配和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通过规范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内容与知识需求。其中创新意识是最基础的,我认为德国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创新创造是一项非常基础的能力,不论将来做什么工作,灵活的大脑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都会让一个人在工作中不断地进化迭代,这在未来人工智能时代,也是我们区别于机器人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所以三个层次的课程,第一个基础类的课程所有高校都应该对所有学生开设,其他两个进阶层次的课程可以通过选修等其他方式开设。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是课程体系建设。通过校企合作、资源融合,围绕创新创业意识、组织领导、财务管理等几个方面开设课程。目前学校开设的课程体系如下:

其次,搭建校内的创新创业竞赛平台。竞赛这种形式由来已久,能够有效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激发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活力。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创新创业比赛已经慢慢形成规模,比较有影响力的有“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这些比赛有效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也诞生了一些不错的创意。作为高校,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建立学校内部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

再次,在实践环节建立校企、校地、校所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充分利用临近大学的教育资源、研究资源和校友资源等各种资源建设本校的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建立一批校外实践教育、创业示范、文化创意和科技创业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性创业,通过学生虚拟经营企业,熟悉创业流程,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最后,成立孵化基地。经过以上环节,会挖掘出一些很好的创意和创业团队。建立孵化基地,为这些有潜质的团队创造机会。为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和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突出创新引领、激发创业活力、整合多方资源,应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地位,依托省内高校设立的大学科技园、软件园、产业园、创业园(街)等,打造一批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实践、创业实训、实践孵化等提供综合服务平台。因此,创新创业服务链应贯穿创新创业的整个生命周期,有效地聚集各类创新创业资源,打造一个既彼此制约又彼此联系的自调节型的生态系统链,特别要推进整个服务链向前、后两端延伸。往链条的前端延伸,需要鼓励高意向的师生聚集到本区域进行创新创业,并构建科学合理的项目甄选机制,提供基础设施、知识培训、团队组建、项目发展等全方位的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创新创业的成本和门槛,为项目的孵化提供必要条件。往链条的后端延伸,应该重点针对高成长型的创新企业,引入专业程度较高的服务机构,特别要为这些企业提供高新技术研发、资本运作、市场开拓、上市与并购辅导等“定制化的”个性服务,并在资源集聚过程中扶持创新创业企业。

明确发展导向,扎实推进“六个高质量”。省委明确提出,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江苏未来一个时期最鲜明的导向,力争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推进经济发展高质量、改革开放高质量、城乡建设高质量、文化建设高质量、生态环境高质量、人民生活高质量。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注入磅礴的科技动力。把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七项重点任务之一,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各类交通最突出的问题,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相互支撑。

参考文献:

[1]陈浩华.高职院校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升级版”的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8,(21):71-74.

[2]陈丽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倾向及对策探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6(02):58-60+78.

[3]齐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浅谈[J].文学教育(下),2018,(12):86-87.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n Cultivation Path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Yun1,LI Li-na2
(1.Gu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Business,Guangzhou,Guangdong 511442,China;2.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Co.LTD,Beijing 100872,China)

Abstrac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actively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education,the innov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o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how to break through the stereotypes,overcome difficulties and build a distinctiv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undertaking an effective mode of education,summing up the lack of practice is widespread,finally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g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novation Suggestion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Innovative undertaking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9)41-0253-02

收稿日期: 2018-12-01

作者简介: 王云(1985-),女(汉族),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统计分析;李丽娜(1985-),女(汉族),江苏徐州人,硕士,编辑中级,研究方向:数学、信管、计算机、大数据。

标签:;  ;  ;  ;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培养路径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