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机构运行机制转换和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研机构论文,体制改革论文,运行机制论文,基本思路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科研机构改革历程的回顾
我国的科研机构、运行机制、专业结构等的设置大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从一开始就是独立于经济体制的封闭系统。15年前,当农村的改革开始转向城市时,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这一过程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原有科技管理体制的约束。于是,自发的科技体制改革探索悄悄在一些研究院所展开。到80年代中期,改革由自发变成了有组织的自觉行为。此后,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科技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探索的阶段。
在建立市场经济中,科技体制改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科技与经济“两张皮”。过去十几年,科技体制改革迈出了几大步,从改变拨款制度到开拓技术市场,从“一头堵死,一头放活”再到“稳住一头,放开一片”,所有的改革措施都在围绕解决“两张皮”问题进行。
改革中,一批开发性的科研院所,在“转变运行机制,实行人才分流,加强研究开发,放开经营搞活”的总思路下,由吃“皇粮”转变为到市场“找米下锅”,一大批研究成果由礼品、样品、展品变为商品。在推动技术市场的建设中,一方面涌现出了一批集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与市场开拓为一体的、正在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另一方面一批科技人员改变了传统观念,走出封闭的研究室,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在更广阔的经济舞台中寻找发挥才能的新天地。
十余年改革的基本经验可归纳为:
——实行科研与经济社会的沟通和融合。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始围绕所在地区的资源、地理、技术、经济特点开展研究、开发、咨询、服务活动,实行科研与经济、社会的多方位、多渠道的沟通和融合;完成了一大批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用开发技术研究课题,聚集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形成了某些有一定特色和科研优势领域(如农业)。
——应用高新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政府属R&D机构在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应用高新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开始整体向先进生产力转化,实现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向传统产业渗透、扩散,对优化地方产业结构,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开始按生产力发展规律进行分流组合。研究机构开始冲破传统科研体制和事业与企业机械分割的桎梏,按照生产力发展规律分流组合,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组织结构,开办第三产业,兴办合资企业,试行股份制,积极创办各种类型的技术经济实体,走科产贸一体化道路,以技术创新赢得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并在利润驱动下,进行资金的“原始积累”起步,努力冲出资金不足的困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涌现出一批民营科技机构,走出了一条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不要国家计划编制、拨款,自负盈亏,从事技工贸、技农贸一体化经营,发展科技事业的新路。
但是,改革十多年来,科研机构隶属政府的格局仍未根本改变,一些研究院所仍在封闭的科技系统内运行。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远未解决,科研机构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任重道远。
二、科研机构转换运行机制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关于科研机构怎样改革的问题,李鹏总理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研机构的聘用制、工资制度、人事制度都要改革,才能创造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和条件……。要引进竞争机制,竞争才能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但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些单位首先应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面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科研机构运行机制的转变应当遵循的原则为:
——适应市场经济的科技行为,在运行方式上应具备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在内涵上应具有科技活动的自身特性。主要指:①自主性—科技单位能以法人实体和基本竞争单元的社会角色,拥有充分自主权。它能根据自身的学科、专业、人才、信息和设备等优势,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自主地作出各种灵敏的反应,包括实行自主决策、自主组织、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等。②开放性—科技单位能面向社会,并在社会中开展各种业务,包括取得研究与开发项目、转让成果、创办企业、出售产品、扩散信息,并从中取得经济收入等。③竞争性—这是市场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商品科技的一个基本特性。研究与开发的项目经费的获得,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和可行性,以及市场转让的实用性等,都要按照市场经济公平、公正、平等的竞争法则去实现,都要经受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竞争规律的支配。
——适应市场经济的科研工作系统的结构,应该是一种开放的、能不断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结构。为此,需要在对原有计划体制下建立和形成的科技工作系统,从结构上进行必要的重构,包括对学科结构、课题结构、经费结构、人员结构以及组织机构、层次联系等,作出相应调整。
转变科研机构运行机制指导思想的基本要点为:第一,在宏观上贯彻党中央关于保持一支精干队伍从事基础研究和国家高新技术攻关研究,集中大部分力量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精神。根据这个精神,当前应着力解决如何“稳住一头,放活一片”,变“大研究小开发”为“小研究大开发”的问题;第二,投入主战场的科技工作,应当充分实行面向经济、市场取向、成果转化、技贸结合的市场科技原则,努力走出一条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道路。
三、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的构思
1.发展模式:实行多模式发展。通过市场牵引、政策引导并辅以必要的行政措施,大力推进科研机构的改革,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逐步建成各具特色的研究、开发、服务中心。
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不平衡性,省内不同类型科研机构的实力、水平、功能和研究方向、任务的差异性,决定了科研机构的发展只能是多模式。各研究与开发机构,应该根据发展的需要,选择最有利于实现自己价值的目标、途径、方式和方法。其发展模式可以是综合性的研究开发服务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或其它任何有效的组织形式:①研究开发服务中心,可以是以科技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基础性研究、社会公益、科技咨询服务共存的综合性的科学技术中心。②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可以是集研究、开发、工程设计、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工程技术综合中心,也可以是多个专业性的工程中心。③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是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科研、生产、贸易为一体的新型技术经济实体。④地方科技服务中心,可以是以社会公益、科技信息为主体的、面向社会的新兴第三产业。
科研机构运行模式转换时,要大力推进学科、专业结构的改革:①以学科为对象、基础性研究比重较大的研究所,要深化内部改革,优化学科结构,调整、合并、组建新学科,建立起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努力提高科研水平,逐步形成学科的研究中心。②以工程开发为对象的研究所,要与对口行业结合,进入经济,长入经济,逐步形成行业研究开发中心。③宏观研究、软科学研究、文献信息、科技出版等单位,要按照各自特点与优势,全面落实其研究、开发、经营、服务等各项自主权,积极开拓第三产业,重点是发展咨询业、信息业和技术服务业。
在推进科研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对学科、专业、服务三类研究所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逐步建成精干的各具特色的研究、开发、服务中心,形成科研机构的新体制。
我省的大部分科技力量应该主要从事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活动。这支科技力量有效地进入市场,是科技体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是从根本上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必由之路。今后要继续扶持、引导、推动这支力量进入市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为经济建设服务。技术开发机构要通过与企业和企业集团进行多种形式的结合、整体进入企业、整体改革转型为科技企业等途径,向企业化方向发展,使大部分技术开发活动成为企业行为,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和投入的主体。技术服务机构应向生产力促进中心、集成配套开发中心、创业服务中心方向发展,成为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技术依托,为我省工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做出贡献。
社会公益性研究机构,应逐步优化组织结构,改变机构重复设置的状况。今后,除国家择优支持的少数机构外,大多数机构要拓宽业务领域和功能,面向社会开展技术中介、咨询、经纪、信息、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等服务业务,并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与技术服务机构一起构成社会化的科技进步支持体系。要在继续完善和加强已有措施的同时,围绕“开放、活动、竞争、协作”新型科研机制的建立,在制度改革方面大胆创新,积极推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包括进一步优化重点支持单位的组织结构、专业结构和人才结构;逐步实行理事会决策、院所长负责、监事会监管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岗位聘任制与课题聘任制相结合的人事制度,岗位工资制与课题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等等。要通过重点支持和制度创新,建立起一批少而精的国家级、省级研究开发基地和行业性、区域性研究开发中心,形成一支在推动科技进步方面能够打大仗、打硬仗的中坚力量。
2.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运行机制。科技活动的运行机制应考虑参与市场竞争的各个环节。基础性研究应采用技术招标、承包和科学基金的方法,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研究与开发机构的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必须走完技术创新全过程(从新思想的产生、研究、开发直到市场营销)。同时应根据市场的需要,从国外、省外引进技术,努力完成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对不同类型机构要实行不同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组织形成和管理方式。事业型研究单位要逐步实行法人登记制度,取消行政级别,逐步过渡到真正的企业法人实体。
3.组织体系:实行组织创新,逐步形成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组织体系。应根据科研任务,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调整组织机构,强化协调服务的职能。研究与开发组织与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应根据各自的性质和任务确定其组织结构与组织形式。其组织机构的调整应有利于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快速转移。研究与开发机构的主要任务是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应据此确定各自的研究、开发、中试、规模生产、市场营销等组织,以及面向经济、面向市场的科技成果转让、推广、咨询服务等组织,组建或联合组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集团。
4.协作机制:促进“科研共同体”的形成,造成一种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机制。要创造条件,鼓励各种类型的科研机构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建立“科研共同体”。这种“共同体”的形成应起到以下作用:交流改革开放的经验,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开展合作研究与开发,交流与相互转让科技成果,使各自的研究成果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和放大,促进各地科技与经济的共同发展;开辟多方位的对外科技合作与技术贸易合作,使科研机构迅速提高研究水平、走出国门、参与世界竞争;进行人才交流,增强各类研究机构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实力。
四、科研体制改革要重塑企业主体地位
科研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着力提高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必须打破多年来以国家为主体的科研体制,利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改革契机,构造以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为主体的新型的科研体制,实现国家、企业之间的主体转换。
1.科研体制实现国家、企业主体转换的动因。未来15年,我省将实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为了有效地实现这两个转变,其科技体制必须迅速由政府主体型向企业主体型转换。这是因为:
——企业是经济运行的细胞,它的进步和发展将直接影响到全省经济的振兴。因此,所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质上主要表现为围绕企业的进步和发展这个核心而展开的,而“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在本质上也是主要以企业为核心的。这就是说,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科技体制改革,都必须把企业作为重点,把企业放在主要地位。
——我省是经济薄弱又急待发展的省份,这就要求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应把科研方向和科研投资集中到应用研究开发、实用技术推广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上,通过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以实现经济发展的赶超目标,缩小与发达省区的差距。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诸方面的价值将主要在与实践的结合中得到体现。在市场力的驱动下,我省已经形成了科技大军(即科技人员和机构)向能够体现价值的企业流动的趋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集约增长的导向下,企业经营机制必须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由于生存的需要,企业必然会在市场的拉动下普遍产生对科学技术的迫切需要,从而推进企业科技进步。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为自身不断地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在发展的大政方针乃至细微末节,诸如经营管理、技术改造、产品开发、质量控制以及市场战略等,都必须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实际上,从我省大中型企业的产品结构和产品质量看,在总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较大的差距,存在着能耗高、质量差、品种少、成本大、价值竞争力弱等问题。这表明我省企业技术进步的水平并不高,应当加快切入科技进步的步伐。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社会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任何一种产品,从基本原理到产品创意,从市场预测到产品设计,从样品、中试到生产定型,从质量控制到市场销售,从售后服务到信息反馈,始终都离不开科学技术,都凝结着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一种产品是如此,一个企业更是如此。只有真正依靠科技进步的企业,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和稳操胜券。如果说,在传统经济体制下,无视科技进步的企业尚能生存,尚能有侥幸的发展机会;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下,无视科技进步的企业将难以生存和发展,甚至随时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总之,企业只有成为科研体制的主体,技术开发活动才可能有源头活水和更多资金的支持,科技经济一体化才有基础。同理,科研人员、科研院所只有融入企业,才能有所作为,企业才能因此而增强后劲,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抓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契机,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建设,逐步确定科研体制的企业主体地位。产、学、研利益一体化是指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凭借各自的资源(人才、知识产权、设备等)优势,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组合形式。
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的基础:①首先,现代企业制度是以独立法人制度为基础的,企业按照社会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并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这就迫使企业产生采用先进科技成果,追求自身长远发展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大学、科研机构为了实现科技成果的价值,就必须把自身的利益融入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过程中,这就促使大学、科研机构产生了依托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动力。②现代企业制度是以明晰产权关系为特征的。以产权关系为纽带,一方面会有利于避开行政隶属关系的限制,打破条块分割界限。另一方面,由于产、学、研各方是根据出资份额的多少,参与经营决策,分享资产受益的,所以可以得到紧密的、长期的结合和共同发展。③现代企业制度是以股份制为最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产、学、研各方按照股份制形式建立的一体化组织,会比较容易地克服现行体制下国有企业资金短缺与高技术产业化需要高投入的矛盾。股份制形式建立的董事会则会力求选拔优秀人才来经营管理,并通过监事会加以约束监督。从而克服了现行体制下企业经营者的随意性,促使经营者关心产、学、研一体化组织的长远发展,寻求创新,克服短期行为。
世界发达经济国家产、学、研一体化之所以取得瞩目的成功,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就在于它根植于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土壤之中。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现代企业制度,就没有真正的产、学、研一体化。
当前,我国正着力于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如果以此为契机,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必然会对于加速科技、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首先要明确方向和目标,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促进办法:一是对于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尽可能吸收拥有过口专业的大学、科研机构作为企业的股东,使大学、科研机构成为企业的科技成果开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以充分发挥其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优势,增强企业的技术实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储备,提高竞争能力。二是对于股份制改造条件尚不具备的大中型企业(通常是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老化,效益不好的企业),可以利用其剩余生产能力(厂房、设备、资金),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以科技为先导的有限责任公司。这样既可以从母体企业中剥离部分人员,减少母体企业的部分负担,又可以通过企业局部创新,带动整个企业发展。三是对于无拳头产品或固定产品的中小型企业,可以将其全部资产作为投资,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建有限责任公司,使其成为大学、科研机构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转化工厂或卿化基地。四是鼓励各类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科技开发中心(研究所)、中试基地、工业性试验基地和企业技术中心,其责权利关系,可以参照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加以确立。
标签:科技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体制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 科技成果转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