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
汉源县水务局 四川汉源 625300
摘要: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作极其复杂且十分关键,就当今我国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工作落实情形而言,依旧存在一定的弊端,阻碍着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本文首先从生态水利角度出发,然后分析了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给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希望能够为河道治理与管理工作提供一些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管理;管理策略
1、生态水利的研究
1.1研究的背景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以牺牲环境创造一些价值,在以往的城市建设和水利工程发展环节中,未察觉到此类影响所致使的不良后果。但现实表明,水利建设、环境发展以及可持续建设三者间存在诸多矛盾,因此,国家在整体规划以及企业在战略部署环节都开始陆续关注到生态环境的发展。生态水利建设的基本条件是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完整的自然环境,河道治理在生态水利建设中要更具有持久性与安全性,与此同时,要运用适宜的方法、方式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自然环境的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建设、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1.2重要性和必要性
生态水利的建设作为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环境中的重要部分,需要从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出发,充分结合实际经济情形,站在自然环境生态保护的立场,以此实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保护环境的目标。生态水利建设在河道治理环节中能够创造经济收益的同时还可确保生态环境的完整、和谐。我国地大物博,河流众多,且季风气候占据大部分,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已出现存水量不足、用水率失衡严重以及水资源持续供应不足等现象。因此,发展生态水利建设工程势在必行,进而落实好水资源保护及合理规划应用,提升水资源利用率。生态水利建设有助于保持完整与原始的生存环境,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环境和生态文明的构建,总而言之,发展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更是维持自然完整性的必要措施。
2、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河道治理工作中责任划分的不明确
在当今我国河道管理工作中,一般都是由多个部门共同负责来完成相关的管理工作,然而相应的管理制度规定中却未明确对部门间的职能责任进行划分,从而致使部门间出现职能交叉情形,其部门工作人员对于管理工作规定的理解更是不尽相同。此外,基于顾及各自部门利益,在一些管理工作开展中更是相互依赖、推脱,在协同工作环节中更是配合不到位,管理责任不明确,降低着管理工作进行的效率。在城区的部分支流、主河道等位置存在污水排放的指标严重超标的情况,倒入河流的生活垃圾致使河道堵塞,水体出现严重污染。此外,人为性破坏河流堤岸以及河道的景观配置,影响其正常使用。由于责任机制不完善,致使出现责任后细化落实不了个人,阻碍着管理工作的有效衔接。最后,在管理中会缺失部分管理岗位,影响着河道工程破坏等问题的管理整治,当出现问题时,一些管理部门间更是互相推诿,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解决,开展河道管理工作更是缺失有效力度。
2.2河道植被不充分,未能有效发挥生态系统维护应有的作用
部分水利工程建设者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只考虑个人利益,在河道绿化环节偷工减料,投机取巧,常见表现为:第一,不缩减绿化面积,却种植部分价格便宜不适宜的不良植物,以此减少成本的支出。第二,缩减原本的绿化面积,减少绿化成本的支出。第三,只关注早期栽培,后期任由植被生长,缺乏及时良好的养护,进而导致植被大批量死亡。总之,河道植被种植不充分,在面临自然灾害时,无法发挥出生态系统维护应有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应对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问题的有效管理策略
3.1 构建生态水利河道治理体系
3.1.1 生态保护系统的构建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关键内容,而在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应注意使用有利于周边生态环境发展的建设材料、措施、办法,以此来保护河流的生态体系,改善水生态。保护水生态系统应该作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内容,贯穿于整个河道治理之中,内容包括滩涂围垦、堤围护岸、清淤除障等项目。
3.1.2 高质量生态水利体系的构建
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灾泄洪,因此在构建高质量生态水利体系时应该提升防灾泄洪功能性,并将其作为主要目标,并遵循库堤结合、蓄泄兼存、以泄为主的理念,应用上蓄水、中防水、下泄水的治理措施。另外,在实际的河道治理工作中,应注意将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来完成河道的治理工作,才能有效提高治理效果。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堤围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其不仅关系着生态水利工程的防洪抗灾能力,而且还影响着周边的生态环境。因此,在堤围的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受保护地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了解受保护地域的水文情况,在治理中优化对重点项目的保护,进而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健全生态水利体系,促进受保护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
3.2科学开发与管理河道周边区域
河道区域的规划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严格把控河道周边区域开发环节有助于提升河道工程水资源调控、灾害防治的功能。在城市开发的整体规划环节,要尽量避免出现占用河道建设住宅小区的情况,在河道的开发环节,要更注重发挥河道生态功能。在河道周边合理规划,开发公共休闲场所,如生态休闲公园等,开展好堤岸绿化工作,建设好自然生态景观,也要严格把控到位相关涉河工程的建设,且在建设时要确保河道基础结构和生态环境不受影响。此外,对城郊河道,要强化整治围河造田,而对那些非法私自围河造田的责任人,要责令其退出河道区域,拆除自建围河设施,并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育与处罚。同时,对那些拒不配合整治管理的人员,要依法采取强制性的措施从而保护河道。对于农村河道,就部分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且耕地质量差、产量低的农村区域来讲,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以保护河道区域原有生态环境为基准,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有效改造河道周边区域内的湿地、河滩等,强化河道区域的绿化建设。比如四川某农村区域,将河道区域开发为沿河旅游风景区,大力开展生态旅游经济,运用该地区充足的农村劳动力,转化农业人口,进而在实现河道整治保护的同时,也取得了可观的河道及水体资源带来的经济收益,大大增加了该地农民的收入。通过此方式,有效缓解了围河造田居民对河道治理的抵触心理,且顺利推动了河道治理工作的开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河道的治理和生态水利的建设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前提条件,确立生态水利建设过程中自然修复的基本模式,城市的河道生态系统是城市建设及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经济与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作,要在明确原因的情况下,制定科学合理的办法进行管理,牢固树立自然和谐与经济发展共存发展的基本理念,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邵志莹.烟台市莱山区铺拉河河道治理工程(水利)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6.
[2]邵志莹.烟台市莱山区铺拉河河道治理工程(水利)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3]马荣杰,李子健.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问题及管理[J].科技经济导刊,2016,06:63+62.
论文作者:姜昆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河道论文; 生态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水利建设论文; 区域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