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取血方式对疾控中心体检人群血液检验准确性的比较观察论文_马志明

湖北省荆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北荆门 448000

【摘 要】目的 研究对疾控中心体检人群采用不同取血方式在血液检测结果准确性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取疾控中心235例健康志愿者,均实施末梢血检验以及静脉血检验,对比两种血液检测常规数据值差异性。结果 两组检验结果在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几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对体检人群采用静脉血检验在准确性上更高,更适合于体检人群的全面、准确检测。

【关键词】血液检验;末梢血液;静脉血液;检测数据

健康体检需要反映出人体的潜在疾病,血液检验是健康体检的重要项目以及常规项目,需要在检测项目上达到较高准确性[1],可帮助诊断医师了解体检人群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计数等项目具体数值,从而对体检者身体状况有所判断[2]。在血常规检测样本选取位置时,通常会选择动脉血、静脉血、末梢血三种,后两种使用相对更为频繁[3]。但不同位置的血液样本中包含的组织液比例不同,可能影响到检测数据。本次研究对比了取末稍血以及取静脉血两种方式对疾控中心体检人群血液检测准确性的差异。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期间疾控中心健康志愿者共235例。其中男女比例为115:120;年龄区间处于19-43岁,平均年龄(28.97±4.06)岁。所有研究对象均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知情,表示愿意配合。研究将存在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内分泌失调、研究前一个月内服用任何药物者剔除,确保避免对血液检测数据准确性产生影响。

1.2一般方法

所有志愿者均在取血前确保持续空腹6小时,通知研究对象在清晨7点左右到达疾控中心排队接受血液检验。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末梢血检验及静脉血检验,使用同一自动分析仪及相关检测试剂(溶血素、清洗剂、稀释剂等),确保检测者处于心态平和状态,采血室温度、湿度适宜,有效消毒取血位置皮肤至少2次,尽可能减少不必要因素对研究对比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1.2.1末梢血

取无名指指端位置作为取血位置,吸取200μg末梢血并放置于16ml稀释液中,充分摇匀。

1.2.2静脉血

取肘前静脉位置作为取血位置,抽取1ml静脉血后立即置入30μl的EDTA-K2中(浓度150g/L),充分摇匀,确保不存在分层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血液样本的常规检测数据项目,包含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工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血液检测常规数据检测值差异性,显示对于相同人群的检测结果,采用不同取血方式下数据存在较明显差异性(p<0.05),详见表一。

表一 检测数据对比表

 

3 讨论

在进行疾病的快速诊断时,血常规检验属于较重要且常见、方便的诊断方式,利用其可重复性、快速、简便的优势在临床中应用广泛[4]。实施血常规检验过程中,通常采集末梢血液和静脉血液两种采集方式均可显示出受检者的红细胞、白细胞等具体数据,且在检验仪器、检验试剂上均相同[5]。

相关研究及临床经验显示,在相同的血液采集条件下,静脉血液的循环状态明显比末梢血更优,因此在相同的存放条件环境中,溶血现象发生率对比下末梢血液发生率更高[6]。末梢血的采集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仅需患者伸出手指即可采集到血液样本。但其劣势也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血液样本可能受到皮肤组织液的影响而导致数据上的偏差;且在采集末梢血液时,往往通过挤压无名指方式促使血液尽快流出,血液会接触到空气,存在样本受污染的可能性。静脉血的采集优势在于处于相对封闭的采集状态,通过针头直接刺入静脉采集血液能够确保血液样本不与空气发生接触而避免交叉感染,且单次采集量相对于末梢血液而言较大。采集静脉血液的劣势在于可能造成患者心理压力,不少患者对于采集静脉血存在抵触情绪,且采血后若按压不当可能发生血液外渗。

根据本次研究数据,对于相同研究对象而言,取不同位置血液样本在检测结果上仍存在差异性。在末梢血检验方式下,血红蛋白平均(103.48±13.37)g/L、红细胞压积平均(0.33±0.04)%、血小板计数平均(224.67±9.68)109/L、白细胞计数平均(6.34±1.56)109/L、红细胞计数分平均(3.34±0.64)1012/L。末梢血检验会受到受检者皮肤组织液的影响,血液样本浓度受到影响,可能造成检测数值偏低情况。在采用静脉血检测时,基本不会受到皮肤组织液影响,相对于末梢血而言更接近于正常水平,研究中静脉血采集下血红蛋白平均(132.47±12.48)g/L、红细胞压积平均(0.42±0.03)%、血小板计数平均(238.94±8.64)109/L、白细胞计数平均(6.87±1.23)109/L、红细胞计数分平均(3.92±0.57)1012/L。

由此可见,在进行血液检验项目时,应尽可能推广静脉血液的采集方式。静脉血作为血液检验样本,在检测数据上失真程度更低,单次血液采集量更大,在优势上相对于末梢血液而言更为明显。总之,静脉血液与末梢血液各有利弊,在具体实施血液检验时,止血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针对性检测项目来合理判断。例如部分受检者对于静脉血液的采集存在明显抵触情绪,在采集过程中身体紧张、抖动,此时可通过末梢血液检验。部分受检者可能存在急性白血病、血红细胞增多症之类的血液细胞异常增多疾病,这类患者在检测结果上往往超出了血液分析仪的正常范围,临床上检测时需要稀释静脉血液样本,且在检验时可能无法保障血液样本在使用两次后得到满意检验结果。此时若再次进行静脉血采集,可能增加患者痛苦,因此可改为末梢血液。

参考文献:

[1]何佩恒,胡子净,蒋雪云,田蜜,高丽芳.不同采血方式及仪器对SPF级Wistar大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v.34 05:710-714.

[2]王秋桐,陈玲,安洁,安跃震,李红岩.检验科血液标本不达标的原因分析及持续改进对策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5,v.31 14:2239-2240.

[3]陈贇,方松林.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控制策略[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v.2;No.35 21:4375+4377.

[4]徐俊峰.对比在血常规检验中进行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的结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5,v.13 16:37-38.

[5]张琼丽.新生儿溶血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新生儿采血技术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v.21 22:4719-4720.

[6]祁红.分析不同的采血方法在对血常规的相关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v.15 A2:244.

论文作者:马志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  ;  ;  ;  ;  ;  ;  ;  

不同取血方式对疾控中心体检人群血液检验准确性的比较观察论文_马志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