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牌县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5200)
摘要:目的 对内镜辅助下治疗胃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162例2014年1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出血患者,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和实验组(给予内镜辅助治疗)各81例,对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92.59% vs. 75.31%];就出血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而言,实验组患者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镜辅助下治疗胃出血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内镜;胃出血;临床效果
胃出血这种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是由于出血性胃炎、胃癌、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应激性溃疡等原因所导致的,以急性大呕血和黑便等为主要的临床症状,并伴有休克、心悸、头晕、脉搏细弱、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甚至晕厥等情况[1]。本院将内镜辅助下治疗应用于2014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胃出血患者中,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62例2014年1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出血患者,将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进行有效排除;其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是89例和73例;年龄跨度为21-83岁,中位年龄:(51.08±5.8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45min-8.5h,平均:(2.65±0.96)h,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以上患者按照住院日期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81例,其中住院日期尾数为奇数的患者纳入参照组,尾数为偶数的患者纳入实验组,上述基本资料经检验参照组和实验组患者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止血处理,对患者进行完善的检查,全面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身体状况,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补血治疗。
1.2.1 参照组
本组患者给予药物保守治疗: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补液、止血、输血等处理,给予患者剂量为20mg/次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2次/d;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给予凝血酶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如果患者为静脉曲张出血,则给予止血药物、抑酸药物、血管收缩药物等药物;如果患者为溃疡性出血,则加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生长素类药物、血管升压素等药物,上述药物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对给药疗程和给药方式等进行合理调整[2]。
1.2.2 实验组
本组患者给予内镜辅助治疗,具体措施如下:术前进行扩容处理,稳定患者的血压水平,防止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出现休克;应用胃镜明确患者的胃出血位置、出血范围以及严重程度,全面分析了解患者胃出血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由于血管畸形及穿孔引起出血,则应用缝扎手术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由于溃疡、肿瘤引起出血,则应用对应的切除手术进行治疗[3]。在本次研究中,接受单纯缝扎手术、胃部分切除手术、胃全切除手术、胃窦部联合十二指肠球部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人数分别为27例、18例、12例和24例。
1.3 疗效标准
治疗后如果患者的各项症状均全面消除,对患者实施胃镜检查后显示出血症状消失,大便隐血检查显示为阴性,则判定为显效;治疗后如果患者的各项症状均改善显著,黑便及呕血情况较术前有了显著好转,大便出血量显著减少,则判定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情况与治疗前比较没有明显改善,或者患者病情加重,则判定为无效[4]。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计量资料,2组采用t检验来进行组间比较;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来进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P<0.05表示的意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参照组中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的患者人数分别为32例(占比39.51%)、29例(占比35.80%)及20例(占比24.69%),则治疗总有效率为75.31%;实验组中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的患者人数分别为57例(占比70.37%)、18例(占比22.22%)及6例(占比7.41%),则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出血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就出血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而言,实验组患者均明显短于参照组,t=15.68,16.11,组间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胃出血这种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随着近年来人们饮食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善而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发展趋势,长期大量饮酒、不良饮食习惯、药物因素、劳累过度以及胃肠道病变(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性胃炎、胃癌等)等均是导致该病发生的常见因素,由于该病以发病率高、病情危重、病情进展迅速等为主要的临床特点,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措施不当,均有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等严重情况的发生[5]。因此选取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药物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胃出血常用的两种手段,其中前者为首选的治疗方案,主要是通过对症治疗和相关止血药物等来有效控制和缓解患者的出血情况以及临床症状,具有无创、操作便捷等诸多优点,但是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无法取得显著的止血效果。内镜相关技术及设备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应用于胃出血治疗中能够准确了解患者的病情,并且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以及恢复快等优势,获得了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认同。
在本次研究中,将药物保守治疗和内镜辅助下治疗分别应用于我院收治的162例胃出血患者中,结果显示: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92.59% vs. 75.31%];就出血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而言,实验组患者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践证明,内镜辅助下治疗胃出血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在及时控制出血、提高治疗效果以及促进患者康复等方面均具有极其显著的优势,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杜巍,项荣武,祖冬妮,等.质子泵抑制剂对内镜治疗成功止血后PUB患者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6,11(06):494-495
[2]吴玉芳,郭洁,滕晓丽,等.药物联合内镜治疗预防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疗效观察[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17(09):850-851
[3]阮国永,史薇,姜英杰,等.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止血成功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08(06):323-324
[4]姜红梅,刘建光,杨靖.内镜下治疗后早期口服营养液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预防作用[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6,21(04):490-491
[5]邹永军,曹杰,杜雪梅,等.内镜下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29(02):124-12
论文作者:刘奕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4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药物论文; 胃出血论文; 统计学论文; 效果论文; 静脉曲张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