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江苏常州213003)
【摘要】目的:为了探究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 方法:选取了我院在2018年度内所接诊,在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心血管患者共计148名,把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74名。在对照组采用一般心血管内科常规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则是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最后对两个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自我管控、护理满意度三方面的内容进行数据收集。 结果:在实验结束后,我们收集了相关的资料。进行了优质护理模式护理的观察组的患者,在心理健康情况、自我控制、护理满意程度这三个方面的评分都比对照组的反应好。两组患者的统计结果对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中使用优质护理的方式对于患者而言有较大的好处,从临床医学上来讲值得推荐。
【关键词】优质护理;心血管内科;护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9)02-0036-0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我们主要选取的是我院在2018年度接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计148名,所有患者均是确诊为心血管疾病,在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根据实验所采取的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74名,其中男性44名,女性30名,患者的年龄在33-85岁,平均年龄为(56.23±11.25)岁;在观察组的患者中,高血压患者30名、冠心病患者16名、心律失常患者10名,心力衰竭患者18名。对照组的患者74名,其中男性40名,女性34名,患者的年龄在35-84岁,平均年龄为(54.28±12.24)岁;在观察组的患者中,高血压患者29名、冠心病患者17名、心律失常患者13名,心力衰竭的患者15名。两组患者的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同时我们征求了患者的意见,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实验。
1.2护理方法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所以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我们采取的是一般的护理方式,主要内容有:患者住院后,护士帮助患者进行吸氧,根据医嘱进行服药,对患者用药后的情况进行观察,如有不良反应联系医生进行处理,观察患者的身体情况。
对于观察组的患者,我们进行优质护理模式干预治疗。主要内容如下:首先管床护士相对固定,针对每个患者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患者入院,管床护士先和患者进行交谈,对于患者的心理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对患者讲述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护理手段等,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患者存在的疑问及时进行解答,力争建立一种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患者成为朋友,提高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其次,帮助患者制定一个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包括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的时间,以及每天的饮食情况和体育运动的内容。如每天早上起来空腹喝400ml左右的温水,每天的饮食以适量蛋白质、低脂、少盐为主,多吃蔬菜和水果,不吃辛辣油腻等的刺激性食物。对于排便困难的患者督促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指导患者进行腹部按摩,必要时给予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然后,根据医嘱指导患者严格按时用药,并且详细告知所用药物的作用、方法和不良反应等,鼓励患者及时告知用药后的反应和不适,以便与医生联系及时调整用药;详细讲述如发生突发情况时的应急处理方式,如立即平卧,按铃呼救等;最后,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并对患者的心脏功能信息做好严格的监控,详细的记录,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要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
1.3评价的指标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的是在实行了优质护理模式后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自我管控、护理满意程度三方面的内容。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主要是焦虑症(SAS)和抑郁症(SDS)两方面的内容,评分的标准参照两项自评量表。自我管控的内容主要涉及到的是患者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包括生活作息是否规律,是否根据医嘱按时吃药等方面,评分标准:100-75分为表现较好(有良好的作息规律,每天能够按时吃药,并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饮食方面按照护理人员叮嘱进食),75-50分为表现一般(作息规律一般,每天能按时吃药但是偶尔不遵医嘱,饮食和运动方面按照护理人员叮嘱但是执行不严格),50分以下为表现较差(作息规律较差,不按时吃药,不运动,挑食)。对护理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内容。
2结果
2.1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
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做了问卷调查并且得到了表1的数据:
在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后,我们可以直观看出,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程度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普遍反应优质护理的模式让他们觉得改变了对医院和护理人员的看法,克服了对疾病的恐惧感,能够以一个更好地状态来接受治疗。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来进行数据的分析,对于本组的实验数据计量的采用student t检验法检验,对于需要计数的资料用卡方检验,本次实验P<0.05,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优质护理模式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坚持了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循证护理,而不是像以往的护理方式一样,有问题才来护理。心血管疾病属于起病急,发展快,病程长的疾病,让患者处于一个舒适的环境,再让他们放下心中的负担,积极主动地接受治疗,这样对于此类疾病的恢复有着较好的作用,不仅能够较快减轻患者自身的痛苦,提高治疗护理的依从性,还给医务人员的治疗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社会在不断发展,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环境也在不断提出高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医院和医务人员必须要做出一些改变来适应人们的需求。本实验恰好证明了,优质护理的模式能给患者带来更大的便利和更为有效的医疗,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护理方面值得积极提倡。
参考文献
[1]肖艳芳.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0(1):76-78.
[2]谢呈惠,米波,于珠珠.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5):272-273.
[3]王晶晶. 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干预及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27):5389-5390.
[4]彭春华. 社区护理干预在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作用[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 31(1):129-130.
[5]游敏仪,邹光锋,欧惠珍.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社区老年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得到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6):154-156.
论文作者:黄燕,华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2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患者论文; 内科论文; 模式论文; 情况论文; 血管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2月2期论文;